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青
(包頭師范學院 教務處,內蒙古 包頭 014030)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基礎教育,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來加強農村教育活動的進行,為農村中小學教育提供更多的資源與信息。隨著無線終端網絡與手機的普及,農村中小學要加強教學質量,必須緊隨時代的步伐,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技術來加強農村教育。其中移動學習是近幾年特別受關注的學習方式,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本文就以包頭市農村中小學移動學習中教學資源是如何設計的為例來分析。
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形式進行教學,認識不到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重要性,也認識不到國家鼓勵中小學運用移動資源教學的重要意義。在農村小學進行現代化的移動教學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均衡,實現教育平等的理念;另一方面,移動教學是資源共享,可以為農村教學活動及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鮮活的資源。如果教師一味的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制約教學活動的進一步提高,更制約著學生學習狀況。
雖然,現代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但是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在學生年代,接觸現代化設備的機會很少,另外他們大部分是從農村走向農村,由于農村技術條件的限制,他們對移動學習也不甚了解。以至于他們達不到科學、合理運用現代化移動設備進行教學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學習與培養(yǎng)。
近幾年,國家對移動資源教育的重視,學校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運用資源較少,相對城市來說,移動教學設備不夠齊全,有的僅限于學科課堂教學,忽略了移動資源設備運用于教師培訓、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的功能。另外,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完全運用移動資源進行教學,只是人云亦云的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從實質上來講,仍然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
在農村小學中,從學校領導到老師、學生普遍對移動資源教學積極性不大,他們習慣了傳統(tǒng)的一個黑板,一群學生的教學模式。對于高科技有一種無形的抵觸感,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移動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實現教育的能動性,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從學生的學習成效上進行分析設計,移動學習的效果分析主要從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考慮,找到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移動學習需求分析需要結合移動學習的一般特征,了解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在學習效果的基礎上確定教學手段,充分了解教學設計的內容。例如教學目標是什么,需要哪些移動教學設備幫助學生學習,哪些教學場景必須用移動學習方式,哪些需要移動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相結合,學習者對移動學習的認可度等等。只有充分的了解需求,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避免資源的浪費。
在移動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者必須依靠自己的自主能力來進行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學生自身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指導者,引導者。所以在移動學習中,學生的自我特征分析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特點、基礎水平、性格特點、學習技能等等。
在進行移動教學的過程中,最好把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學習目標要簡短,學習資源要豐富多彩,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發(fā)展。教師在進行移動教學時要根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比較容易理解的小分段,并利用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對其進行重新組建,使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構建良好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必須使移動技術與學習環(huán)境相結合,保證移動學習順利進行的同時,進行移動教學的設計。在設計中必須考慮無線通信網絡的便利性以及移動設備資源的豐富性與實用性,如屏幕的清晰度、移動設備的大小、質量、網絡情況等等,形成完善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
移動學習資源豐富多樣,根據學習目標的不同,教師教學時所選用的移動學習設備也會不盡相同。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要符合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自身學習需求,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具體分析。利用移動學習的設備的特征和背景在明暗、色彩、大小、形狀上的對比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利用移動設備信息間的層次關系,合理劃分資源信息,為學習者瀏覽資源提供便捷的方式與途徑;另外要保證信息概念的完整性,使學生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找不到知識點的鏈接路徑。所以教師在設計移動教學時,做好超文本鏈接系統(tǒng)。
學習策略是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重中之重,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移動學習中學習策略有自主學習策略和協(xié)作學習策略以及維持學習策略,這些學習策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隨機式教學策略、提示教學策略、Internet教學策略、課堂討論、角色扮演、溝通、合作等。通過各式各樣的學習策略的教學,提高移動學習的學習效率。
移動學習中教學活動的實施主要涉及移動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能,熟練掌握移動設備基本功能的操作過程與注意事項,加強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學生使用移動設備的技巧和方式,對于錯誤的地方,教師應及時的給予糾正,或者教師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進行在線指導,快速、全面的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移動學習的目的和其他學習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只在移動學習評價中,還應該重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與分析。以激勵學習者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引導服務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引導學生為主,在移動學習中對老師的評價可以從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解答的情況、學生作業(yè)完成度、學習資源的提供、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學生建議等方面進行評價。
