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新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只有通過實驗,學生才能夠更為直觀地掌握化學反應的過程,并對其反應現(xiàn)象在顏色、狀態(tài)以及能量變化等方面的印象更加深刻。初三化學接觸到的實驗雖然比較簡單,但一些安全問題的出現(xiàn)容易造成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興趣的缺失,嚴重時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教師應將安全性原則貫穿于化學實驗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安全有效的實驗感受化學的魅力。
一、加強安全意識培養(yǎng)
(一)注重實驗前的細節(jié)描述
教師在實驗之前應向?qū)W生詳細描述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每個步驟,并將注意事項單獨提出。一些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即使在平時講課過程中經(jīng)常提到,實驗前也應再講一遍,確保學生真正注意到。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化學的初級階段,理念方面的知識畢竟較少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注意事項的強調(diào)非常重要。
(二)做好準備工作
在實驗開始前,要嚴格注意對所有實驗儀器的檢查,避免在實驗中因儀器本身破裂或缺失導致手忙腳亂。另外,教師應叮囑學生不能穿著“的確良”或尼龍材料的化纖衣物,以免實驗過程中衣料受熱融化。在必要時,應為學生準備護目鏡與手套,確保學生在實驗中不會受到傷害。
(三)注意廢棄物的處理
化學實驗難免會產(chǎn)生廢棄物,如酸、堿、鹽溶液,它們中大多具有腐蝕性。在實驗結(jié)束后應注意將廢棄物分類集中處理,在確保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后再排放。對于一些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應在實驗環(huán)節(jié)注意收集或處理,防止氣體外逸污染空氣。
二、實驗儀器的使用
(一)實驗裝置操作的安全性
1.注意操作順序,防止倒吸現(xiàn)象出現(xiàn)
在用加熱法制取氧氣的實驗中,通常會用到“排水法”進行氣體的收集。在實驗結(jié)束之前,要注意先將導管移出,再將酒精燈撤離。若教師事先沒有強調(diào)這一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導管中的水倒流至試管中,試管因溫度變化而炸裂。在初三化學實驗中,應注意“排水法”不適用于氨氣之類易溶于水的氣體的收集,否則也會因氣體急劇溶解造成倒吸現(xiàn)象。
2.防止試管炸裂
在使用試管加熱液體或固體時,需要將試管來回移動,保障其均勻受熱。但就目前化學實驗課程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而言,絕大多數(shù)都是試管炸裂狀況。這是由于初三學生接觸到的化學實驗不多,容易在實驗過程中忘記這項看似不重要的要點引起的。試管在加熱固體或液體時,除了要注意擦干外壁的水,還應做到先均勻預熱,防止因受熱不均造成試管的炸裂。
3.防止儀器堵塞
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需要在試管口堵一團棉花或玻璃棉,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受熱沖進導管。一旦導管堵塞,氣體無法正常排出,裝置內(nèi)的氣壓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發(fā)生爆炸。
4.防止氣體或裝置爆炸
H2、CH4、CO等氣體如果不純凈遇到明火具有爆炸性,在點燃之前,要嚴格保證對氣體的純度檢驗,避免爆炸傷及學生。
(二)選取合適的實驗藥品
實驗藥品需要根據(jù)具體化學實驗選取,例如,在氧氣的制備實驗中,加熱氯酸鉀時需要用到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兩者混合的比例,避免因藥品比例不當讓實驗發(fā)生危險。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中,要注意藥品的安全性選擇。如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實驗中,可以選用紫色石蕊試液染成后曬干的四朵濾紙花,分別讓學生滴加白醋、滴加水、直接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先滴加水再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集氣瓶中,觀察紫色石蕊的變色情況。實驗中所用的試劑相對較安全,完全可以放心地讓學生動手探究紫色石蕊變紅的真正原因,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三、實驗藥品的取用
(一)白磷
白磷的著火點只有40攝氏度,在空氣中會緩慢氧化導致自燃,若放置于靠近酒精燈或加熱后的燒杯旁邊更易自燃。因此白磷要即取即用,實驗剩下的白磷應及時放回水中或容器內(nèi),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火災。
(二)濃H2SO4
濃H2SO4若沾到衣物或皮膚上,應立即使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再在表面均勻涂抹濃度為3%~5%的小蘇打溶液。稀釋濃硫酸時,必須強調(diào)先在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這樣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騰后濺出造成事故。
安全性原則在初三化學實驗中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著直接影響。教師應在不斷的實踐中吸取經(jīng)驗,事無巨細地將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確保化學實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