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與誰說這么多話?

      2014-03-14 19:33:45張新穎
      長城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黃永玉沈從文味道

      張新穎

      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一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簡稱《無愁河》)八十萬字,才寫到十二歲,少小離家。怎么有這么多話要說?這么多話怎么說?和誰說?

      第一部寫的是故鄉(xiāng)和童年,這個叫朱雀城的地方,這個叫序子的孩子。寫法是,從心所欲,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從心所欲的前提是,心里得有;黃永玉一九四五年就起意寫過這小說,沒有寫下去,這也好,心里有了這么多年,醞釀發(fā)酵了這么多年。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似乎很簡單,不就是自由嘛;但要獲得這種自由的能力,卻是很難,難到?jīng)]有多少寫作的人能達到的程度。二十五年前黃永玉寫《這一些憂郁的碎屑》,談起過沈從文的《長河》,說表叔的這部作品“排除精挑細選的人物和情節(jié)”——這才是真知灼見。寫小說的人,對“精挑細選的人物和情節(jié)”,孜孜以求尚且不及,哪里還想到、并且還敢于“排除”?不僅是人物和情節(jié),還有諸多的文學(xué)要素,既是要追求的東西,又是要超越的東西,否則,斤斤于金科玉律,哪來的自由?怎么可能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這樣不在乎文學(xué)“行規(guī)”自由地寫,習(xí)慣了文學(xué)“行規(guī)”的讀者,會接受嗎?其實,這只不過是“外人”才會提出來的問題,對黃永玉來說,他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還是在談《長河》時,他說表叔,“他寫小說不再光是為了有教養(yǎng)的外省人和文字、文體行家甚至他聰明的學(xué)生了。他發(fā)現(xiàn)這是他與故鄉(xiāng)父老子弟秉燭夜談的第一本知心的書。”這才是知心的話,知心,所以有分量;這些話用在黃永玉自己身上,用在《無愁河》上,也同樣恰當(dāng),恰當(dāng)?shù)糜蟹至俊?/p>

      所以,在黃永玉的心里,與其說這部作品寫出來要面對“讀者”,不如說是要和故鄉(xiāng)人說說故鄉(xiāng)。甚至,在現(xiàn)實中,在現(xiàn)在的湘西,有或沒有、有多么多或有多么少的故鄉(xiāng)人要聽他漫長的敘說,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心目中,存在這樣知心的故鄉(xiāng)父老子弟。

      還有一個說話的對象,是自己。一個老人,他回溯生命的來路,他打量著自己是怎么一點兒一點兒長成的。起筆是兩歲多,坐在窗臺上,“他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醒悟,他沒想過要從窗臺上下來自己各處走走?!保ǖ?頁)結(jié)束是他離開朱雀,到了長沙,見到父親,“原本是想笑的,一下子大哭起來?!保ǖ?187頁)黃永玉用第三人稱來寫自己,顯見得是拉開了打量的距離;但奇妙的是,這樣拉開距離打量自己,反倒和自己更親近了。

      生命不能重新再過一遍,可是寫作能夠讓生命重返起點,讓生命從起點開始再走一遍,一直走到現(xiàn)在,走成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在寫作中重現(xiàn)的生命歷程,與生命第一次在世界中展開的過程不一樣:寫的是一個孩子兩歲、四歲、七歲、十二歲的情形,可這是一個老人在寫他的兩歲、四歲、七歲、十二歲,童稚時候懵懂的,現(xiàn)在明白了;當(dāng)時沒有意識的,現(xiàn)在意識到了。所以不能說這部作品寫的就只是記憶:確實是刻骨銘心的記憶,呈現(xiàn)過去的情形和狀態(tài),然而同時也在隱現(xiàn)著現(xiàn)在的情形,寫書人現(xiàn)在的生命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個老人與兩歲、四歲、七歲、十二歲的自己的對話和交流。這種對話和交流,在字面上通常是隱蔽的,偶爾也顯現(xiàn)一下,不管是顯還是隱,從始至終都是存在的。感受到這種存在,才算對得起這部書。