評價學習內容。學習內容的評價,主要表現在教師教學目的的明確性、教學課件的有效性,還要看教師所講的內容是否適合移動學習的特點,是否運用多種形式的移動終端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教學。
移動教學平臺的評價。在移動學習中,對于移動終端的評價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其一,從硬件網絡平臺上來說,它主要包括:移動學習過程中網絡系統(tǒng)知識信息傳遞是否安全、可靠又具有效率等;其二,軟件上來評價,這個指標包括:移動學習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課堂問題答疑、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師生交流需求、支持考試功能等。這兩個方面是移動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功能條件,否則,它和傳統(tǒng)學習就沒有了本質的區(qū)別。
學習成效的評價。無論是傳統(tǒng)的教學還是移動資源的教學,學習效果都是教學的關鍵和目的。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能力、自我展現的能力、實際運用的能力、綜合素質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了解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水平,以便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提高移動教學的效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具體方式可以采用建立學生檔案袋的方式進行評價。
在移動教學設備中,移動電話、平板是主要的設備,通過這些設備,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介紹教學難點和學習主旨。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以便促進學生的學習激情。這種課程資源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把握學習方法。
專門設計適合于移動小型設備的電子圖書,設計時注意對知識點詳細講解的設計,以便學習者進行更好地自主學習。講解內容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設計時可以把內容設計成超鏈接的形式。對于例題、習題的解答,應注重學習者的思維想象力,設計時要間斷的給出詳細答案。
對于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比如定律、概念、名詞等的講解,可以設計成電子詞典的形式,學生自己通過網絡連接進入學習,電子詞典是很好的教學補充和延伸。
在移動學習中,學生通過電子圖書、電子詞典的學習后對知識點的內容仍然不理解,這時可以通過移動電話的通信功能請教同學或者老師。另外電子答疑也可以設計在課件中,教師在做電子課件時,把常見的疑難問題集中設計在課件里,學生通過超鏈接訪問課件信息,找到問題庫,點擊進入查詢、學習。
移動無線通信技術是移動學習的重要工具,使移動設備之間的空間距離更短。無線通信分為:無線局域網、無線廣域網及無線個人區(qū)域網絡。
無線局域網絡。無線局域網的應用范圍受地域的限制,它的應用有一定的范圍,無線局域網的應用范圍一般在100米左右,超出這個規(guī)定范圍,將享受不了此服務。此種網絡方式一般設在人員密集的地方,比如圖書館、車站、超市、商店等,用戶用移動終端設備輸入相關密碼可連接互聯(lián)網。此種網絡的優(yōu)點是:費用低、接入方便,但也有明顯的缺點:只有在設置了無線AP的地方才能聯(lián)網,有限制比較大。
無線廣域網絡。無線廣域網絡在移動學習中主要用于無線通話,它屬于窩蜂網技術,與無線局域網相比,他所覆蓋的范圍更廣,有利于使用手機的移動學習。
無線個人區(qū)域網絡。無線個人區(qū)域網絡的覆蓋范圍更小,一般情況下只有10米,移動終端中藍牙的使用就是利用此種技術完成的。它能將手機、電腦、平板等移動終端設備用無線通信技術連接起來,其數據傳輸的速度很低。但是它不受其他方面的控制,實現了移動終端設備之間的無縫隙資源共享,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
短信息學習模式是移動學習中最常見、最簡單的一種學習方式,且學習效率性比較強。教師在通過移動設備教學時可以通過手機,將短信息發(fā)送到互聯(lián)網下的教學服務器中,通過教學服務器轉化成有關數據請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最后發(fā)送到學生的手機終端上。這種方式主要是利用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lián)網之間的通信,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
在線信息交互式移動學習,是學生、教師之間進行無障礙交互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得益于先進的無線通信技術,是學習者在移動中仍然可以進行交流與學習,擺脫了空間的限制?,F在最常見的人際交互平臺除了移動設備終端手機之外,還包括:QQ、微博、論壇、電子郵箱等虛擬交互平臺。
在移動教學模式中傳統(tǒng)的WEB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必須采用新的學習模式其中移動學習模式中鏈接瀏覽的模式可以使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瀏覽訪問學習性網站,實現交流學習、個性化學習等多種自學模式。
在科技的沖擊下,移動通信技術更加方便,通信費用不斷降低,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用戶在農村也基本普及,也就為農村中小學進行移動資源教學及學習提供了一定的資源基礎。教師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也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然而,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不是一成不變或者毫無瑕疵的,移動學習也只是教育學習中的方式之一。要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的移動教學方式相結合。使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彼此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歷程。
〔參考文獻〕
[1]恭維英.移動學習活動模型及其教學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1,(19):226.
[2]連紅.移動學習中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1):96-99.
[3]陳偉超.劉海軍.基于建構主義的移動學習教學設計[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112-116.
[4]湯松,晏青青.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初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3):29-31.
[5]劉璐,孫朝云,孟彬.農村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移動學習模式的探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3):19-21.
[6]李方云,李春林.李輝多級代理認證促進虛擬教學資源共享[J].中國教育網絡,2009,(5):46-50.
[7]曾健.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研究[J].南昌大學,2011,(12):1-69.
[8]龐妮.智能移動終端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J].西南科技大學,20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