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王福森 李樹森 貫春雨 王紅梅 張福平
(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齊齊哈爾,161005) (富裕縣富裕林場)
柳樹是我國平原地區(qū)重要造林綠化樹種,是防護林、水土保持林、風景林及用材林的重要組成樹種,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和經濟價值[1-2]。由于受干旱和寒冷的限制,高緯高寒地區(qū)柳樹基因資源匱乏,給該地區(qū)柳樹遺傳改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局限性。引種是基因資源交流、保護及利用最可靠的方法,特別是對雜交所創(chuàng)造的新基因資源來說,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優(yōu)良遺傳特性,有效地避免基因資源的浪費。多年來,國內外用這些方法選育出很多優(yōu)良柳樹品種,發(fā)揮了柳樹在生態(tài)建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林業(yè)快速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黑龍江省防護林研究所)分別于1982、1984年從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引種成功旱布329 柳和垂爆109 柳,成為黑龍江省推廣柳樹良種。青竹柳是即上述兩個柳樹優(yōu)良品種之后,另一個通過引種及區(qū)域試驗選育出的適于高緯度寒冷地區(qū)栽培的優(yōu)良新品種,生長量明顯高于上述兩個品種,具有廣闊推廣前景的優(yōu)良新品種。在國內外首次從旱柳×垂柳雜交組合中成功選育出雜交柳樹無性系,對高緯高寒地區(qū)柳樹良種選育研究意義重大。
青 竹 柳(Salix matsudana × babylonica ‘Qingzhu’)是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以旱柳(S.matsudana)為母本、垂柳(S.babylonica)為父本,經人工水培雜交獲得的F1 代雄性無性系,編號為349。1992年2月21日,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從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原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引入旱×垂、旱×鉆、旱×白、旱×旱、旱×布爾津、垂×白、垂×垂等7 個雜交組合共計32 個無性系。引入后,以干形好、速生、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等為指標進行多年多地點苗期測定及栽培試驗,青竹柳各方面均達到或超過相關指標,表現(xiàn)特別突出。
區(qū)域化試驗布局重點在黑龍江省中西部,其中主要試驗地點包括齊齊哈爾市的富??h富裕林場、龍江縣錯海林場、甘南縣綠色林場和齊齊哈爾市綠源林業(yè)試驗示范基地(以下簡稱綠源基地)。試驗以營造青竹柳區(qū)域化試驗與示范林為主,同時兼有品種評比試驗。區(qū)域化試驗林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參試品系3 ~5 個,對照品種為垂爆109 柳(以下簡稱109 柳)和旱布329 柳(以下簡稱329 柳)。黑龍江省東部及東南部地區(qū)主要以引種和營造示范林為主,有計劃地在全省開展柳樹的良種選育研究試驗。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形態(tài)特征、物候期、生長特性、抗逆性、材性、適應性、繁育及造林技術等。
耐寒性測定: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粴夂蛱攸c,選擇多年來在試驗地苗期表現(xiàn)較好的優(yōu)良柳樹品種(品系),以109 柳和329 柳為對照,于2010、2011年春季,在室內用超低溫冷藏存儲箱,進行兩次人工控制冷凍耐寒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設置4 個溫度梯度,分別是-25、-30、-35、-40 ℃,參試品種(品系)5~9 個,3 次重復,用自然狀態(tài)下的組織外滲電導率作為對照,用處理材料的電導率作為受傷的指標。利用DDS-307 型電導率儀測定各參試品種(品系)的電導率,計算出電解質滲出率,判斷各參試品種(品系)耐寒性[3-4]。用SPSS 分析軟件分別對2010、2011年測試的電解質滲出率進行方差分析(原始數(shù)據(jù)經反正弦轉換)[5]。
耐鹽性測定:2007、2009年做了2 次耐鹽試驗,以NaCl 水溶液為培養(yǎng)基質,參試品系為青竹柳、329 柳 和109 柳,以109 柳 和329 柳 為 對 照。2007年設置0.2%、0.3%、0.4%、0.5% 4 個梯度,以清水為對照,20 株小區(qū),4 次重復;2009年設置0.2%、0.3%、0.4% 3 個梯度,以清水為對照,10 株小區(qū),3 次重復。
從區(qū)域化栽培試驗結果看,青竹柳既具有母本旱柳抗寒、耐旱、速生、枝干韌性好、木材色白質輕軟等優(yōu)良特性,又兼有父本垂柳適應性強,抗旱、耐水濕等特點??朔四副竞盗鴮α⒌貤l件要求較高、在干旱地區(qū)易形成“小老樹”、不易密植和父本初期生長不快、在亞濕潤干旱區(qū)生長不良的弱點,有望成為北方寒冷地區(qū)一個集防護林、用材林、能源林、城鄉(xiāng)綠化樹種及早春蜜源植物于一身的優(yōu)良柳樹新品種。
