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瑤
產甲胎蛋白胃癌一例并文獻復習
呂華瑤
產甲胎蛋白胃癌(AFPGC)是胃癌的一個特殊亞型,具有明顯的侵襲性和惡性生物學特征,更易發(fā)生肝和淋巴道早期轉移。筆者對杭州市老年病醫(yī)院收治的1例AFPGC患者,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69歲。因“黑便3個月余,消瘦2個月,加重伴嘔吐1周”入院?;颊哂谌朐呵?個月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黑便,就診于某醫(yī)院,檢查血紅蛋白(Hb)49 g/L,甲胎蛋白(AFP)8 606.53 ng/m l;B超提示肝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懷疑“肝癌”,此后未行任何治療。入院前1周開始頻繁嘔吐,幾乎不能進食,并出現尿少和數次暈厥。既往無“胃病”及“肝病”史。有吸煙史50年,50~60支/d;飲酒史50年,烈性酒約250 g/d;已戒2個月。查體:精神萎靡,體質明顯消瘦,重度貧血貌,鞏膜黃染,上腹部稍膨隆,劍下有壓痛,肝肋下3 cm,質地偏硬,移動性濁音陰性。實驗室檢查:血Hb 43 g/L,紅細胞計數(RBC)2.99×1012/L,血細胞壓積(HCT)0.176,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總膽紅素86.7 mol/L,直接膽紅素50.5 mol/L,總蛋白50g/L,白蛋白31.4g/L,A/G 1.7,總膽汁酸25 mol/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05U/L,堿性磷酸酶(ALP)368U/L,乙肝病毒標記物和丙肝病毒抗體均陰性,AFP>60500.00ng/m l(最終定量為91 879.00 ng/m l)。C反應蛋白(CRP)105.5mg/L。大便潛血(+)。B超:肝彌漫性占位性病變,轉移性肝癌可能,胃壁彌漫性增厚,腹腔多發(fā)淋巴結腫大。胸部CT:兩肺多發(fā)結節(jié)灶,轉移癌可能。上腹部增強CT:肝多發(fā)占位,轉移癌可能;肝胃韌帶、后腹膜及心膈角區(qū)多發(fā)淋巴結轉移(圖1)。胃鏡檢查提示返流性食管炎,胃竇潰瘍(Hp陰性),癌癥可能;病檢示胃竇低~中分化腺癌,診斷為產甲胎蛋白胃癌。予以禁食、胃腸減壓、質子泵抑制劑抗酸、輸血和全身支持等治療。此后,全身情況急劇惡化,出現大量腹水(滲出液并有可疑癌細胞),黃疸加深,白蛋白急劇下降。14 d行腹腔持續(xù)引流,15 d右鎖骨下靜脈置管行靜脈內營養(yǎng)。18d出現肝區(qū)劇痛開始應用麻醉止痛劑。21 d出現發(fā)熱,結合腹水檢查考慮原發(fā)性腹膜炎。23 d出現膿毒性休克、腎功能衰竭等,于25d死亡。
AFPGC又稱為胃肝樣腺癌,指患者血清和癌組織中含大量AFP的胃癌亞型,其發(fā)病率較低,占胃癌的1%~6%[1]。它有以下特點:(1)中、老年男性多見,無肝炎史;(2)血清AFP升高,程度不一;(3)多位于胃竇部,以浸潤潰瘍型為主;(4)惡性程度高,病理多為低分化腺癌,易發(fā)生肝和淋巴結轉移,易形成脈管癌栓;(5)含鉑類藥物的聯合化療有較好療效;(6)一般預后較差。本例患者年齡、無肝炎病史、病灶位置、病理及血清AFP值均符合AFPGC特點。
AFPGC轉移發(fā)生率高,尤其肝轉移多見,轉移率高達63.6%~73.7%[2]。AFPGC易發(fā)生肝轉移的原因有:(1)DNA為異倍體,說明其在生物學上比普通胃癌惡性程度高;(2)腫瘤本身可能對肝臟有親和性[3];(3)肝臟可能為AFPGC生長提供合適環(huán)境;(4)早期腫瘤細胞廣泛侵犯靜脈[4]。所以當AFP陽性和肝臟有多發(fā)性占位,且與一般原發(fā)性肝癌的流行病學不相符時,應當進一步檢查以發(fā)現原發(fā)癌灶。本病例發(fā)現時已發(fā)生廣泛肝轉移。
AFPGC患者就診時多已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因此,近年來,嘗試通過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等,提高手術根治切除率。Kochi等[5]認為,5-FU、VP-16、順鉑和亞葉酸鈣四聯化療能通過降期來改善AFPGC的預后。據Adachia等[6]對270例AFPGC根據AFP水平、術式和疾病分期進行多變量分析,發(fā)現影響存活的因素有AFP水平、腫瘤大小、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和肝轉移等;獨立的預后因素為手術過程和腫瘤分期。國內有資料顯示,AFP值與患者預后具有密切關系,AFP值越高腫瘤的肝侵襲性越強,可能是由于腫瘤中肝細胞癌樣區(qū)所占比例越大,細胞的分化程度越差,腫瘤細胞增殖就越活躍,越容易早期發(fā)生轉移[7]。術后AFP監(jiān)測有助于了解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若術后AFP下降后再度升高提示腫瘤復發(fā)。
綜上所述,AFPGC惡性程度高,早期易發(fā)生肝轉移,就診時多為中晚期,預后差;術前的新輔助化療可能會提高手術根治切除率;術后AFP監(jiān)測有助于了解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
圖1 腹部增強CT顯示肝多發(fā)占位;肝胃韌帶、后腹膜及心膈角區(qū)多發(fā)淋巴結轉移。
[1]Inagaw a S,Shimazaki J,HoriM,et al. Hepatoidadeno carcinomaof thestomach[J]. Gastric Cancer,2001,4(1):43-52.
