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南洋附屬<昆山> 215300)
中國詩歌歷史悠久,而近現(xiàn)代詩歌則發(fā)展較為短暫,不過短短九十多年的歷史。在現(xiàn)代詩歌史上能起建構作用的亦是鳳毛麟角。早期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詩人貢獻較大。近現(xiàn)代詩歌史上,則屬顧城、海子、舒婷、北島等詩人最具代表性。80年代,朦朧詩盛行于中國文壇。作為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顧城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顧城一生短暫,但卻為我們留下大量有價值的詩作,顧鄉(xiāng)編輯的《顧城詩全集》中,收錄了顧城的兩千多首詩。和近代以來活躍于詩壇的許多詩人一樣,他文采出眾,詩歌語言華麗優(yōu)美,簡潔生動;他的詩作風格迥異,體裁多樣,在我國詩歌史上有一席之地。所不同的是,顧城是一位天才詩人,有著善于發(fā)現(xiàn)自然和自我的眼睛,他僅接受過幾年的正規(guī)教育,在詩歌方面自學成才。他想象力豐富,他用自然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許多美麗的畫面。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我國詩歌史上唯一的“童話詩人”,他為自己,為廣大的讀者建構了一個“童話世界”。他純真,簡單但又脆弱和極端。最終,隨著天國花園的坍塌,他也親手毀掉了自己和妻子,毀掉了他精心建筑的童話。
顧城的作品與同時期作家相比,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作為朦朧派的代表人物,顧城作品與北島舒婷等作家一樣,“歸來者”詩人們大多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文革”中受到的傷害,但“朦朧”詩人則不同。他們在思考“文革”歷史的基礎上,將落腳點放在個體的內心,將自己了解并且親身體驗的歷史作為基礎,來反思自身。于是他們作品中自我審視的意識非常強烈。他們真誠地渴望地去尋找這個失落的世界和失落的人生。他們在尋找之后的得到也是熱烈而深情的,正如他們的作品一樣充滿真摯和深情。
但顧城又有著十分與眾不同的個性,他的詩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卻又別有一番,正是這種特點使得他在新詩史上大放異彩。
顧城詩歌的最大特點也是朦朧詩歌的最大特點,是其中呈現(xiàn)的意象。象征隱喻法作為一種意象的呈現(xiàn)方法被顧城運用得淋漓盡致。這種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直抒胸臆和實實在在的描寫,詩人打破慣常的抒情角度,將詩歌的意象描寫得尤為隱晦和特殊。詩歌中的意象看似是毫無關聯(lián)的一組事物,實則卻又緊密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讓詩歌有著深層而無窮的內涵和魅力。正是這一點,讓顧城的詩歌充滿感染力。
他1979年的寫下一首《一代人》,這首詩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普遍常見的形象構成的意象組合,這幾個意象各有自己的含義,但同時又有超越于本身更深層次的意義。當這首詩被冠以“一代人”的宏大標題時,就具有了強烈的象征性,“黑夜”象征“文革”十年歷史社會的黑暗和整個十年帶給人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眼睛”寓意為這一代人對未來的探索,對光明的渴望,“我”則是整個一代人的代表。這首詩堪稱意象表現(xiàn)的代表。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是人的思想及想想多是天馬行空,行云流水般,或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帶點飄忽而虛渺;不食人間煙火,游離于塵世之外,所以詩人也多是怪人?!?顧城的想象力是詩人中較強的一個。他的詩常常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
如《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夢/放在狹長的貝殼里/……太陽是我的纖夫/它拉著我/用強光的繩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詩人說把夢放進貝殼,用柳枝織成船,“太陽是我的纖夫”,以物喻人,將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巧妙的聯(lián)系到一起。生動形象地把自然與人聯(lián)系起來,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遙遠美麗的意境。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清新,讀來讓人浮想聯(lián)翩,拍手稱快。
