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神的啟示

    2014-03-18 10:30:05覃美靜李彤
    關鍵詞:新大陸殖民地荒野

    覃美靜 李彤

    摘 要:美國殖民地時期文學作品中的荒野描寫是自然文學的起源,是早期清教徒認識和詮釋北美荒野的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清教思想與荒野描寫結(jié)合,賦予了北美荒野為歐洲移民所熟悉的基督教意象,確立了對美洲新大陸的地域認同感。同時,富有清教精神的荒野描寫促使歐州移民關注對人內(nèi)心和靈魂的探索,使他們能感悟神的啟示,即在蠻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構(gòu)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學、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

    關鍵詞:荒野描寫;清教思想;地域認同;美國殖民地文學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1-0194-03

    1607年第一批清教徒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頓(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點,清教思想開始深深扎根于北美殖民地文學,對美國文學、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出于向歐洲大陸移民宣傳新大陸的需要,北美殖民地文學的早期作品著重渲染北美廣袤的土地和豐饒的自然物產(chǎn)。然而,“想要真正吸引移民,首先必須將這片化外之土,轉(zhuǎn)化成為人們認知范圍之內(nèi)的地域(terra incognita),也就是將新大陸融入人們心中既有的世界地理觀”[1]。內(nèi)化新大陸經(jīng)驗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以生態(tài)自然之名“來弘揚基督教教義,構(gòu)建和宣傳基督教神話和清教神學思想”[2],即通過詮釋將新大陸的生態(tài)存在融入基督神學的世界觀。于是,北美大陸尤其是新英格蘭被渲染成新的“迦南”,是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同時,通過把贊頌新大陸的荒野描寫與清教神學思想相結(jié)合,增強了美國移民的民族認同感,積極構(gòu)建美國國家意識,為日后美國的文化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荒野描寫的基督教意象

    13年后,第二批清教徒在新英格蘭普利茅斯(Plymouth)建立了第二個殖民點,進一步奠定了清教思想在北美早期文學中的統(tǒng)治地位。這是一批受舊大陸宗教迫害,尤其不容于英國國教(Anglican)的新教主義者(Protestants),他們的清教思想屬于新教中的加爾文教派(Calvinism),他們堅信,人有可能通過對上帝的堅定信念,被上帝選中(即所謂“恩典之約”,the Convenant of Grace),從而得以在死后加入圣徒的行列。這一堅定的宗教信念,不僅為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建立和開發(fā)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也因此對美國的整個民族意識的形成和文化獨立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清教精神對北美殖民文學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使《圣經(jīng)》成為其思想與文學的淵源。清教作家們在自己的經(jīng)歷和《圣經(jīng)》的記載之間,看到了無數(shù)的類似,特別是從以色列人出走埃及的宗教神話中深受啟發(fā),獲得一種堅定信念:“北美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最后一塊福地,開發(fā)這塊地方,在其上建立起上帝的王國,是移民神圣的職責,而移民有幸能通過開發(fā)殖民地的艱苦努力,最終獲得救贖的機會”[3]。

    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土地濫用的歐洲大陸不同,北美大陸還是一片富饒而尚未開發(fā)的荒野,處處生機盎然,充滿生意和野趣,為備受迫害的清教徒提供一個自由的世界,按他們的意愿繼續(xù)生存下去。正如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 1580-1631)時不時把新英格蘭稱為“上帝恩賜之地”,是“天地結(jié)合之最完美的創(chuàng)造,以供人們休養(yǎng)生息”[4]??梢姡囊皩τ谠缙谛掠⒏裉m清教徒有著特殊的意義,不能單純被界定為人跡罕至的原始大自然,而應涵蓋了下述三個意義:首先,荒野是逃避政治和宗教迫害的避難所;荒野也是存在于腐朽的舊世界和天命樂土之間,用來考驗上帝選民的試煉場;荒野更是上帝賜予其虔誠信徒的應許之地,讓他們通過辛勤工作來建設符合上帝意旨的人間天堂,從而獲得救贖。無論是哪一層意義,都為北美殖民地作家提供了永恒的主題和創(chuàng)作靈感。事實上,北美殖民地文學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就是對當?shù)刈匀缓偷乩憝h(huán)境的詳盡描繪,即極富清教意象的荒野描寫。

