張巨成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昆明 650031)
習近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張巨成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昆明 650031)
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了解、深刻的研究和科學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弘揚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統(tǒng)。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事功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中國國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前景。
習近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法家;儒家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治黨、治國、治軍實踐中,在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批判地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閃耀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具有豐富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中,非常強調(diào)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這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群眾觀,也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積極因素。
中國古代的民本(民為邦本)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良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孟子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對人民極為重視,提出了著名的“民貴君輕”觀點?!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得人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關系國家興亡,“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離婁上》)。此外,《尚書》亦明確提出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另外,《荀子·大略》也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思想?!豆茏印つ撩瘛分羞€提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思想。
漢代賈誼認為:“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薄耙悦駷閿痴?,民必勝之”(《新書·大政上》)。在“以民為本”思想的基礎上,賈誼還提出了“以民為命”“以民為功”“以民為力”等相關命題。而東漢王符在《潛夫論》中則明確提出了“國以民為基”“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的民本思想。
宋元明清時期,民本思想得到了強化和發(fā)展。北宋張載主張“民胞物與”:“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正蒙·乾稱》)。司馬光認為民是“國之堂基”(《惜時》),“為政在順民心”(《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理學家程顥、程頤強調(diào)“民惟邦本”(《文集》卷五),“君道以人心悅服為本”(《粹言》卷二)。張九成明確提出了“以民為主”的思想。朱熹認為:“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宋史·朱熹傳》)。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文章和講話中,多處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結(jié)合。如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在《求是》雜志2013年第1期上的文章,就體現(xiàn)出明顯的以民為本思想。文中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正確處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xiàn)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1〕。又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強調(diào)指出:“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jié)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
在十八大以來的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講話中,都體現(xiàn)了習近平的以法治國、依法治國思想。中國古代的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和依法治國,有不少的儒家也重視法治。習近平在文章和講話中也曾引用法家的思想觀點來闡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3〕中引用了“法者,天下之準繩也”(《文子》)?!痘茨献印肪戆恕吨餍g(shù)》上亦說:“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繩也”。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一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治理今天的中國,很有必要借鑒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精華。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和依法治國?!豆茏印氛J為:“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明法》);“事斷于法,是國之大道也”(《慎子·佚文》);商鞅特別重視法,認為法是人民的生命、治國的根本,“法也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商君書·定分》);“立君之道,莫廣于勝法,勝法之務,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嚴刑”(《商君書·開塞》);“法任而國治矣”(《商君書·慎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商君書·畫策》);另外商鞅還主張“刑無等級”。
韓非主張以法治國:“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特別強調(diào)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他主張中央集權(quán),“圣人執(zhí)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quán)》)。東漢王符主張以民為本,實行德治、德化,但同時又非常強調(diào)法治的重要性,認為治國必須“明法禁”,實行法治,“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潛夫論·述赦》);“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潛夫論·衰制》);王符還強調(diào)執(zhí)法一定要嚴明,“法令賞罰者,誠治亂之樞機也,不可不嚴行也”(《潛夫論·三式》)。
唐代劉禹錫認為:“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善必罰”;“法小馳,則是非駁,賞不必盡善,罰不必盡惡”;“法大馳,則是非易位,賞恒在佞,而罰恒在直,義不足以制其強,刑不足以勝其非,人之能勝天之實盡喪矣”(《天論》上);宋代曾鞏認為:“法修則安且治,廢則危且亂”(《唐論》);司馬光認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資治通鑒·漢紀六》司馬光評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說:“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明史·刑法》);朱元璋重典治吏,對貪官污吏的懲治極其嚴厲,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繼承了朱元璋重典治吏、嚴懲貪官的政道,對官吏是有貪必懲,決不姑息。歷史上許多法家都是主張變法、勇于變法的,而有理論,有實踐,最著名的當屬商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韓非子》的名言:“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绷暯娇倳洀娬{(diào)說:“我們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5〕。
2014年7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當代中國要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加強和改善中央集權(quán),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的、能夠切實做到令行禁止的黨中央和政府。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嚴管黨治黨,以零容忍態(tài)度嚴厲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到目前已有四十多只“大老虎”被打,特別是打掉“大老虎”蘇榮、徐才厚、周永康,人民群眾拍手稱快,堅決擁護支持,從而贏得了民心,讓全黨全國人民看到了希望。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法治思想的影響。治理好當代中國,反腐倡廉,澄清吏治,扶危定傾,振興中華,不僅需要馬克思和毛澤東,而且也需要“孔夫子”“秦始皇”和“朱元璋”,更需要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要嚴明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jié)統(tǒng)一,維護中央權(quán)威,確保全黨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他說:“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系全局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6〕?!耙乐购涂朔胤胶筒块T保護主義、本位主義,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zhí)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6〕。習近平總書記主張重典重拳懲治腐敗。他強調(diào)指出:“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6〕。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diào)指出:“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7〕。
習近平總書記主張立法為民、執(zhí)法為民。他說:“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quán)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quán)、財產(chǎn)權(quán)、基本政治權(quán)利等各項權(quán)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quán)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quán)益”〔4〕。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有引用和闡發(fā)。例如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就多處引用和闡發(fā)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價值觀的精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大學》的名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進而強調(diào)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本質(zhì)要求,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8〕;“一些重大禮儀活動要上升到國家層面,以發(fā)揮其社會教化作用。這就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9〕。
管子最早提出“禮、義、廉、恥”的核心價值觀,并認為“禮、義、廉、恥”是立國的四大支柱?!豆茏印つ撩瘛氛f:“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何為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10〕。今天,我們對“禮、義、廉、恥”這樣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和核心價值觀應當“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并賦予時代的新內(nèi)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說:“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1〕。在這篇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18個字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zhì)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作了精辟概括。
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了解、深刻的研究和科學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主張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努力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他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11〕?!懊褡逦幕且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努力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12〕。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傳播和宣傳。他強調(diào)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薄皩χ袊嗣窈椭腥A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1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繼承、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說:“各種文史知識,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領導干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應該大力繼承和發(fā)揚”〔14〕。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绷暯娇倳浝^承和弘揚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統(tǒng),并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統(tǒng)和馬克思主義的道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結(jié)合起來,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及國際形勢結(jié)合起來,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話語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成果。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事功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中華民族、中國國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前景。
〔1〕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diào):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4).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紀念大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強調(diào)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N〕.人民日報,2014-06-29(2).
〔4〕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 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N〕.人民日報,2012-12-05(2).
〔5〕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N〕.人民日報,2014-09-06(2).
〔6〕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3-01-23(1).
〔7〕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強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N〕.人民日報,2014-01-15(1).
〔8〕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報,2014-05-05(1).
〔9〕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9.
〔10〕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diào):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11-29(1).
〔1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12〕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N〕.人民日報,2014-02-18(1).
〔1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01-01(1).
〔14〕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3(2).
(責任編輯 張 成)
XI Jinping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Jucheng
(College of Marxism,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XI Jinping,has a profound feeling,deep understanding,research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to the long history and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scientific attitude,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next generation.XI Jinping's thoughts and his achievements have reflect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ss viewpoint of Marxism and people-oriented thought,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ought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nd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ruling-by-law,the combin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re values.
XI Jinping;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Legalists;Confucianists
G122
A
1672-2345(2014)11-0046-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4.11.011
2014-03-18
2014-05-31
張巨成,教授,主要從事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黨史、黨建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