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凱,唐 彬
(鹽津縣公安局,云南·鹽津 657500)
(一)案情:2013年6月11日,群眾在上山找野生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巖下的草叢中有一具男性尸體,報案至當?shù)嘏沙鏊?,接警后公安機關開展工作,確定死者為本地村民彭某。到過現(xiàn)場的民警及部分村民在確定性質上存在三種觀點:一種認為彭某系自殺;一種認為彭某系意外;少數(shù)人認為彭某死亡系他殺。
(二)現(xiàn)場概況:現(xiàn)場勘查按照先中心后外圍、先地面后空間、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的勘查順序進行勘查。
中心現(xiàn)場位于某地山林內,該處山林系東高西低,斜坡荒草上有一頭東腳西,呈俯臥位男尸,右上肢曲肘90度,放于尸體胸腹部,手內夾有雜草;左上肢曲肘145度,放于尸體腹部,手內夾有雜草;右下肢彎曲,放于左下肢膝關節(jié)處;雙腳赤足。尸體西側1米處的雜草地內見一長27厘米的黃色涼鞋,鞋內側鞋邦中部見一長3厘米的新鮮破口,斷面不整齊。鞋西北方向50厘米處有一2米×3米的大石塊,石塊往西北方向10厘米處的雜草叢內見有一二代身份證 (證實系死者身份證),該處往北10厘米的草叢內見有一黑色皮制錢夾,其內無物,石塊往西為玉米地。
尸體南側系斜坡雜草地,其間有雜樹,再往南為玉米地,其間有一東西向的石梯小路,往東可至該村燒箕社,往西可至該鎮(zhèn)集鎮(zhèn),尸體往南50厘米處雜草100厘米×80厘米的范圍內可見有雜草倒伏,倒伏方向朝西。石梯小路往南100米處有一東西向的呈“S”型的鄉(xiāng)村公路,往西可至該鎮(zhèn)集鎮(zhèn),往東可至該村燒箕社等社,其間為玉米地。
尸體往東80厘米處系一臺地,其內有雜草,其間可見有一紅色一次性氣體打火機;臺地往東87厘米處土坎上倒放有一黃色左腳涼鞋,長27厘米,鞋尖朝東,鞋邦外側粘附有大量泥土,呈濕潤狀,鞋掌部粘附有大量泥土。該處再往東40厘米處有一南北走向的毛路,往南可與集鎮(zhèn)至燒箕社的趕集小路相連,往北可進入山林內。小路往東系一高22.4米陡巖,陡巖邊沿南端有一雜樹,雜樹距地高1米處樹干北側有一長6厘米的樹杈,樹杈斷端新鮮,邊緣不整齊,其上可見有一撕裂痕;雜樹往東3厘米處雜草地上有一樹枝,樹枝上可見有一新鮮泥土黏附,樹枝斷端新鮮,不整齊,其上可見有撕裂痕。雜樹往北30厘米距巖崖邊草從處見10厘米×30厘米的范圍內可見有新鮮泥土踩踏痕。在攀巖設備的保護下以踩踏痕跡處為中心,由上往下向崖面進行勘驗,踩踏痕跡正下方120米處崖面上距北側灌木根部110厘米處生長有青苔,青苔在5×3厘米范圍內呈新鮮脫落狀。踩踏痕跡正下方3.6米處懸崖壁南側在7×8厘米范圍內有一處新鮮脫落狀痕跡,其表面的青苔及枯葉脫落缺失,此痕跡下側50厘米北側30厘米處青苔在15×20厘米范圍內其表面的青草、土層呈新鮮脫落狀。踩踏痕跡正下方4.5米處有一突出的土坎,土坎上生長有闊葉及條形葉類雜草,土坎表面有掉落的枯葉堆放,土坎南側有一簇枯草,枯草尖端部分斷離缺失。踩踏痕跡正下方9米處在2×3米范圍內生長有闊葉及條形葉類雜草,此處生長的雜草尖端明顯可見有四處呈斷離缺失狀,斷端呈枯萎狀。此處雜草叢下2米處懸崖向內側凹陷呈懸空狀。以上四處痕跡均在同一垂直下落面上。
雜樹往東系花生地及玉米地。玉米地內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路,小路距花生地約80米,玉米地內未見倒伏的玉米稈,往南可與集鎮(zhèn)至該村的小路相連。
(三)尸體檢驗:尸體呈仰臥位,雙手手指間夾有雜草,雜草為熟地草,前臂及手未伴有損傷;雙腳赤足。上著一件淺藍色長袖襯衫,紐扣完好,呈扣合狀,右上臂袖筒后側見泥土黏附。下身外穿一條深藍色牛仔褲,雙大腿前側見泥土黏附,右大腿下段見1.5×0.5厘米的新鮮破口,襠部線縫見長14厘米的新鮮破裂,破口中段見3厘米長的撕裂。
