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新平,王利軍,陳美霞,葉應建,武洪志
(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30)
近年來,隨著養(yǎng)豬技術水平的提高,仔豬普遍早期斷奶。而早期斷奶會使仔豬受到營養(yǎng)、心理和環(huán)境三重應激,導致斷奶仔豬出現(xiàn)生長停滯、腹瀉(PWD)、免疫功能低下等問題。傳統(tǒng)治療斷奶仔豬腹瀉常用的方法是在仔豬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抗生素的濫用會出現(xiàn)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動物機體免疫力降低、藥物殘留等問題[1]。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依據中醫(yī)藥理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動物產品質量,且無殘留、無抗藥性、無毒副作用,是抗生素、激素類飼料添加劑的有效替代品。
白術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其性溫,味甘苦,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功效[2]。近年研究表明,多糖具有促進機體免疫力、抗菌、抗病毒以及改善動物生產性能等一系列作用,鄒云等研究不同條件下添加牛膝多糖對斷奶仔豬腸道吸收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中草藥牛膝多糖,具有提高仔豬腸道吸收能力和緩解LPS刺激所致腸道吸收功能下降的作用,促進動物的生產效率提高和保健效果[3]。侯偉革等對黃芪多糖和黃芩苷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血液指標和免疫機能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黃芪多糖、黃芩苷均可改善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白術多糖能夠對機體的免疫機能起到調節(jié)和增強作用,常用作中草藥飼料添加劑[4]。發(fā)酵作為中草藥炮制方法之一,能改變藥物原有性能,產生新治療作用,擴大藥用品種[5-7]。發(fā)酵白術飼料添加劑在養(yǎng)禽業(yè)中有較多的研究應用,而對斷奶仔豬的研究鮮有報道。本試驗通過研究發(fā)酵白術飼料添加劑對早期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及免疫指標影響,為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在仔豬飼養(yǎng)上的合理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購自哈爾濱市三棵樹藥材市場。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購自中國工業(yè)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發(fā)酵白術添加劑: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營養(yǎng)實驗室制備,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相結合對枯草芽孢桿菌發(fā)酵白術發(fā)酵工藝進行優(yōu)化,制得發(fā)酵白術添加劑。
采血器材:針頭、肝素鈉真空管。
試驗仔豬:為96頭28日齡大×長二元雜交斷奶仔豬,體況相近[斷奶重(6.0±0.5)kg],公母各半。由哈爾濱市三元種豬場提供。
日糧組成:試驗基礎飼糧參照2011年農業(yè)部公布豬飼養(yǎng)標準,并結合生產實踐進行配制,為不含抗生素的玉米—豆粕型飼糧,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選用96頭健康的(28±2)日齡斷奶仔豬(長白×大白),隨機分為6個處理,每個處理4個重復,每個重復4頭仔豬,公母各半。本試驗共33 d,其中預試期為5 d,正式試驗期為28 d。采用單欄飼養(yǎng)。第一組飼喂基礎日糧+0.1%白術多糖;第二組飼喂基礎日糧+0.2%白術多糖;第三組飼喂基礎日糧+0.3%白術多糖;第四組飼喂基礎日糧+0.2%未發(fā)酵白術;第五組飼喂基礎日糧+抗生素(桿菌肽鋅+硫酸粘桿菌素);第六組為對照組,僅喂基礎日糧。
試驗在同一棟封閉豬舍內進行,定時定點投料、自由飲水,免疫消毒程序按豬場常規(guī)方法進行。以重復欄為單位飼喂,并做好喂量記錄。試驗豬采用群飼,料型為粉料,整個試驗期為33 d,其中預試期5 d,正試期28 d。在預試期,逐步改變飼料種類與飼養(yǎng)方式,直至飼料更改完全。按豬的采食量調整給料量,使每次給料后都能食盡。在預試期結束正試期開始時對試驗豬重新稱重,個別調整使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期前14 d每天喂4次,第15天到試驗結束每天喂3次,均采取粉料干喂,自由飲水。轉入正式試驗期后,各試驗組的豬接受試驗設計中不同試驗因子日糧,飼喂制度和方式不變。每天觀察記錄試驗豬的食欲、腹瀉率等情況。驅蟲和防疫處理根據豬場統(tǒng)一要求實施。
1.4.1 生長性能指標及測定