謝燁說曾這樣說道,覺得自己“整天就像養(yǎng)著一個大孩子。”是的,顧城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只想被人寵著,愛著,包容著,他不愿長大。無論是環(huán)境影響還是出于自身的意愿,顧城的心智只停留在八歲。孩子的想法,孩子的眼睛,這種孩子似的思維注定了他詩歌的特點不可避免的會帶有理想色彩。現(xiàn)實生活中,這位詩人因為內心的單純和怯懦,做出一個選擇:遠離現(xiàn)實的復雜,“隱居”在新西蘭一個荒島上,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并且試圖與自己愛的人建立一個與世隔絕的“王國”;而在詩歌的世界里,他亦選擇了成為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選擇了建筑一個屬于自己的王國。如《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希望/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個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這首詩是顧城早期的作品,也是他傳世的名作。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童話世界里色彩斑斕,沒有眼淚,沒有黑暗和束縛,這是一個自由的王國,一個光明簡單的世界。
舒婷在一首《童話詩人》中曾這樣寫道:“你相信了你編寫的童話/自己就成了童話中幽蘭的花/你的眼睛省略過/病樹頹墻/銹崩的鐵柵/只憑一個簡單的信號/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蟈蟈的隊伍/向著沒有被污染的遠方/出發(fā)”。他渴望保衛(wèi)他的王國,抵抗一切的黑暗與侵害,“顧城正是這樣,以孩童的感受方式,構筑著其愛的童話天國,這里沒有暴力、邪惡和丑陋,只有/純凈的美、新生的美充溢其中,緩緩流動”。
顧城的心靈細膩而又敏感,他善于從大自然小小的動作中觸發(fā)靈感。他用極其敏銳的眼光,捕捉剎那間的靈動,作為詩歌的意象,再用他巧妙地“畫筆”隨性地揮灑而出。這種意象的組合是一種靈活多樣地巧妙地組合,組合豐富而巧妙,十分生動活潑。顧城有著十分豐富的和大自然接觸的經歷,這種經歷使得大自然的事物,如樹木、沙灘、月色和陽光等自然事物在他的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作用。而這種成長環(huán)境,也成就了顧城獨特的性格,而進一步又影響了他的詩歌,使得朦朧、簡單、童真等成為他詩歌的主旋律。
顧城前期有大量描寫自然的詩,他前期詩作強調感官與直覺,在描寫自然的詩上表現(xiàn)為中國哲學上的“天人合一”。他把自然與美的想象融進他的詩歌世界,那里有沙灘、海浪、森林、動物……而黑暗、死亡等只是其中小部分。在顧城的世界里,他的內心永遠留在一座小木屋里:“房子是木頭做的用光托住黑暗”(《海的圖案》),“我們走累了你說:看不見那幢空房子……我們坐一下吧這里有一個土坎”(《那是冬天的黃土路》)……這一所木屋,是顧城精心建筑的,是他靈魂不朽的家園。這里有自然母親的莊嚴幻象,這幻象是如此隱秘和難以名狀,超出了兒童話語所能表達的量度,無法名狀她的博大和偉岸。顧城感受到了這種力量,他把這種力量通過自然存在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存在于沙灘上、田里、貝殼上……存在于一切他看到的自然中。
顧城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是個偉大而才華橫溢的詩人。雖然,他因為偏執(zhí)和幼稚而傷害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而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詩人。但他的詩歌成就和他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則是不容置疑的。他一生作品眾多,不少成為詩歌上的經典之作,如《一代人》。而他意象豐富、想象奇特、自然美麗的語言也給我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顧城是一代人的偶像,他的創(chuàng)作感染了許多人。一個單純的孩子,追逐著自己的內心,自己的理想,用“笨拙的畫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天國花園圖。可童話畢竟是童話,在現(xiàn)實面前,童話和孩子都顯得那么脆弱。可是正因為現(xiàn)實的浮躁,我們才更懷念顧城,懷念童話。
參考文獻:
[1]顧鄉(xiāng).顧城詩全集[M].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
[2]顧工.無目的的“我”——顧城訪談錄[A].顧城詩全編[C].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5:2-4.
[3]虹影,趙毅.顧城,請聽我們的聲音[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172.
[4]方生.后結構主義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5]程烽.遠逝的童話—評顧城詩的特點[J].黑龍江史志,2009,24.
[6]王建永.從“童心”到“童話”[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