    殖民地時期的文學作家們的宗教信仰、個人經(jīng)歷各異,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涉及到自傳、史書、布道詞和詩歌等體裁,但都不遺余力地描述這片大陸的瑰麗景色、宜人氣候、豐富物產(chǎn)和人文風情,希望能引起舊大陸的興趣,吸引更多的移民前往北美,參與開發(fā)建立殖民地,以印證開發(fā)北美是上帝的旨意。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有:描述移民們漫長而艱辛的越洋航行和北美見聞的史密斯、莫頓和溫斯洛等人,敘述殖民地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歷史的布拉福德、溫斯羅普和普林斯等人,以及表述清教思想的愛德華茲和科頓等人。這些作家從不同側(cè)面豐富了對北美大陸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描繪,還加深了荒野描寫與清教思想的融合。早期的敘事作品大都把北美荒野美化成供移民避難的人間天堂,例如,在美國文學第一書《關于弗吉尼亞的真實敘述》中,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 1580-1631)敘述了對新大陸自然景觀的驚嘆:“這片土地可能比我們所知的任何地方都更令人愉悅。這里有可供航行的美麗河流,有高山、坦坡、平原、深谷,河流小溪都注入那片美麗的海灣,四周的土地肥沃,碩果累累”[5]。威廉·伍德(William Wood)也“向諸位描述了這片令人愉悅的土地,有益健康的氣候,以及這里的土壤植物……”[6]。他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壯麗的海岸、繁茂的森林、甜美的果實,隨處可見成群的鹿、兔子和狐貍,令讀者神往不已。在伍德看來,新大陸的水土都特別適合英國人,移民和游客都身體康健、百病不侵,“在新英格蘭,沒有人得過天花、麻疹、貧血、結(jié)石、或者肺病”[7]。更有甚者,戴頓在《紐約紀事》(A Brief Description of New York)中寫道:“如果真有人間天堂,那必是這片遍地牛奶蜂蜜之地”[8]。

    然而,當歐洲移民們真正踏上新大陸,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片荒野上的生活并不如原先所想象的那么輕松愉快,寒冷、疾病和食物匱乏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歷史著述中,北美荒野嚴酷的生存條件和移民的艱難生活都被一一記錄在案。例如,被譽為“美國歷史之父”的威廉·布拉福德(William Bradford, 1590-1657),在《普利茅斯種植園史》中詳實地描寫了1623年的可怕饑荒以及1637年新英格蘭人與印第安人的“佩科之戰(zhàn)”。作為“五月花號”帆船上的移民之一,溫斯洛(Edward Winslow, 1595-1655)并沒有像當時許多殖民作家那樣,把殖民地描繪成天堂,他坦言“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尚未能有豐饒的收獲。但當回顧我們?yōu)樯娑龅钠D苦努力時,我寧愿贊美上帝的憐憫和恩賜……”[9]??梢?,生存的艱辛非但沒有打破歐洲移民對新大陸的美好期望,還堅定了他們的宗教信仰;同時,使他們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歷史感,堅信他們不僅要創(chuàng)造現(xiàn)實,更要記敘歷史,要在這片新大陸上完成又一部《圣經(jīng)》。正如布拉福德認為,基督教上帝無時無事無處不在,移民在“蠻荒之地”開拓殖民地也完全是上帝的“計劃”,而移民們登陸后所遭受的一切苦難均是上帝在展示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對他們進行“考驗”。endprint

    若說上述的敘事和敘史作品重在描述移民們對北美荒野的初始印象和生活體驗,那么清教主義牧師的布道文則重在闡釋北美荒野的神圣寓意。以布道文及其他形式出現(xiàn)的清教思想表述,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而且是北美殖民地時期真正面向移民的大眾“文學”。清教主義牧師們堅信北美殖民地的開發(fā)意味著“與上帝有約”的選民“走進荒野”,“建立一個與上帝之約相符合的社會”,唯有盡心盡力按上帝的意愿來實踐上帝的宏偉計劃,才能獲得心靈的救贖。由此,北美是上帝“允諾之地”的觀點在布道詞中屢見不鮮,而歐洲移民對新大陸的殖民活動也被基督教教義神圣化和合理化。甚至,北美荒野還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意象,即有待改造的魔鬼領地,如科頓·瑪瑟(Cotton Mather, 1663-1728)在《無形世界之奇跡》(The Wonders of the Invisible World,1693)中寫道:“新英格蘭人是由上帝安排在一片曾經(jīng)是魔鬼的領地之上的人們,他們早就向基督允諾,要將這片土地貢獻于他,……魔鬼發(fā)怒了,……巨蛇張嘴噴出一陣洪水,沖走了這片莊園”[10]。顯然,在北美荒野上所發(fā)生的一切災難都被轉(zhuǎn)化成魔鬼的阻撓,是上帝對選民的考驗。為了渡過難關,牧師們竭力向移民們灌輸清教主義思想,為他們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如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 1703- 1758)設計了一個神學—哲學思想體系:他認為人類原來是上帝最完美的作品,其目的是要為上帝增添榮耀;但由于亞當?shù)膲櫬洌@一計劃被破壞;而人類是亞當?shù)暮笠幔虼吮闵凶?;然而上帝從蕓蕓眾生中挑選獲救者,在他們獲救時將自己的精神熔入他們的心中。這樣,悔改之人就有了新的靈魂,而基督則存在于這新的靈魂之中。

    簡言之,“荒野描寫(Wilderness Writing)是美國文學史上特有的、以美國大陸原始自然和對野外生態(tài)學觀察經(jīng)驗為素材,用小說、詩歌、散文、隨筆、游記、札記等形式抒寫原始自然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11]。而清教精神為北美荒野營造了極其豐富的宗教意象,如“富饒的伊甸園”、“流著奶和蜜的迦南”、“可怕的魔鬼領地”和“上帝恩賜之地”等等。