于斷奶第1、14、28天早飼前對各組仔豬進行稱重,并對各組飼料稱重,以計算各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試驗期間,每天早上8:00前觀察并記錄仔豬糞便形態(tài)及健康狀況,以計算仔豬腹瀉率。計算公式如下:
平均日增重=階段總增重/(階段時間×各組仔豬頭數);
平均日采食量=階段采食量/(階段時間×各組仔豬頭數);
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100%;
腹瀉率(%)=(各組水樣糞仔豬頭數×腹瀉天數/各組仔豬總頭數×試驗天數)×100%。
1.4.2 血清免疫指標及測定
在試驗第14、28天早晨,每個重復隨機選取1頭體重相近的仔豬,前腔靜脈采血5 mL,置于肝素鈉真空管中,3000 r·min-1離心15 min,分離血清,-80℃保存,待測血清免疫指標。測定指標如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測定儀器為CX9ALX-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由上海金馬試劑有限公司協(xié)助完成。測定過程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3 血清生化指標及測定
在試驗第14、28天早晨,每個重復隨機選取1頭體重相近的仔豬,前腔靜脈采血5 mL左右,置于肝素鈉真空管中,3000 r·min-1離心15 min,分離血清,-80℃保存,待測血清生化指標。測定指標如下:血清中總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尿素氮(BUN)。試劑采用上海豐惠生物公司試劑盒,在BECKMA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儀器公司)上測定,由黑龍江省電力醫(yī)院協(xié)助完成。測定過程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中Anova模型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進行LSD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2.1.1 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14 d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0~14日齡階段,在平均采食量和日增重方面,一、二、三組添加發(fā)酵白術與四組未發(fā)酵組和六組基礎日糧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與基礎日糧組相比平均采食量分別增加15.79%、17.41%、30.56%,日增重分別增加42.21%、38.64%、60.39%。在料肉比方面,添加0.1%和0.3%發(fā)酵白術組與其他組差異顯著(P<0.05),添加0.2%發(fā)酵白術組較四、五、六組也差異顯著(P<0.05),但是沒有與一、三組的差異性顯著。在腹瀉率方面,添加0.2%、0.3%發(fā)酵白術時,其腹瀉率均較低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0.1%發(fā)酵白術與四、五、六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添加未發(fā)酵白術組其日增重、日采食量均低于基礎日糧組。綜合以上分析,在斷奶0~14期間,添加0.3%發(fā)酵白術其效果均優(yōu)于其他組。
表2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14 d生長性能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 1-14 days
2.1.2 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5~28 d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各試驗組斷奶仔豬日采食量顯著提高(P<0.05),添加0.2%和0.3%發(fā)酵白術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此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平均日增重方面,添加0.2%發(fā)酵白術和抗生素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此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料肉比方面,添加0.2%發(fā)酵白術、抗生素和基礎日糧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是添加0.2%發(fā)酵白術和基礎日糧組差異不顯著。在腹瀉率方面,添加0.2%和0.3%發(fā)酵白術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此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結合各處理組并從經濟角度考慮,在斷奶15~28 d期間添加0.2%發(fā)酵白術其效果均優(yōu)于其他組。
