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慶綺
(貴州省貴定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551300)
剖宮產新生兒窒息41例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分析
史慶綺
(貴州省貴定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551300)
目的 分析剖宮產新生兒窒息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并觀察對窒息新生兒實施ABC現(xiàn)場復蘇法的效果。結果 本組41例窒息新生兒經(jīng)過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治療,有1例因治療無效死亡,其余40例均復蘇成功,成功率為97.56%。結論 臨床對剖宮產窒息新生兒及時實施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能夠有效降低患兒死亡率和傷殘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剖宮產;新生兒窒息;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
新生兒窒息是產科常見的癥候群,是我國新生兒圍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小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傷殘率和病死率的發(fā)生,提高新生兒的存活力及存活質量,及時實施新生兒窒息復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生兒復蘇新觀念是 “有腦病者才能診斷窒息”,故國際上“凡需復蘇者必先有窒息”的觀念已經(jīng)過時。因此,窒息不再是分娩后的事,而是復蘇后的事。本文對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產科剖宮產分娩發(fā)生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1例剖宮產窒息新生兒患兒的臨床資料。本組新生兒胎齡37~42周,平均(38.5±2.3)周,由于胎兒在宮內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現(xiàn)象,所以對本組41例患兒均行剖宮產分娩。將本組患兒根據(jù)1 min Apgar評分結果分為三組:0~3分9例(重度窒息患兒)、4~5分12例(中度窒息患兒)、6~7分20例(輕度窒息患兒)。
表1 三組患兒復蘇效果評價
1.2 方法 對于本組所有患兒在分娩后立即在無菌手術室內行ABC現(xiàn)場復蘇法[1]。A,建立通暢的呼吸道;B,建立有效呼吸;C,建立有效循環(huán);D,實施藥物治療;E,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具體方法為:①首先對新生兒進行保暖操作,在新生兒分娩出后,應及時將新生兒放置在紅外線輻射的保暖臺上進行保暖,同時將新生兒身上的羊水擦干凈。②然后將新生兒體位放置最佳的狀態(tài),使新生兒處于仰臥位,同時注意使新生兒的頭部稍微向后仰,并在患兒的肩部下方墊上2~3 cm的墊子。③接著對患兒進行吸引,在吸引中主要采用吸痰管將患兒鼻腔內和口腔內的羊水以及黏液吸出,如果患兒有大量的黏液溢出,應及時將患兒的頭轉向一側,快速吸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氣管內進行吸引。④為了促進患兒呼吸,則可以進行摩擦背部或者拍打患兒的腳底,以刺激呼吸。⑤上述操作完成后,進行評價患兒的呼吸、膚色以及心率。如果患兒存在呼吸,緊接著應對患兒的心率進行評價。如果患兒的心率在100次/min,應該及時對患兒實施正壓人工通氣。如果患兒的心率在50次/min左右,則應對患兒及時實施100%氧的人工呼吸30 s。如果患兒經(jīng)過30 s的人工呼吸后,心率依然<60次/min時,則應及時對患兒實施0.1~0.3 mL/kg的腎上腺素靜脈注入或者氣管注入。如果患兒自主呼吸不充足,則應繼續(xù)實施人工呼吸或者氣囊面罩通氣。如果患兒能夠自主呼吸,并且心率>100次/min,可以減少或者停止正壓人工通氣。如果患兒復蘇不滿意,反應差,有低血容量表現(xiàn)(面色蒼白、脈搏弱、血壓下降),可進行擴容;可用生理鹽水10 mL/kg,5~10 min緩慢推入。納洛酮不推薦作為呼吸窘迫新生兒初始復蘇用藥。對于母親應用麻醉劑后呼吸窘迫的新生兒,焦點應當放到維持有效的通氣和對持續(xù)呼吸暫停新生兒的氣道支持。在新生兒復蘇時一般不推薦使用碳酸氫鈉。但在治療中,如果患兒出現(xiàn)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時,應立即給予患兒2 mmoL/kg的碳酸氫鈉進行治療。如果患兒由于麻醉藥物引起呼吸抑制時,則應立即給予0.1 mg/kg的納洛酮靜脈注射。最后對窒息新生兒復蘇效果和預后情況進行評價。
本組41例窒息新生兒中,經(jīng)過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治療,有1例因治療無效死亡,其余40例均復蘇成功,成功率為97.56%。三組患兒復蘇效果見表1。
新生兒窒息是產科常見的病癥,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新生兒的多器官會在新生兒窒息的情況下發(fā)生退行性變,可能會引發(fā)圍生兒死亡,同時還會引發(fā)新生兒智力障礙等遠期后遺癥。新生兒窒息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占新生兒死亡原因的首位[2]。研究表明,造成新生兒窒息的因素與產前危險因素具有密切相關,但是危險因素是一個比較相對的定義,實際上各種危險因素的危險性并不相等[3]。危險因素只提示有可能發(fā)生窒息,并不意味著一定發(fā)生窒息。因此,臨床很有必要依據(jù)各種危險因素影響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的高低清晰分類并區(qū)別對待各種危險因素。為了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我國在2004年建立了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項目,又制訂了2010年新生兒復蘇指南。2011年5月23日在北京召開了新生兒復蘇項目專家會,參考國際的新指南和共識,結合中國國情,修訂了我國的新生兒復蘇指南。項目實施以來,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分別下降了1.07%和1.02%。
本研究對41例剖宮產窒息新生兒實施ABC復蘇法治療后,僅有1例治療無效死亡,而其余40例均復蘇成功,成功率為97.56%,與曹忠英等[4]報道的97.24%相差不大,這與我們重視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有關。同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對造成窒息的危險因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總結,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新生兒窒息進行有效的預防,從而將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綜上所述,臨床對剖宮產窒息新生兒實施手術室現(xiàn)場復蘇,能夠有效降低患兒死亡率和傷殘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李小毛.胎兒窘迫與新生兒窒息復蘇[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21.
[2] 董李玲.64例新生兒窒息搶救與臨床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8):120-121.
[3] 張亞敬,陳彥香.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血清甲狀腺激素、IL-6 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7):124-125.
[4] 曹忠英,曹中芳,何成飛.剖宮產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與護理[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0,26(3):207-208.
1672-7185(2014)14-004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4.029
2014-02-25)
R7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