[2]陳揚弟.產甲胎蛋白胃癌[J].實用腫瘤雜志,1994,9(4):235-236.
[3]Chang YC,Nagasue H,Kohno H,et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and long-term resultsof alpha-fetoprotein producing gastric cancer[J].Am JGast roen terol,1990, 85(11):1480-1485.
[4]Kodama T,Kam eya T,H irota T,et al. Production of alpha fetoprotein,normal scrum protein,and human chorionic gon adotropin in stomach cancer:histologic and immune histocfemic alanalysisof 35 cases[J].Cancer,1981,48(7):1647-1655.
[5]KochiM,FujiiM,Kaiga T,etal.FLEP chemotherapy for alpha-Fetoprotein ProducingGastric Cancer[J].Oncology,2004, 66(6):445-449.
[6]Adachia Y,Tsuchihashi J,Shiraishi N,et al.AFP-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 a[J]. Oncology,2003,65(2):95-101.
[7]沈紅波,王浩,陳春燕,等.甲胎蛋白升高的原發(fā)性胃癌12例臨床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6):481-483.
夏慧,夏麗娜.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中C-kit蛋白及其配體干細胞因子的表達(見正文第520頁)
圖1 對照組C-kit的表達,箭頭所指為C-kit陽性細胞ICC,數量較多(Elivision法,×400)。
圖2 病例組C-kit的表達,箭頭所指為C-kit陽性細胞ICC,數量明顯減少(EliVision法,×400)。
圖3 對照組SCF的表達,圖片顯示為陽性(EliVision法,×400)。
圖4 病例組SCF的表達,圖片顯示為陰性(EliVision法,×400)
張宏彬,馮海明,鄭建軍,等.應用雙源CT觀察他汀類藥物對冠狀動脈斑塊的影響(見正文第523頁)
圖5 ~8左回旋支近段非鈣化性斑塊體積由35mm3回縮至21mm3;圖3~4為左冠狀動脈主干混合斑塊,隨訪后發(fā)現斑塊體積由156mm3縮小至140mm3。
朱曉慧,施世軍.多層螺旋CT在糞石性腸梗阻中的應用價值(見正文第525頁)
圖9 空腸末端腸腔內圓柱形糞石
圖10 乙狀結腸內圓柱狀糞石
圖11 剖宮產術后CT表現
圖12 空腸遠端腸腔內糞石
圖13 回盲部糞石
羅雪芬,俞伉,傅麗暉.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7例影像分析(見正文第531頁)
圖14 肺部IMT
圖15 胰腺頭部IMT
圖16 十二指腸IMT
陳浩軍,唐海標.MSCT多期掃描在鑒別常見腎腫瘤中的價值(見正文第534頁)
圖1 不同類型腎腫瘤的MSCT多期掃描密度曲線
滕友良,鐘百書,陳瑤.X線鋇劑造影、CT和內窺鏡檢查克羅恩病對比分析(見正文第539頁)
圖2 鋇餐顯示:末端回腸多節(jié)段性狹窄
圖3 結腸鋇餐顯示:盲腸管壁卵石樣充盈缺損
圖4 CT及造影顯示:系膜區(qū)淋巴結腫大
張萍,王椿.記憶性T細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的動物模型的建立(見正文第589頁)
圖5 接受不同T細胞移植組動物的生存率比較曲線
圖6 接受不同T細胞移植組動物的體重變化曲線
圖7 接受不同T細胞移植組動物移植后結腸(HE染色,×40)a:去T細胞骨髓移植組,b:混合T細胞移植組,c:CD62L+初始T細胞移植組,d:CD62L-記憶性T細胞移植組。
嚴赟,周維,蔣燕,等.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睪丸附件扭轉的診斷價值(見正文第624頁)
圖8 睪丸與附睪頭間探及不均質圓形偏強回聲光團,CDFI未探及血流信號。
圖9 附睪頭較對側偏大,回聲局部略減低,CDFI見血流信號偏豐富。
圖10 見附件扭轉聲像,睪丸鞘膜腔見少量積液。
圖11 附件扭轉隨訪6個月后聲像圖,內不均質偏強回聲團逐漸液化。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83
R735.2
B
1671-0800(2014)05-0647-02
310022杭州,杭州市老年病醫(yī)院
呂華瑤,Em ail:13513445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