表3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5~28 d生長性能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 15-28 days
2.1.3 添加發(fā)酵白術仔豬斷奶后1~28 d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4可知,從試驗全期來看,采食量隨著發(fā)酵白術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發(fā)酵白術可提高斷奶仔豬采食量,減緩斷奶應激。但未發(fā)酵組均低于各發(fā)酵組和抗生素組。不同添加量發(fā)酵白術組其日增重均顯著高于未發(fā)酵組、抗生素組和基礎日糧組,且三個不同水平的添加量間差異顯著(P<0.05),其中0.2%發(fā)酵白術組日增重最高。在料肉比方面,0.1%和0.2%發(fā)酵白術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添加0.1%和0.2%發(fā)酵白術組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腹瀉率方面,0.2%和0.3%發(fā)酵白術組較其他組均差異顯著(P<0.05),但添加0.2%和0.3%發(fā)酵白術組兩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見,飼料中添加發(fā)酵白術有助于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綜合考慮,以添加0.2%發(fā)酵白術組最佳。
表4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仔豬斷奶后1~28 d生長性能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1-28 days
由表5可知,在1~14日齡階段,個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免疫球蛋白IgG、IgM各個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仔豬血清中IgA的含量,除試驗一組和未發(fā)酵四組外,二、三組與基礎日糧組相比有顯著提高(P<0.05),其中添加0.2%發(fā)酵白術(二組)與抗生素組相比也顯著提高(P<0.05);對于IgG,與對照組相比,發(fā)酵白術一組、二組、三組IgG的水平含量均有顯著提高(P<0.05),未發(fā)酵組也有提高趨勢,其中添加0.2%發(fā)酵白術組最好;試驗二組、三組IgM水平含量與對照組和抗生素組相比均顯著提高(P<0.05),其中三組IgM水平含量高于二組,發(fā)酵白術二組、三組與未發(fā)酵白術組相比顯著提高(P<0.05)。綜合IgA、IgG、IgM三個指標的含量,在1~14日齡,添加0.2%發(fā)酵白術為最佳;在1~28 d整個試驗階段,0.2%發(fā)酵白術組和0.3%發(fā)酵白術組IgA含量與基礎日糧組和抗生素組相比均顯著提高(P<0.05),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未發(fā)酵白術組介于基礎日糧組和抗生素組之間,與兩者差異不顯著(P>0.05);對于IgG,0.2%發(fā)酵白術組和0.3%發(fā)酵白術組以及抗生素組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而與其他三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0.1%發(fā)酵白術組與基礎日糧組差異不顯著,未發(fā)酵組與基礎日糧組相比顯著降低;中草藥發(fā)酵白術組(一組、二組、三組)IgM水平含量與基礎日糧組相比均顯著提高(P<0.05),但與抗生素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發(fā)酵白術二組、三組與未發(fā)酵組相比IgM水平含量顯著提高(P<0.05),但發(fā)酵白術二組和三組差異不顯著(P>0.05)。綜合考慮,添加0.2%發(fā)酵白術為最優(yōu)選擇。
表5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14 d和1~28 d免疫指標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 1-14 days and 1-28 days
2.3.1 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14 d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6可知,在斷奶后1~14 d內,0.2%發(fā)酵白術試驗組TP含量與抗生素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其他組相比均顯著提高(P<0.05)。ALB含量0.2%發(fā)酵白術組最高,顯著高于0.1%發(fā)酵白術組和未發(fā)酵白術組,與其他組相比有增加趨勢。0.2%發(fā)酵白術組BUN含量顯著(P<0.05)低于未發(fā)酵白術組和基礎日糧組,與基礎日糧組相比降低22.57%,與抗生素組相比降低13.74%;ALT含量,各個試驗組、對照組及抗生素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分別降低:13.04%、14.37%、14.87%,其中,0.2%白術發(fā)酵組和0.3%白術發(fā)酵組與抗生素相比有所降低;AST含量,各個試驗組、對照組及抗生素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試驗組與對照組及未發(fā)酵白術組相比有降低趨勢,三個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分別降低3.05%、14.60%、8.11%。綜合以上分析,0.2%發(fā)酵白術添加量為最佳。
