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晴
張晴,河南鄭州市商貿管理學校教師。
口語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好的口才能表現一個人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然而目前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忽視口語交際教學現象, 有些老師把它當作課堂的點綴,口語交際成了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的一項內容。目前中專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老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片面;(2) 學生口語交際的范圍窄小;(3) 實施過程的組織不力。
很顯然,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這幾種現象,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需要,那么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實現語文新課程的目標呢?我們必須以口語交際訓練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口語交際課講究的是教師和學生的雙方互動,所以課前老師和學生都要做好準備。在課前,教師要事先安排一些活動作業(yè),讓學生熟悉口語交際的內容。業(yè)務洽談在現實生活很常見,因此在上口語交際《洽談》課之前,我讓學生提前準備了洽談的內容和方案。學生分組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在課堂上模擬不同的業(yè)務場景進行洽談。由于學生準備充分,課堂像真正的業(yè)務洽談一樣,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懂得洽談的要點,還能訓練學生在聽明白對方意圖的基礎上巧妙應對,實現洽談能力的提高,同時在洽談過程中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真是一舉兩得!這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學習情境,豐富了學生的經歷和經驗。
口語交際的話題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因為這些內容為學生所關注,以此為話題定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交流討論的熱情,促進口語能力的提高。
在口語交際訓練課上,學生有了說的欲望,但有時怕說不好,所以不敢說,這時就需要教師激勵引導學生,讓學生有話敢說,充滿信心。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面對知識與文憑的劣勢,更應教會他們掌握應聘的方法和技巧,力爭在應聘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教學《應聘》 口語交際課時,我先列舉了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觀感受什么是有效的應聘,感悟到應聘的技巧和要領。然后模擬現場應聘。有位男生性格內向,課堂上很少主動舉手發(fā)言。我知道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就鼓勵這位學生去“應聘”,結果這位學生在那兒憋得滿臉通紅。這時我用信任的語氣給他一個臺階:“可能這位同學還沒準備好,我相信他以后會做的更好。”在下次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又給了這位同學一次機會,這次他表現落落大方,角色到位,越表演越自信。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以后這位同學的性格也越來越開朗了。
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著發(fā)展的潛力。因此,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老師及時的鼓勵,恰當的引導,會使學生的“話匣子”徹底打開,欲罷不能,以后更加努力,動力十足。
閱讀教學在語文課文中比例最大,所以應在閱讀教學中尋找話題,充分挖掘話題,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中專語文新教材課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沃土。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訓練活動,如朗讀、復述、討論,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如《項鏈》這篇課文,就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文章。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我就請學生給課文續(xù)寫結尾。續(xù)編故事可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真令人欣喜。這篇文章也適合改編課本劇,還可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設計場景,編寫臺詞,把書面文字換成適合舞臺表演的口語。這方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說話能力。
一堂好課的結尾不止是畫上一個句號,而是尋求一種延伸。在結尾之處,通過有效的口語交際活動,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發(fā)展,這不僅僅是口語交際,更是閱讀教學應追求的理想境界。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話題點,拓展口語交際的時空,增強學生在各個場合學習交際的能力。
一節(jié)課的結束絕不意味著活動的終結,我鼓勵學生利用一切機會把在課堂上學到的口語交際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平時多注意現實生活中別人是如何進行口語交際的,在增強交際能力的同時,又學習了生存的本領。在每周一次的社會實踐課程中,學生走進社會,在不同的場合洽談,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應變能力。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內外、校內外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