      與故鄉(xiāng)父老子弟說話,與自己說話,還與幾個特殊的人說話?!稛o愁河》的寫作不面對抽象的讀者,卻面對具體的幾個人,幾個作者生命中特殊的人。黃永玉說:“我感到周圍有朋友在等著看我,有沈從文、有蕭乾在盯著我,我們仿佛要對對口徑,我每寫一章,就在想,要是他們看的時候會怎么想。如果他們在的話,哪怕只有一個人在。比如如果蕭乾還活著,我估計他看了肯定開心得不得了。表叔如果看到了,他會在旁邊寫注,注的內(nèi)容可能比我寫的還要多?!保ㄍ鯋傟枺骸饵S永玉:流不盡的無愁河》,《新民周刊》2013年11月11日)這幾個想象中的讀者,伴隨著寫作過程,以特別的方式“參與”到了寫作之中。其實還不僅是寫作過程,黃永玉寫這部書的沖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素,就是和這些已經(jīng)逝去的老人談?wù)勗?,讓他們“開心”,或者“寫注”——沒有多少人知道,沈從文一九四四年給自己和父老鄉(xiāng)親談心的《長河》,十分細致地加了大量批注;倘若他讀到《無愁河》,興起寫注,一寫起來就沒完沒了,那簡直是一定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愁河》也是一部獻給幾位逝者的書,他們是無可替代的重要讀者,他們有不少東西融入了作者的生命。

      那么,你會明白,在九十歲老人身上活著的,可不只是他一個人。

      一個生命里,“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語聲”;一個生命“融合了許多的生命,在融合后開了花,結(jié)了果”——這是馮至在《十四行集》里寫到的句子。黃永玉和沈從文的合影里有一張?zhí)貏e好,書報刊上多次刊出,那是一九五〇年黃永玉從香港到北京,在中老胡同北大教授宿舍前照的,攝影者就是馮至。順便提一下,是因為刊登這張照片時很少注明攝影者,沈從文那時候的鄰居。

      黃永玉萬分惋惜和感慨《長河》沒有寫完,他說那應(yīng)該是像《戰(zhàn)爭與和平》那樣厚的大書。長長的《無愁河》,會彌補這個巨大的遺憾,為表叔,為自己。

      《無愁河》一經(jīng)面世,就會遇到四面八方的讀者?!妒斋@》從二〇〇九年開始連載這部作品,連載了五年,“浪蕩漢子”才走出故鄉(xiāng)闖蕩世界。據(jù)說非議不斷,有讀者宣布一天不停止連載一天不訂《收獲》。但我認識的人里面,有人盼著新的一期《收獲》,就是盼著《無愁河》,幾年下來,已經(jīng)成了習(xí)慣,成了閱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無愁河》有它的“超級讀者”,除開黃永玉的故鄉(xiāng)人之外,我熟悉的人里就有。

      北京的李輝和應(yīng)紅自不必說,他們催促老人每天做日課,見證和護生了這部作品。我的師叔李輝,寫黃永玉傳,搜集黃永玉七十年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編出《黃永玉全集》文學(xué)編,策劃黃永玉《我的文學(xué)行當(dāng)》巡展——說他是黃永玉的“超粉”,那是輕薄了。他從研究巴金、寫蕭乾傳、與晚年的沈從文相交,到發(fā)掘整理黃永玉的文學(xué)作品,自然一脈相承。他是太知道《無愁河》的價值了。

      我的同學(xué)和朋友周毅,生活在上海的四川人,她寫了一篇《無愁河》札記,幾萬字長,怎么寫得出這么長的文章?過了兩年,她又寫札記之二,又是幾萬字;再過了些日子,札記之三出來了,還是幾萬字。(我要把這三篇札記的題目和發(fā)表的地方寫在這里:《高高朱雀城》,《上海文學(xué)》2010年第2期;《“無愁河”內(nèi)外的玉公》,《上海文化》2012年第3、4期;《身在萬物中》,《上海文化》2013年第9期)她和《無愁河》之間,究竟建立起了什么樣的關(guān)系?