表6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14 d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 1-14 days
2.3.2 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28 d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7可知,在斷奶后1~28d整個試驗階段,試驗一組、二組血清中TP含量均高于對照組,試驗三組和未發(fā)酵組與對照組相比沒有提高,其中試驗二組與對照組相比提高12.34%;與對照組相比,試驗二組、三組血清中ALB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試驗二組與對照組和抗生素組相比血清中ALB含量分別增加:16.11%和2.60%,未發(fā)酵白術組和試驗一組比對照組低;BUN含量,各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降低,其中,0.2%發(fā)酵白術組與對照組和未發(fā)酵組相比分別顯著(P<0.05)降低:26.10%和21.93%,與抗生素組相比降低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血清中ALT含量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0.2%發(fā)酵白術試驗組血清中ALT含量與對照組相比顯著(P<0.05)降低28.00%,與未發(fā)酵白術組相比降低20.20%(P<0.05),與抗生素組相比降低21.36%;血清中AST含量,0.1%和0.2%發(fā)酵白術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降低趨勢。0.3%發(fā)酵白術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P<0.05),與抗生素組和未發(fā)酵白術組相比有降低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7 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仔豬斷奶后1~28 d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Table 7 Effect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rmented Atractylodes of weaned piglets after 1-28 days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添加0.2%的發(fā)酵白術為最佳選擇。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存在用藥成分復雜,含量低,適口性差,效果不穩(wěn)定,用量大、難以掌握、及毒副作用等問題,阻礙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規(guī)?;茝V應用。發(fā)酵作為中草藥炮制方法,能改變藥物原有性能,產生新的治療作用,擴大藥用品種,微生物發(fā)酵中草藥是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將中草藥中有效成分、活性物質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并對中草藥活性成分進行修飾產生新的活性物質,消除其自身的抗營養(yǎng)因子。因此白術經發(fā)酵后能有效促進斷奶仔豬的消化吸收,提高其藥用價值。
本試驗表明,白術多糖對斷奶仔豬腹瀉、生長停滯等有治療作用。植物多糖所含免疫活性物質具有多靶點,增強機體免疫機能,提高動物抗應激、抗疾病能力,改善動物生產性能,具有低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yōu)點[8-9]。刁新平等對發(fā)酵茯苓研究表明[10],茯苓多糖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及腹瀉有影響,經發(fā)酵后茯苓多糖含量增加,降低茯苓添加量。侯偉革等研究表明[4],日糧中添加黃芪多糖、黃芩苷均可以改善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添加劑量為0.05%的黃芪多糖與0.05%的黃芩苷效果最好。而白術多糖作為具備免疫調節(jié)中草藥多糖,在臨床上的應用和研究亦有報道。胡曉蕾等研究表明,在SD大鼠基礎日糧中添加一定劑量的白術及白術多糖均能有效提高SD大鼠的生長性能,尤其在日增重和料肉比方面[11]。趙燕飛等研究表明[12],在日糧中添加0.2%白術多糖能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日增重及降低腹瀉率。本試驗研究表明,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對斷奶仔豬的日增重、料重比均顯著提高。