    二、荒野描寫的影響和作用

    美國早期殖民地時期的荒野描寫,以其濃厚的清教主義色彩,對美國文學、美國文化以及美國國家意識的構(gòu)建起到深遠影響。首先,具有神性的荒野描寫激發(fā)了移民們對荒野的興趣,用文字編造了在這片“神選之地”中獲得救贖的基督教神話,以內(nèi)化這片原始大陸。正如塞繆爾·休厄爾(Samuel Sewall, 1652-1730)對《啟示錄》的冥想:只要桂魚和鱔魚還在梅里麥克河中游玩;海鳥還知道按季節(jié)飛來拜訪朋友的居處;牛羊還在土耳其山腳下啃食青草;自由馴順的鴿子還在白橡樹或郡區(qū)內(nèi)別的樹上棲息、筑巢;只要大自然一日不衰老,不忘培植起行行的玉蜀黍;基督徒生于斯息于斯,先在此聚會,再由此升天,沐浴圣光[12]。顯然,美國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與神學背景孕育出最具美國特色的荒野描寫,清教神學締造了伊甸園式的荒野書寫和意象,而后者的描述又增強了前者的神圣性,二者共同建立了對北美荒野的地域認同,使猶如一盤散沙的歐洲移民凝聚起來,積極構(gòu)建美國的國家意識?;囊懊鑼憜拘蚜巳藢ψ匀坏某缟泻蜔釔?,開創(chuàng)了以人與自然關系為母題的自然文學傳統(tǒng),使強烈的“荒野意識”深植于美國文學中,最終促成了20世紀美國自然文學的繁榮和生態(tài)批評的誕生。

    其次,渴求救贖的荒野描寫重塑了美國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立人格,尤其是促使他們對內(nèi)心的探尋和靈魂的鞭笞,促進了美國文學的道德化和內(nèi)在化,滋養(yǎng)美國人民開拓進取、樂觀向上、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依據(jù)美國歷史可知,1620年定居在普利茅斯的移民是英國清教徒中的最小教派,又稱“分裂者”,他們主張純化信念,堅決不與任何官僚化的機構(gòu)和組織妥協(xié),號召投身于充滿荊棘和苦難的荒野中,在人類最后的一片凈土上追求崇高的道德。因此,早期的殖民作家們并不有意避開殖民生活中的嚴酷艱辛,如史密斯如實地記錄了移民到達后的第一個嚴冬之可怕,幾乎一半人死去;布拉福德詳盡敘述了移民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殘酷斗爭以及嚴冬蕭瑟的荒野景色。這些困難經(jīng)歷和嚴苛的生存環(huán)境無一不證明了清教徒身上堅忍不拔、積極進取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同時,極其堅定的宗教信仰又使他們具備無比強大的樂觀精神,所以溫斯洛寫道,“盡管我們開始時收成很少,生活很困難,但誠如各位所見,我希望,領我們走過了如此艱苦歷程的上帝,一定會讓我們有辦法在將來獲得好收成”[13]。積極向上的道德力量使新大陸走上一條與腐朽舊大陸不懈斗爭的道路,為了保持純凈的信仰,移民們渴望自由、平等和獨立,促使北美殖民地文學家們致力于擺脫歐洲文學的影響,渲染美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清教背景,積極參與構(gòu)建美國國家意識。

    三、結(jié)語

    概而言之,自清教精神融入新大陸,這一片原始荒野逐漸衍生出振奮人心、給人以希望的神圣意蘊:第一,是歐洲清教徒夢想的避難所;第二,是初到新大陸的移民眼中的試煉場;第三,是定居于此的歐洲移民精神上的神選之地。可見,清教精神與荒野已成為美國早期殖民文學的核心要素,共同開創(chuàng)了不同于舊大陸的文學潮流——荒野描寫。這股文學潮流不僅開山立派地成就了享譽世界的自然文學,還促使歐州移民關注對人內(nèi)心和靈魂的探索,使他們能感悟神的啟示,即在這片蠻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構(gòu)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學、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2〕〔7〕〔8〕朱新福.論早期美國文學中荒野描寫的目的和意義[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

    〔3〕〔4〕〔5〕〔6〕〔9〕〔10〕〔12〕〔13〕王守仁,劉海平,張沖.美國文學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1〕朱新福.美國文學上荒野描寫的生態(tài)意義述略[J].外國語文,2009(6).

    (責任編輯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大陸殖民地荒野
    發(fā)現(xiàn)新大陸
    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貓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英屬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房地產(chǎn)的“新大陸”
    狗邪韓國是倭人之地——兼論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荒野求生
    發(fā)現(xiàn)新大陸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龙江县| 定陶县| 勐海县| 新晃| 塔城市| 巴彦县| 商水县| 丹凤县| 钟祥市| 博爱县| 桃园县| 常熟市| 泽库县| 吴桥县| 汕头市| 南宫市| 黎平县| 五指山市| 五原县| 黑龙江省| 霍林郭勒市| 莎车县| 韶山市| 隆林| 温州市| 承德市| 乌兰浩特市| 永寿县| 平阳县| 滦平县| 南丰县| 库车县| 湘西| 南漳县| 雷山县| 永川市| 栾川县| 漾濞| 定日县| 咸宁市|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