      有一次她告訴我,《無愁河》對她來說,是一部“養(yǎng)生”的書。

      “養(yǎng)生”,很重的詞。庶幾近乎莊子講的“養(yǎng)生”。怎么個“養(yǎng)生”法?身在萬物中,息息相通。這樣的話現(xiàn)在的人讀起來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感受了,當(dāng)然也不怎么明白什么叫身在萬物中,生機、生氣如何從天地萬物中來。“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毕⑹亲孕?,生命萬物的呼吸,息息相通才能生生。生的大氣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個“以”字,就是建立起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guān)系,體會到這個“以”,就能體會到息息相通,就是“養(yǎng)生”。

      就是單純從字面講,當(dāng)代文學(xué)中又有多少作品能“養(yǎng)生”——“養(yǎng)”生命之“生”?《無愁河》擔(dān)得起,這就是《無愁河》文學(xué)上的大價值。

      說起價值來,人是這樣的,小價值容易認得出,算得清;大價值——不認識,超出了感知范圍。

      一部書有它的“超級讀者”,是幸福的。這幸福不是幸運,是它應(yīng)得的,它自身有魅力和能量。說到能量,我們不難想到,有些作品,是消耗作者的能量而寫成的,但消耗了作者能量的作品卻并不一定能夠把能量再傳給讀者;《無愁河》的寫作依賴于作者過往的全部生命經(jīng)驗,但它的寫作卻不是消耗型的,而是生產(chǎn)型的,從過往的經(jīng)驗中再生了源源不斷的能量。由此而言,寫作這部作品,對黃永玉來說,也是“養(yǎng)生”的。序子的爺爺境民先生,有一次隨口談起一個人的文章,說“寫出文章,自己順著文章走起來?!烁?,有時候是自己的文章培養(yǎng)出來的”。(第24頁)作品能不斷產(chǎn)生出能量支持作者,這是幸福的寫作。

      作品還能不斷把能量傳遞給讀者,讀者吸收變成自身的養(yǎng)分,這樣的讀者也是幸福的。

      序子生長的朱雀城,有片地方叫赤塘坪,“是個行刑砍腦殼的地方”。殺人的時候人擁到這里看殺人,平常野狗在這里吃尸體,頑童放學(xué)后經(jīng)過這里“東摸摸,西踢踢”?!捌鋵崥⒉粴⑷艘矝]有影響熱鬧事。六七月天,唱辰河大戲就在這里。人山人海,足足萬多看客。扎了大戲臺,夜間點松明火把鐵網(wǎng)子照明,臺底下放口棺材,一旦演《劉氏四娘》《目連救母》叉死人隨手裝進去。”清明前后,“這地方也好放風(fēng)箏”。(第185-186頁)我們以為相隔十萬八千里的事情,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生命經(jīng)驗,卻能夠在這么小小的同一片地方輪番上陣,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早已習(xí)以為常。

      我想說的是生命經(jīng)驗的寬度、幅度的問題。一個生命從小就在這么大幅度的日常轉(zhuǎn)換中歷練,倘若這個生命善于發(fā)展自己,沒有辜負這樣的歷練,那么它能夠撐開的格局、能夠忍受的遭遇、能夠吸收的養(yǎng)分、能夠看開的世事,就不會同于一般了。序子三歲多的時候城里“砍共產(chǎn)黨”,父母倉促出逃異地,他被保姆王伯帶往苗鄉(xiāng)荒僻的山間。這另外一個世界的生活又帶來另外的養(yǎng)分,在不知不覺中培育性格和性靈。

      大幅度的經(jīng)驗往往會誘惑人們集中專注于經(jīng)驗的不平常性,關(guān)注大而忽略小,關(guān)注極端而忽略日常;《無愁河》卻是細密、結(jié)實的,在經(jīng)驗的極端之間,充實著的還是日常的人、事、物。黃永玉寫朱雀城,譬如寫一條街道,他要一家鋪子挨著一家鋪子寫過來,生怕漏掉什么;寫完這條街道接著又寫另一條街道。再譬如說他寫吃,寫了一次又一次,從準(zhǔn)備材料寫起,寫制作,寫吃的過程和感覺,寫吃的環(huán)境和氛圍,當(dāng)然還有吃的人——這其實很難,寫一次還不難,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寫,七次八次都寫出特別來,真難。誰不相信可以試試。鄉(xiāng)愁這東西,說抽象可以無限抽象,說具體就可以具體到極其細微的地方,譬如味蕾——味覺的鄉(xiāng)愁。他寫苗人地里栽的、圈里養(yǎng)的、山上長的、山里頭有的、窯里有的,名稱一列就是好幾行,“請不要嫌我啰嗦,不能不寫。這不是賬單,是詩;像詩那樣讀下去好了。”(第249頁)他還寫“空東西”:序子在苗鄉(xiāng),好天氣的日子,王伯問他:“狗狗!你咬哪樣?”