本試驗添加0.2%未發(fā)酵白術組與發(fā)酵白術組相比差異顯著,表明發(fā)酵可改善白術藥效特性,使其最大限度釋放,提高斷奶仔豬采食量。各個發(fā)酵組的腹瀉率與未發(fā)酵組和基礎日糧組均顯著降低。而本試驗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發(fā)酵白術,芽孢桿菌添加劑具有類似于泰樂菌素的效果,明顯改善機體內菌群組成并具有促生長功效,芽孢桿菌在顆粒料、粉料的加工過程中以及酸性環(huán)境中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在腸道內環(huán)境中增殖而發(fā)揮作用,分泌較強活性的蛋白酶及淀粉酶,促進飼料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還可減少糞和消化道中的大腸埃希氏菌數量[13],對白術多糖有輔助增強作用。仔豬斷奶后15~28 d,仔豬自身消化系統(tǒng)逐漸完善,試驗各組采食量均逐漸增高,但程度有所不同,添加0.2%和0.3%發(fā)酵白術組平均日采食量較其他各組均差異顯著。添加0.2%發(fā)酵白術組較基礎日糧組提高30.38%。本試驗中仔豬斷奶后2 d開始出現(xiàn)腹瀉,對照組腹瀉情況較重,添加0.2%發(fā)酵白術的腹瀉率最低,各發(fā)酵白術組仔豬恢復較快。原因是白術多糖可抑制腸到大腸桿菌生長,減少活菌數量,起到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14],李繼昌等研究烏連止瀉顆粒劑由烏梅、黃連、白術、木香、干姜、甘草組成,是治療腹瀉病的純中藥制劑,其中白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等[15]。彭慧珍等研究表明,一定劑量的白術多糖能較顯著降低盲腸中大腸桿菌的數量,顯著提高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降低腸道有害菌的增殖,提高有益菌數量,改善胃腸道微生物菌群比例,降低斷奶仔豬腹瀉率,增加消化率,增加采食量[8]。
免疫球蛋白是一類存在于機體內廣泛參與體液免疫反應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主要包含IgG、IgA和IgM,其中由脾臟和淋巴結中產生的IgG與外分泌液中的IgA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免疫活性,初次體液免疫反應中出現(xiàn)的IgM具有激活補體等生物學功能[16]。
本試驗研究表明,飼糧中適量添加白術多糖飼喂斷奶仔豬,可不同程度提高仔豬IgG、IgA和IgM含量,其中,試驗前期和試驗全期0.2%發(fā)酵白術組的IgG、IgA和IgM含量均為最高,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在試驗前期三個發(fā)酵白術試驗組中IgA和IgM的含量顯著高于抗生素組(P<0.05)。胡曉蕾等研究不同濃度白術多糖對SD大鼠血清IgG、IgA和IgM水平的影響,除0.5%白術多糖組外,其余各試驗組在提高大鼠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均好于對照組[17]。0.2%白術多糖組與對照組相比,IgG、IgA、IgM水平分別提高19.1%、17.3%、和22%,本試驗與此研究結果一致。彭新國研究發(fā)現(xiàn)白術對抗體形成細胞有刺激作用[18],能使抗體分泌量增高。宋海英等使用100%白術浸出液定期給小鼠灌胃[19],發(fā)現(xiàn)試驗組可明顯促進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較之對照組提高37.59%,差異極顯著(P<0.01)。蔡玉梅等用黃連、黃芪、黃芩、黨參、白術、板藍根等20味中藥組成金雞散[20],免疫當日采用2.5%的金雞散拌料連用5 d對新城疫免疫有明顯增效作用,可顯著提高血清中ND抗體滴度及IgG的含量,使IgG高峰持續(xù)時間延長,并延緩IgA、IgM下降,其免疫增效作用優(yōu)于左旋咪唑,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李玉在仔豬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藥(黨參、黃芪、茯苓、甘草)[21],在試驗43 d時,血清 IgG、IgA 水平分別提高 12.7%(P<0.05)和24.44%(P<0.05)。
體液免疫是指由抗原刺激B淋巴細胞,引起B(yǎng)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形成漿細胞,并產生抗體,以及由抗體發(fā)揮一系列免疫效應的過程。動物機體的體液免疫由抗體介導,血清中抗體水平高低為評估其免疫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所有哺乳動物血清內均含有IgG和IgM。IgG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毒素也主要為IgG,能中和毒素使其失去毒性,調理、凝聚和沉淀抗原,在體液免疫中最為重要。IgM在體內最早產生,但是持續(xù)時間短,是機體初次接觸抗原物質最早產生的抗體,有抗菌、抗病毒和中和毒素功能。在機體受到病原感染后與補體結合,溶解病原體的作用很強。因此,斷奶仔豬血清中IgG和IgM提高,可減少仔豬腹瀉發(fā)生。
