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蕊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實施,可以說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尤其是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跟上新課改實施的步伐,趕快轉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學生能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自如地解決問題.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都要通過一些典型案例來進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思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當然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方面很多,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設計和想法.
一、在新授課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在每一節(jié)新授課中,學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節(jié)課學些什么,老師怎么樣講授這節(jié)課,所以對新授課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在新授課中主要要體現“活動、探究”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關鍵在于活動方案的設計與課堂的組織.
【案例1】 不等關系與不等式第一課時.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
中國隊入場式
的一段視頻,提示學生認真看中國代表隊的兩位旗手,看完之后學生很快能回答上來個子高的一位是籃球明星姚明,但個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學不知道,這時教師要給學生解釋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災的小英雄林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時提出問題:假設姚明的身高為H,小林浩的身高為h,那么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于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從甘肅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的視頻,等學生看完之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規(guī)定“天宮一號”的飛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記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記作v2,則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題講解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大多數教師認為給學生直接講解課本例題太簡單、太平淡,所以經常改用其他參考書的例題,或者在講解課本上的例題時照本宣科,不關注課本例題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忽視例題潛在的教學功能.其實課本上的例題是運用知識解題的經典,也是思維訓練的典范.例題是解題最規(guī)范的解答過程,它和習題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識輻射范圍,所以例題的講解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因此,處理好例題是落實每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關鍵一步. 對這一道例題的講解可以先引入一個實際生活問題: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則糖水就變甜了,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互相討論,最后叫個別學生回答討論出的答案,結果大部分學生回答的結果一樣,就是濃度變大了.學生說濃度變大了很正確,但學生是用物理知識進行了解釋,那么能用數學中所學的不等式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嗎?再讓學生思考并討論解答,結果最終的答案既激發(fā)了大多數學生繼續(xù)思考,進一步解答這個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不敢確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確,因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們要證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師給出肯定的回答:同學們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就是例題中的不等式.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個不等式的其中一種來源.如何證明這個不等式并不是學生的難點,因為前面的學習中給學生講過一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較法,學生很快可以證明這個不等式.到這里可能大多數教師認為這個例題的講解已經完成,可我接下來還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先讓學生記住這個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當做一個結論直接應用于其他題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給出一個實際生活問題:建筑學規(guī)定,民用住宅的窗戶面積必須小于地板面積,但按采光標準,窗戶面積與地板面積的比值應不小于10%,并且這個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條件越好.如果同時增加相等的窗戶面積和地板面積,那么住宅的條件變好還是變壞,為什么?學生通過探討解答得知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是“變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學的不等式進行解釋.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簡單地講解例題,而是先讓學生了解例題的來源,然后進行證明,最后還對結論進行了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熱潮的來襲,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也隨之而來.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大膽嘗試探究式教學的各種方式方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每一節(jié)課能夠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真正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使課堂變成學生的主陣地.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實施,可以說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尤其是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跟上新課改實施的步伐,趕快轉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學生能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自如地解決問題.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都要通過一些典型案例來進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思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當然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方面很多,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設計和想法.
一、在新授課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在每一節(jié)新授課中,學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節(jié)課學些什么,老師怎么樣講授這節(jié)課,所以對新授課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在新授課中主要要體現“活動、探究”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關鍵在于活動方案的設計與課堂的組織.