尸長155厘米,呈腐敗“巨人觀”,尸體裸露部位見蛆蟲生長。尸斑淡,呈暗紅色分布于腹部及四肢前側未受壓部位,指壓不褪色,尸僵緩解。面部呈腐敗“巨人觀”,鼻翼及口唇周圍呈黑褐色皮革樣化,雙眼球內見大量蠅卵,角膜、瞳孔看不清。左額部在4厘米×3厘米范圍內見散在的表皮擦傷,右下頜角處見一長2厘米的創(chuàng)口,周圍組織出血,觸及下頜骨骨折。右耳廓瘀血,耳廓上緣及耳垂部分別見貫通性“V”形撕裂。頸部拴有一條白色布條,折疊成雙股狀,繞頸一周于枕部打結,繩套內夾有雜草,剪開布條,對應的頸部皮膚見一閉合性索溝,索溝較淺表,生理反應不明顯。下腹部見腐敗性尸綠。右前臂及上臂外側見不規(guī)則呈條狀的印壓痕,右上臂中段畸形,右前臂散在多處表皮擦傷。右大腿畸形,下段見一4×3厘米的創(chuàng)口,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創(chuàng)周見挫傷,皮下出血明顯,右股骨觸及骨折。雙足足底黏附大量泥土,右小趾掌側見2×1厘米裂創(chuàng),右足各趾縫間夾有雜草。
解剖檢驗:頭皮未見創(chuàng)口,顱骨未見骨折,顱中窩內板出血,顱底未見骨折,頂枕部骨質內板出血;右下頜創(chuàng)周組織淤血,下頜骨自兩下頜角處粉碎性骨折;頸部皮膚及皮下組織未見瘀出血,舌骨完好,6、7頸椎椎間盤骨折;右肩關節(jié)關節(jié)盂粉碎性骨折;右肱骨頭穿透右胸壁形成12厘米×9厘米的孔洞,2、3、4肋于鎖骨中線粉碎性骨折。心包、縱隔淤出血明顯;胃空虛;脾臟破裂有凝血塊約100ml,右股骨下段開放性骨折,骨折端組織淤出血明顯。
高墜死亡在性質上只有三種:意外、自殺、他殺。根據(jù)死者損傷程度或者傷情不同、個體差異、影響因素等現(xiàn)場環(huán)境 (高度、落點地面的情況、有無襯墊物、空中有無阻擋物等)進行分析;另根據(jù)個體情況 (年齡、體重、著力的身體部位)進行分析。法醫(yī)病理學均表現(xiàn)為存在外輕內重的機械性損傷。死亡原因有顱腦損傷、器官破裂致大失血、臟器震蕩等等,單一就死亡原因無法判明性質,排除他殺性的高墜必須要弄清下面的問題。
死者到達懸崖的目的,是一人還是有其他人;懸崖邊折斷灌木樹枝與該案是否存在關聯(lián),存在關聯(lián)樹枝是死者折斷的還是他人折斷的,死者折斷的能說明什么,他人折斷有什么目的;折斷的樹枝上有泥土踩踏痕,是死者踩踏的還是他人踩踏的;死者墜巖前意識狀態(tài)如何;墜巖后是否有意識及自主活動;死者頸部繩套是怎樣形成的,是上吊還是他人拴結的;死者錢包與身體分離是否是墜巖過程中散落出來的,錢包內是否有現(xiàn)金,有現(xiàn)金拿現(xiàn)金到哪兒去了,現(xiàn)場周圍遺留的散幣與案件有無關聯(lián)性;死者是否系酒后,是否服用安眠藥,是否系拋尸;調查生前身體健康狀況、精神有無異常,人員交往,最后一段時間所接觸的人,特別是最后一次接觸的人;采集樣本比對DNA,以確認死者身份。
(一)死亡原因:死者尸表檢驗左額部表皮擦傷、右下頜角一小創(chuàng)口、右耳郭撕裂、右前臂擦傷、右大腿一小創(chuàng)口,體表損傷比較輕微。解剖檢驗顱中窩內板出血、右下頜粉碎性骨折、右肩關節(jié)關節(jié)盂粉碎性骨折、右肱骨鈍性挫穿胸壁致右2、3、4肋粉碎性骨折、右股骨下段開放性骨折、心包、縱隔淤出血明顯、脾臟破裂、6、7頸椎椎間盤骨折,體內損傷比較嚴重。損傷明顯呈現(xiàn)外輕內重、損傷廣泛的特點,符合高墜損傷死亡。
(二)死亡時間:根據(jù)尸斑淡呈暗紅色,指壓不褪色;尸僵緩解;現(xiàn)場溫度近一周為16-32℃,未下雨,下腹部見腐敗性尸綠;蠅蛆形成等分析死亡時間為2-3日;胃呈排空狀,距最后一餐6小時以上。