生物活性多糖可作為疫苗佐劑,促進抗體產生,其多糖本身也可作為一種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但作用較弱[22]。中草藥多糖可解除環(huán)磷酰胺對抗體形成細胞抑制作用,增進B細胞功能,對淋巴細胞有較強活化作用,能提高IgG、IgM的含量[23]。白術多糖提高仔豬體液免疫功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淋巴細胞數量增加,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最終使體液免疫功能得到調節(jié)。但白術多糖提高仔豬體液免疫功能的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血清TP和ALB濃度反映機體蛋白質的吸收、合成和分解狀況及機體的免疫機能狀態(tài)[24]。血清ALB參與機體組織蛋白合成,是血液緩沖劑,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可作為金屬離子、脂肪酸、氨基酸和激素等的運輸載體,ALB主要由肝臟合成,血清ALB反映肝功能狀態(tài)和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25]。因此,當肝臟發(fā)生病變時,肝細胞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引起血液中的蛋白質發(fā)生質和量的改變。血清蛋白具有運輸大分子營養(yǎng)物和免疫等功能。李香子等研究報道指出[26],當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含量升高時,豬的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代謝加強,特別是蛋白質代謝,仔豬機體免疫力提高。本試驗向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發(fā)現(xiàn)血清TP和ALB含量在試驗前期和試驗全期均高于抗生素組和基礎日糧組,添加0.2%發(fā)酵白術組效果最佳。這表明發(fā)酵白術能促進仔豬對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豬的免疫機能,有利于仔豬生長,與田允波等研究白術多糖對仔豬生血清生化參數的影響報道一致[27]。
肝臟是異源物質在機體進行轉化和代謝的主要場所。ALT和AST是評價肝細胞損傷或壞死的最可靠指標,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轉氨酶,在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和蛋白質分解代謝中起重要中介作用[28]。其中AST存在于肝臟細胞中,參與氨基酸代謝,是一種轉氨基活性最高的酶。動物受應激或損傷時,會造成細胞、線粒體受損,AST和ALT逸出細胞進入血液,使其血液濃度升高[29]。本試驗結果表明,在試驗1~14 d,添加發(fā)酵白術組血清中ALT和AST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均差異不顯著,在試驗1~28 d,添加0.2%發(fā)酵白術與對照組相比能顯著降低血清中AST含量,而血清中ALT含量有降低趨勢,差異不顯著,白術多糖可提高仔豬肝臟蛋白質的合成,使體內各種非必需氨基酸的轉化和生成增加,有利于氨基酸平衡。試驗仔豬日增重和飼料報酬的改善,與其血液中GOT和GPT活性的提高、蛋白質代謝作用加強一致。
血清尿素氮為蛋白質代謝后產物。許多研究把血清尿素氮作為動物體內蛋白質代謝和日糧氨基酸平衡狀況的反映指標[30-31]。血清中尿素氮水平反映血液中氨基酸合成蛋白質效率的高低,血清中尿素氮含量降低反映動物體內蛋白質合成增強,反之,表示動物體內蛋白合成代謝減弱[32-33]。血氨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在肝臟中合成尿素,所以血清中尿素氮水平反映肝臟機能狀況。對機體蛋白質和脂類的合成與代謝,肝臟的機能具有正效應。本試驗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各種水平發(fā)酵白術后隨著日糧中發(fā)酵白術添加量的增加,斷奶仔豬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說明體內氨基酸分解減弱,氮存留增加,留存時間延長,試驗豬蛋白質沉積增加。這與本試驗中平均日增重提高的結果一致。
在斷奶仔豬飼糧中添加發(fā)酵白術能有效提高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和降低腹瀉率,可調節(jié)斷奶仔豬機體的氨基酸代謝,降低轉氨酶活性,增強其部分免疫功能;綜合分析日糧成本及營養(yǎng)物質濃度等因素,本試驗認為,斷奶仔豬日糧中0.2%發(fā)酵白術是適宜的添加劑量。
[1] 龍全江,徐雪琴,胡昀.白術的化學、藥理與炮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4,11(11):1033-1035.
[2] 楊光玲,吳梅艷,高洪斌,等.對大腸桿菌病的藥敏試驗報告[J].山東家禽,2001(1):10-11.
[3] 鄒云,任芬芬,賀建華,等.不同條件下添加牛膝多糖對斷奶仔豬腸道吸收功能的影響[J].湖南畜牧獸醫(yī),2012(4):5-7.
