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鳳
(江西省婺源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婺源333200)
兩種輸液器固定方法比較
吳春鳳
(江西省婺源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婺源333200)
目的:比較采用兩種輸液器固定方法效果。方法:200例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固定方法,觀察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結(jié)果:觀察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靜脈輸液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改良固定方法較傳統(tǒng)固定方法好。
靜脈輸液;輸液器;固定方法
我們在工作中對兩種輸液器固定方法進行了比較,總結(jié)如下。
共200例,均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內(nèi)科住院患者。男91例、女109例,年齡39~76歲。靜脈輸液為兩組藥物,輸液時間6~10天。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兩組病情、血管情況、輸注藥物、操作技巧及靜脈注射針頭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用一般固定方法,即第1條膠布橫行固定針柄,第2條膠布橫行遮蓋穿刺點的小棉片,第3條膠布橫行固定軟管于輸液針頭上方,并與第2條膠布距離3cm,3條膠布中點成一直線排列并與針頭垂直。
觀察組靜脈穿刺成功后,3條膠布粘法同對照組,第4條膠布在黏貼時需避開穿刺部位,將未盤曲頭皮針軟管進行固定,注意固定時不緊繃皮膚,稍微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順手提捏第4條膠布過軟管處,使其牢固的粘貼于軟管再橫貼于皮膚上。
輸液中如有膠布松動、頭皮針的軟管折成死角、針頭擺動等情況可判定為重新固定,出現(xiàn)針頭刺穿靜脈需重輸液、針頭滑落可判定為重新穿刺?;颊邔o脈輸液的滿意度有10個問題,每個問題1~10分。
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兩組固定方法重新固定、重新穿刺見表1。
表1 兩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比較 例(%)
靜脈輸液護理滿意度對照組85例(85%)、觀察組98例(9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妥善牢固的固定方法可顯著減少穿刺次數(shù)[2]。
由于靜脈輸液部位多數(shù)在手部,而患者在輸液過程中也要用手進行各種活動,如吃飯、擦臉、看報紙、如廁、床上翻身、起床等,此時在血管中的鋼針極易向外滑動,導(dǎo)致重新固定或重新穿刺幾率增加。
新的固定方法是在傳統(tǒng)固定方法的基礎(chǔ)上新增了一個固定點,改良新型固定方法為第4條膠布先將其粘連于需固定的頭皮針軟管,捏緊固定再橫貼于皮膚上。這樣有利于加大軟管與膠布之間的摩擦力,增強其抗拉力[3]。并且該點避開了穿刺部位,當(dāng)翻身、吃飯、擦臉、如廁等體位改變拉扯到輸液管時,此固定點能夠起到緩沖作用。4條膠布固定,針頭以外又新增了兩個固定點,針頭的穩(wěn)定性好,減輕了其在血管內(nèi)擺動,降低了頭皮針對血管壁的損傷,避免了穿刺移位而直接刺穿血管等情況的發(fā)生。牢固穩(wěn)定性更好,減少了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的幾率。
[1] 李小玲,張愛萍,郝燕.小兒手背半握拳狀靜脈輸液[J].基層醫(yī)學(xué)論壇,2010,14(21):634.
[2] 陸琴,韓萍.我國預(yù)防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45-47.
[3] 李榮華,劉麗琴,呂愛萍,等.聚丙烯輸液瓶在患兒手部靜脈輸液固定中的應(yīng)用[J].護理研究,2008,6(30):61-62.
R472.9
B
1004-2814(2014)11-1064-01
20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