(三)根據(jù)現(xiàn)場結合尸體檢驗對應疑點逐一分析:懸崖上花生地內無大面積的踩踏痕,死者紐扣完好呈扣合狀,未見破損,手臂及手未伴有損傷,分析死者生前與他人不存在有抓扯及打斗行為;死者指間抓握有雜草,說明墜巖前意識清楚,根據(jù)調查死者身體素質較好,在清醒狀態(tài)劫持一體格健壯的走幾十米,被劫持人還很配合,這種假設不能成立,分析死者是在和平的情況自行走到花生地內?;ㄉ貎鹊恼蹟嗟臉渲χ荒苁侨N情況:案件發(fā)生前折斷、死者折斷、與案情相關的第二人折斷。案件發(fā)生前折斷與案情無關可以不作推論,如果是死者折斷,根據(jù)勘查時民警做現(xiàn)場做試驗,單手10kg力量能將丫枝折斷,按照力的作用及反作用原理,枝丫的折斷方向為作用力相反方向,現(xiàn)場折斷的方向為由上往下折斷,那作用力的方向一定為向下的力量牽拉,假設是在巖邊上吊自殺或者意外失足牽拉樹枝致樹枝折斷,那折斷的樹枝會隨著向下牽拉的力量墜落于巖下,況且折斷樹枝的位置距墜落點水平有1.1米距離,根據(jù)這樣的推論可以排除死者意外墜崖或者上吊自殺牽拉樹枝導致的折斷;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死者現(xiàn)將樹枝折斷,而后在距樹枝折斷1.1米處墜巖,這種推論暫不作分析;最后一種即與案情相關的第二人折斷,說明死者墜巖時還有人在現(xiàn)場,折斷樹枝是無心還是有意,這樣與案件的定性有很大的關系。
墜巖過程中死者外褲上有2處新鮮破口,其中一處呈“卜”字形,斷面均不整齊,而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黃色涼鞋內側鞋邦中部也見斷面不規(guī)則的新鮮破口,這種破口是在高速滑動,力量較大牽拉形成,符合墜巖過程中牽拉形成。墜巖后是否有意識及自主活動,可以計算人體與地面接觸時的沖擊力,用物理公式F=mg(h/Δh)來計算,m為人體重量。g為加速度,h為高度,Δh為從撞擊開始到身體靜止的過程身體重心移動的距離,死者發(fā)育正常、體態(tài)標準 (體重=身高-105,約為50kg),最終計算沖擊力約為5噸,可以推斷墜巖后不存在意識及身體自主移動等情況;死者頸部栓有一繩索,對應的皮膚見一閉合性索溝,索溝較淺表,生理反應不明顯,繩套內夾有雜草,是打結過程將雜草扎于結內,說明打結過程中頸部接近于地面水平,為低位打結,雜草種類與尸體周圍雜草相符,不符合在巖上上吊時站立位、蹲位表現(xiàn)的高位打結,繩套為死后栓結;尸斑分布于腹部及四肢前側損傷部位,符合尸體原始俯臥位的姿勢,損傷部位生理反應明顯,排除死后拋尸。用登山繩勘查過程中用繩索吊線的方法大致確定懸崖下垂直落點,經(jīng)測量該落點距尸體水平間距為2米,現(xiàn)場為斜坡,按照力的作用方向,尸體應該位于落點的下方而不是水平方向;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空錢包及死者身份證,兩件物品相距不遠,錢包很有可能是受害人的,經(jīng)了解死者身份是背工,每次干完活酬勞均是當場結清,身上應該有一定的現(xiàn)金,周圍群眾反映荒坡內的小路基本已荒廢,很少有人行走,推斷現(xiàn)場的散幣很有可能系死者錢包內財物,經(jīng)核實倒伏的雜草部位在報案人及前期到達的民警均未到達前就已存在,說明現(xiàn)場有過第三人到達。
(四)死亡性質分析:經(jīng)了解死者家庭情況較差,經(jīng)常在集鎮(zhèn)打短工的方式維持生計,平時交往的人員不多,不飲酒,考慮問題比較簡單,身體健康體能較好,生前幾天有人看見他數(shù)過錢包,包內可能有1000多元錢,目前財物丟失,分析是針對財物的他殺高墜,嫌疑人刻畫:熟人、家庭條件與嫌疑人相當、熟悉當?shù)厍闆r,為就近作案。
通過偵查,2014年6月13日將嫌疑人王某抓獲,經(jīng)過審訊交代2014年6月8以找野山菌為名將受害人騙至巖邊,趁其不備將其推下懸崖,受害人慌亂中亂抓巖壁上的雜草,但雜草不足以承受其重量而墜巖死亡,后嫌疑人將受害人的財物竊走逃離現(xiàn)場。
在尸體檢驗中,如果單一就損傷進行分析而不結合現(xiàn)場的全面勘查和分析,就客觀表現(xiàn)的損傷情況判斷死亡原因無實際意義,這有悖于發(fā)現(xiàn)證據(jù)固定證據(jù)這樣一個初衷。他殺性的高墜、他殺性的溢水死亡、他殺性的燒死在作案的手法上簡單直接有效,作案過程中留下的客觀證據(jù)較少,在現(xiàn)場勘驗或者尸體檢驗中對這樣的尸體應該慎之又慎,查找當中的疑點,大膽假設反復思考才能還原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