[4] 侯偉革.黃茂多糖和黃芬甙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血液指標和免疫機能影響的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6.
[5] 王林,王玉紅,章克昌.靈芝中藥發(fā)酵液對慢性支氣管炎療效的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4,23(5):39-41.
[6] 戴萬生,趙榮華.發(fā)酵法對大黃蒽醌類成分含量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5,26(1):38-39.
[7] 李國紅,沈月毛,王啟方,等.發(fā)酵三七中的皂苷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5,36(4):499-500.
[8] 彭慧珍.白術粗多糖對斷奶仔豬生長與免疫性能影響的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6:6-10.
[9] 林文衛(wèi),陳迪華,高微微,等.中草藥提取物的抑菌試驗[J].中國飼料,1999,12(12):12.
[10] 刁新平,武洪志.發(fā)酵茯苓添加劑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腹瀉率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44(6):8-11.
[11] 胡曉蕾,胡迎利,汪以真.白術及白術粗多糖對SD大鼠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獸藥雜志,2006,40(1):2-6.
[12] 趙燕飛,汪以真,王靜華.白術、微米白術及白術多糖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2,48(13):56-59.
[13] 楊俊琦.枯草芽孢桿菌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豬業(yè)科學,2012,42(6):42-43.
[14] 劉惠,李麗立.中草藥復合粗多糖對斷奶仔豬腸道消化生理影響的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6-10.
[15] 李繼昌,于文會,張秀英,等.烏連止瀉顆粒劑中揮發(fā)油提取和包合工藝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41(12):86-90.
[16] 謝紅兵.復方中草藥免疫增強劑對斷奶仔豬免疫功能的影響[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4:30-31.
[17] 胡曉蕾,胡迎利,汪以真.白術及白術多糖對SD大鼠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獸藥雜志,2006,40(1):2-6.
[18] 彭新國,邱世翠,李彩玉,等.白術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5):396-397.
[19] 宋海英,蔣桂,邱世翠,等.白術對抗體形成細胞的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4,15(9):565-566.
[20] 蔡玉梅,吳紹強.金雞散對雞新成疫免疫的輔助效果研究[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2(1):29-32.
[22] 李玉,陳亮,孟慶娟,等.復方中藥制劑對仔豬生長性能及免疫機能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2001,38(10):9-13.
[22] 文貴輝,李麗立,張彬,等.白術及白術多糖在動物生產中的研究應用[J].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4(4):52-55.
[23] 張繼東,王志祥.中草藥多糖的免疫調節(jié)機制及其應用[J].飼料工業(yè),2006,27(6):1-4.
[24] 高士爭,葛長榮,田允波,等.中草藥添加劑對生長肥育豬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17(2):164-169.
[25] 歐陽五慶.動物生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6] 李香子,張敏,嚴昌國,等.新型豬用綠色飼料添加劑的開發(fā)與應用——對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03,25(4):287-291.
[27] 田允波,周家容,李琦華,等.白術多糖對仔豬生長性能和血清生化參數的影響[J].營養(yǎng)飼料,2009,45(9):45-48.
[28] Song K,Shan A S,Li J P.Effec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enzyme preparation supplemented to wheat based diets on growth and serum biochemical values of broiler chickens[J].Acta ZoonutrimentaSinica,2004(4):25-29.
[29] Bogin,Peh H.C,Avidar Y,et al.Sex and genotype dependence onthe effects of long term hig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on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from chicken organs[J].Avian Pathol,1997,26:511-524.
[30] Borg B S.Effect of tryptophan supplementation of a low proteincorn-sunflower meal diet for young growing pigs[J].Anim Sci,1985,61(1):300.
[31] Malmolf K.Amino acid in farm animal nutrition metabolism,parti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imbalance[J].Swed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Research,1988(4):191-193.
[32] Eggum R O.Blood urea measurement as a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protein quality[J].Nutr,1970,24:983-989.
[33] Brown J A,Clinc T R.Urea excretion in pigs:an indicator of quality an anima acid requirements[J].Nutr,1974,104:54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