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銳
摘 要 中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成為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法寶之一。本文主要就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內(nèi)容涉及到合作學習的基本內(nèi)涵、特征、優(yōu)勢、對策等,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與廣大的同行相互交流。
關鍵詞 中學 語文 合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中學語文合作學習概述
1.1 合作學習的基本內(nèi)涵
合作學習就是以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的新型教學體系。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在探尋問題的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明顯較高,合作學習有利于改善課堂氛圍,促進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
中學語文合作學習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長處,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探究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1.2 中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中學語文合作學習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新突破,中學語文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優(yōu)勢:第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中學生還沒有形成非常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習往往過于被動,再加上中學語文知識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說理性,略顯枯燥的語文課程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然而,合作學習改變了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給了學生表達自我、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對于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教授語文知識不是目的,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才是最終目的。中學語文合作學習就是要使每一位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在相處中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反思自己的不足,學會顧全大局,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就是讓學生相互商討,最終將不同的意見合而為一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過程。第三,促進和諧課堂的形成。中學語文合作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密切合作,教師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必須學會與學生平等交流,師生之間站在同一平臺上,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從而有利于和諧課堂的形成。
2 現(xiàn)階段中學語文合作教學中的困惑
2.1 部分語文教師對合作教學缺乏正確認識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多數(shù)中學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了合作教學的優(yōu)勢,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卻缺乏對于合作教學的正確認識,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缺乏科學指導,“摸著石頭過河”式的合作教學模式使得合作教學流于形式。還有部分語文教師在組織合作教學時,沒有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缺乏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交往活動的監(jiān)控,缺少對學生合作技能培養(yǎng)的技能。
2.2 部分學生合作參與積極性不高
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往往采取“組內(nèi)合作、集體探究”的教學模式,分組不均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合作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不愿與他人合作和交流,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更不愿與他人分享成果,這主要是由當下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的。此外,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中存在著成績好的學生占主導地位的現(xiàn)象,差生淪為忠實的聽眾,在小組中的參與度不高,最終淪為“好學生”的討論學習。
2.3 缺乏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以成績定好壞,以分數(shù)論高低。很多教師在合作教學中依然延續(xù)這一評價模式,但顯然,這與強調(diào)整體進步的合作教學模式不相配套,然而,目前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這嚴重影響了中學語文合作教學的成果,構建科學的合作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3 如何實現(xiàn)中學語文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3.1 轉變思想,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理念
每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正確認識與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內(nèi)涵,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操作方式的學習,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精髓,以確保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付諸實施。
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理念,就是要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進行科學分組;就是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3.2 科學分組,明確分工,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合作積極性
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分組要在“人人關心集體、個個爭做主人”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特長愛好、性格特征、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角色分工,每一小組設主持者、檢查者、結者、發(fā)言者等等,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安排不同的任務,避免部分學生無事可做,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經(jīng)典課文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基礎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并給小組內(nèi)不同的成員作出明確分工,有的整體把握合作小組的進度,有的負責查詢愚公移山的具體故事,有的查找評論資料,有的總結愚公的性格特點,有的做好記錄和總結,有的準備代表小組發(fā)言等等,深化學生對于愚公移山的認識。
3.3 多元評價,加快合作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適當?shù)脑u價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陷,正確評價和分析自我,激勵學生走得更高更遠。中學語文合作教學應采取多元評價方式,既要注重合作結果,更要注重合作過程;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評價,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既要對小組集體成果進行評價,又要對小組個人進行分析;既要對某一時段的絕對成績進行評價,同時也要對階段性的成長性進行評價。
中學語文合作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既要考慮到小組的整體評價,又要考慮到每一位小組成員的付出,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努力;二是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中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要以鼓勵性、肯定性的評價為主,使學生看到自身的閃光點,同時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合作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初始階段都不是盡善盡美的,現(xiàn)階段中學語文合作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要想走出合作低效的困境,還需要中學語文教師的深入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季飛燕.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新教育,2013(8).
[2] 梁生瑋.中學語文合作學習初探[J].教學理論,2013(10).
[3] 劉麗.淺談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學苑教育,2013(10).
[4] 周秋霞.中學語文“合作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J].珠江教育論壇展,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