      “我咬空東西。”

      “哪樣空東西?”王伯問。

      “我咬空東西,你不懂!我喜歡這里的空東西。”(第229頁)

      黃永玉寫得滿,他巨細靡遺,萬一哪里忘了點什么,他后來想起還會補上。

      難道寫作不應(yīng)該經(jīng)過“選擇”嗎?“選擇”,甚至是“精挑細選”——這個詞又出現(xiàn)了,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這是許多作家的態(tài)度和寫作必需的步驟;但對黃永玉來說,生命經(jīng)驗的任何一事一物,都能寫,都不必拒絕,用吃的比喻來說,他不“挑食忌口”。因為這些事事物物都融進了生命當(dāng)中。

      這里面有一個道理。你以為這樣的事物、這樣的經(jīng)驗對你的生命是有價值的,那樣的事物、那樣的經(jīng)驗對你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你要區(qū)分,你要選擇;其實是所有的經(jīng)驗共同造就你的生命。序子在苗鄉(xiāng)的時候,有一個常來幫助王伯的獵人隆慶,隆慶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小說是這樣寫的:

      狗狗挨隆慶坐,聞著隆慶身上的味道。這味道真好聞,他從來沒有聞過,這味道配方十分復(fù)雜,也花功夫。要喂過馬,喂過豬,喂過羊,喂過牛,喂過狗,喂過雞和鴨子;要熏過臘肉,煮過豬食,挑糞澆菜,種過谷子苞谷,硝過牛皮,割過新鮮馬草;要能喝一點酒,吃很多苕和飯,青菜酸湯,很多肉、辣子、油、鹽;要會上山打獵,從好多刺叢、野花、長草、大樹小樹中間穿過;要抽草煙,屋里長年燃著火爐膛的柴煙,灶里的灶煙熏過……

      自由自在單身漢的味道,老辣經(jīng)驗的味道。聞過這種味道或跟這種味道一起,你會感到受庇護的安全,受到好人的信賴。

      這種味道,“具有隆重的大地根源?!保ǖ?38-239頁)你要是從隆慶的經(jīng)驗中排除掉一部分,那這味道就不是隆慶的味道了。

      《無愁河》是條寬闊的大河,有源頭,“具有隆重的大地根源”;有流程,蜿蜒漫長的流程。大河不會小心眼,斤斤計較,挑挑揀揀。大河流經(jīng)之處,遇到泥沙要沖刷,遇到汊港灣區(qū)要灌注縈回,遇到巖石要披拂,遇到水草要愛惜地飄蕩幾下。

      《無愁河》的豐富,得力于作者感知和經(jīng)驗的豐富,他過去經(jīng)歷時沒有“挑食忌口”,現(xiàn)在寫作時沒有“精挑細選”。他身受得多,觸發(fā)得多,心能容下得多。容得多,心就大了。山川形勝、日月光輝、人物事體、活動遭遇,都是養(yǎng)人的東西,生命就是在其中生長、長大、長成,長出精神和力量,長出智慧,長出不斷擴大的生機。

      責(zé)任編輯 李秀龍

      猜你喜歡
      黃永玉沈從文味道
      中秋的味道
      嶺南音樂(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快樂的味道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shù)》
      黃永玉的“荷花八千”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節(jié)選)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繪畫賞析·黃永玉
      雜文月刊(2017年17期)2017-11-12 21:29:20
      夏天的味道
      黃永玉:這個老頭兒不尋常
      中學(xué)生(2016年8期)2016-03-01 03:45:06
      草的味道
      聰明語文(2013年9期)2013-10-23 09:23:18
      新营市| 临漳县| 合山市| 普定县| 马山县| 宁乡县| 新平| 诸暨市| 通江县| 长宁县| 宜丰县| 南平市| 宁波市| 安康市| 石嘴山市| 永丰县| 阳信县| 宣威市| 滨海县| 中卫市| 砀山县| 武乡县| 广灵县| 墨竹工卡县| 屏山县| 文安县| 洛隆县| 左云县| 九江县| 迭部县| 白城市| 台南县| 宁蒗| 新巴尔虎右旗| 凤庆县| 黄大仙区| 洪湖市| 山西省| 平利县| 马龙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