【案例1】 不等關系與不等式第一課時.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
中國隊入場式
的一段視頻,提示學生認真看中國代表隊的兩位旗手,看完之后學生很快能回答上來個子高的一位是籃球明星姚明,但個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學不知道,這時教師要給學生解釋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災的小英雄林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時提出問題:假設姚明的身高為H,小林浩的身高為h,那么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于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從甘肅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的視頻,等學生看完之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規(guī)定“天宮一號”的飛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記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記作v2,則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題講解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大多數教師認為給學生直接講解課本例題太簡單、太平淡,所以經常改用其他參考書的例題,或者在講解課本上的例題時照本宣科,不關注課本例題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忽視例題潛在的教學功能.其實課本上的例題是運用知識解題的經典,也是思維訓練的典范.例題是解題最規(guī)范的解答過程,它和習題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識輻射范圍,所以例題的講解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因此,處理好例題是落實每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關鍵一步. 對這一道例題的講解可以先引入一個實際生活問題: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則糖水就變甜了,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互相討論,最后叫個別學生回答討論出的答案,結果大部分學生回答的結果一樣,就是濃度變大了.學生說濃度變大了很正確,但學生是用物理知識進行了解釋,那么能用數學中所學的不等式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嗎?再讓學生思考并討論解答,結果最終的答案既激發(fā)了大多數學生繼續(xù)思考,進一步解答這個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不敢確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確,因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們要證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師給出肯定的回答:同學們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就是例題中的不等式.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個不等式的其中一種來源.如何證明這個不等式并不是學生的難點,因為前面的學習中給學生講過一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較法,學生很快可以證明這個不等式.到這里可能大多數教師認為這個例題的講解已經完成,可我接下來還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先讓學生記住這個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當做一個結論直接應用于其他題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給出一個實際生活問題:建筑學規(guī)定,民用住宅的窗戶面積必須小于地板面積,但按采光標準,窗戶面積與地板面積的比值應不小于10%,并且這個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條件越好.如果同時增加相等的窗戶面積和地板面積,那么住宅的條件變好還是變壞,為什么?學生通過探討解答得知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是“變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學的不等式進行解釋.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簡單地講解例題,而是先讓學生了解例題的來源,然后進行證明,最后還對結論進行了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熱潮的來襲,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也隨之而來.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大膽嘗試探究式教學的各種方式方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每一節(jié)課能夠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真正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使課堂變成學生的主陣地.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實施,可以說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尤其是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跟上新課改實施的步伐,趕快轉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學生能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自如地解決問題.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都要通過一些典型案例來進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思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當然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方面很多,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設計和想法.
一、在新授課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在每一節(jié)新授課中,學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節(jié)課學些什么,老師怎么樣講授這節(jié)課,所以對新授課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在新授課中主要要體現“活動、探究”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關鍵在于活動方案的設計與課堂的組織.
【案例1】 不等關系與不等式第一課時.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
中國隊入場式
的一段視頻,提示學生認真看中國代表隊的兩位旗手,看完之后學生很快能回答上來個子高的一位是籃球明星姚明,但個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學不知道,這時教師要給學生解釋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災的小英雄林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時提出問題:假設姚明的身高為H,小林浩的身高為h,那么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于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從甘肅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的視頻,等學生看完之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規(guī)定“天宮一號”的飛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記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記作v2,則應該有怎么樣的不等關系,學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題講解中嘗試探究式教學 大多數教師認為給學生直接講解課本例題太簡單、太平淡,所以經常改用其他參考書的例題,或者在講解課本上的例題時照本宣科,不關注課本例題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忽視例題潛在的教學功能.其實課本上的例題是運用知識解題的經典,也是思維訓練的典范.例題是解題最規(guī)范的解答過程,它和習題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識輻射范圍,所以例題的講解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因此,處理好例題是落實每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關鍵一步. 對這一道例題的講解可以先引入一個實際生活問題: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則糖水就變甜了,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互相討論,最后叫個別學生回答討論出的答案,結果大部分學生回答的結果一樣,就是濃度變大了.學生說濃度變大了很正確,但學生是用物理知識進行了解釋,那么能用數學中所學的不等式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嗎?再讓學生思考并討論解答,結果最終的答案既激發(fā)了大多數學生繼續(xù)思考,進一步解答這個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不敢確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確,因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們要證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師給出肯定的回答:同學們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就是例題中的不等式.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個不等式的其中一種來源.如何證明這個不等式并不是學生的難點,因為前面的學習中給學生講過一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較法,學生很快可以證明這個不等式.到這里可能大多數教師認為這個例題的講解已經完成,可我接下來還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先讓學生記住這個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當做一個結論直接應用于其他題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給出一個實際生活問題:建筑學規(guī)定,民用住宅的窗戶面積必須小于地板面積,但按采光標準,窗戶面積與地板面積的比值應不小于10%,并且這個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條件越好.如果同時增加相等的窗戶面積和地板面積,那么住宅的條件變好還是變壞,為什么?學生通過探討解答得知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是“變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學的不等式進行解釋.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簡單地講解例題,而是先讓學生了解例題的來源,然后進行證明,最后還對結論進行了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熱潮的來襲,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也隨之而來.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大膽嘗試探究式教學的各種方式方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每一節(jié)課能夠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真正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使課堂變成學生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