喬木,雄株,樹干通直,樹冠長橢圓形,分枝角23.7°,冠幅2.72 m。樹干基部淺縱裂,灰褐色。幼樹樹干上部樹皮光滑,碧綠色,挺拔似青竹。老枝光滑,灰綠色或淺褐色。芽三角形,先端鈍圓,有絨毛。葉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平展。短枝葉長4.5~15.0 cm,寬0.6 ~1.9 cm,葉柄長0.3 ~0.7 cm,有短柔毛,基部有1 或2 個腺點。新生葉具托葉,斜三角形或線形,后逐漸脫落。長枝葉葉長5.1~17.1 cm,寬0.6~2.3 cm,葉柄長0.2~0.8 cm?;ㄅc葉同時開放,雄花絮圓柱形,黃綠色,花絮長1.7 ~2.7 cm,粗5~6 mm,花藥卵形,黃綠色,花粉嫩黃色;苞片盾形,頂端漸尖或尾尖,黃綠色,密生比苞片長的柔毛,背腹各有一腺體。
在齊齊哈爾市,青竹柳4月上旬芽膨大,4月中下旬芽與花同時開放,芽開放后3 d 左右展葉,展葉后3 d 左右開花,9月上旬封頂,中下旬落葉(表1)。
表1 青竹柳在齊齊哈爾地區(qū)的物候情況
在綠源基地試驗地,青竹柳當年生扦插苗平均高1.90 m,地徑0.97 cm,分別比對照品種109 柳大25.8%和32.9%。二根一干苗平均高2.48 m,胸徑0.77 cm,分別比對照品種109 柳大5.5%和22.2%,二根二干苗平均高3.62 m,胸徑1.51 cm。青竹柳苗期生長節(jié)律表明,樹高生長出現(xiàn)3 個高峰,胸徑生長出現(xiàn)4 個高峰期。從總體上看,樹高生長持續(xù)時間較長,直至9月下旬還有生長,胸徑生長到9月中旬停止。經多年苗期觀測證明,青竹柳苗期樹高速生期持續(xù)時間長是青竹柳速生的主要因素。由表2可知,在各地試驗林中,青竹柳材積生長量均大于對照品種109 柳。其中,11年生各地區(qū)域化試驗林青竹柳平均材積生長量與對照品種109 柳差異顯著、與329 柳差異極顯著,比109 柳平均大16.2%,比329 柳平均大23.8%。在綠源基地9年生示范林中,青竹柳材積生長量比對照品種109 柳大53.5%。
表2 青竹柳在各地的材積生長情況
通過對綠源基地9年生青竹柳進行樹干解析,計算其各年度的樹高、胸徑、材積生長量,可看出幼樹的生長節(jié)律。青竹柳樹高速生期在第5年出現(xiàn)一個高峰,第8~9年又出現(xiàn)一個小高峰,胸徑速生期在第4年出現(xiàn)一個小高峰和第6 ~7年出現(xiàn)一個高峰,材積速生期在第5 ~7年,第8年略有下降,第9年又呈回升趨勢。
綜上所述,青竹柳的速生優(yōu)勢特別突出,在本區(qū)域屬速生柳樹品種,可利用其樹冠窄及速生性營造密度較大的紙漿材用材林,能收到理想的木材增產效果。
2.4.1 耐寒性
由表3可知,以電解質滲出率作為抗寒性指標,2010年各參試品種(品系)的抗寒能力由小到大依次為杞柳、青竹柳、爆竹柳、109 柳、329 柳;2011年各參試品種(品系)的耐寒能力由弱到強依次為竹柳、青竹柳、4-1 柳、杞柳、1-4 柳、329 柳、旱柳、爆竹柳、109柳。2年耐寒試驗中各參試品系的電解質滲出率測定結果表明,青竹柳與當?shù)剜l(xiāng)土柳樹品種杞柳基本一致。多重比較結果證明,青竹柳電解質滲出率與杞柳無顯著差異,說明青竹柳屬于比較耐寒的柳樹品種。從兩次同步做的生長恢復試驗結果看,青竹柳在-40℃低溫冷凍48 h 后,仍可恢復正常生長,成活率和生根數(shù)量均未受到影響,進一步證明青竹柳耐寒性較好。這與自然條件下試驗林內的結果基本一致。
2.4.2 耐鹽性
由表4、表5及觀測結果可知,青竹柳在0.5%NaCl 水溶液中可以生根,但后期死亡;在0.4% NaCl水溶液中生根良好,根長、苗高、生根和成活受限,根原基數(shù)量受影響較小;在0.3% NaCl 水溶液中成活較好,且有促進根原基發(fā)生的作用,后期葉片干尖干邊,生長輕度受限;在0.2% NaCl 水溶液中成活良好,愈傷生根受限,皮部和根原基生根正常,生長基本正常,后期少數(shù)葉片干尖。綜上所述,在0.2%~0.3% NaCl 培養(yǎng)基質中,有促進青竹柳根原基發(fā)生的作用,基本可以正常生長,但生根和成活輕度受限。在0.2%以下時,可以正常生長[6-7]。
表3 不同品種柳樹電解質滲出率
表4 2007年3 個柳樹品種(品系)耐鹽試驗生根情況
表5 2009年3 個柳樹品種(品系)耐鹽試驗生長情況
2.4.3 耐旱性
采用美國拉哥公司(LI-COR)生產的Li-6400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青竹柳和對照品種109 柳的胞間CO2摩爾分數(shù)、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葉片氣孔導度、水分利用率及羧化效率等生理指標(表6),證明青竹柳屬高光合、中等蒸騰、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種,保水和節(jié)水能力較強,較耐干旱[8]。
表6 青竹柳和對照品種葉片光合參數(shù)
2.4.4 抗病蟲性
對柳樹易感病害爛皮病、潰瘍病及多發(fā)害蟲白楊透翅蛾、柳癭蚊、木蠹蛾等進行2 次調查,結果表明,青竹柳抗性較強。青竹柳在立地條件差的地區(qū)有輕微的破腹,但大多都愈合良好。在個別地區(qū)有少量的楊干象和柳瘤大蚜危害,只要及時進行防治,就不會影響青竹柳的生長和材質??梢?,青竹柳的抗病蟲能力較強(表7)。
表7 病蟲害情況調查結果
青竹柳的化學成分測定結果表明,除1% NaOH抽出物、綜纖維素略小于109 柳外,其它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均高于對照品種109 柳(表8)。
表8 青竹柳與109 柳化學成分 %
青竹柳纖維長為1 190 μm,纖維中央直徑為16.5 μm,纖維長寬比72.3,基本密度0.41 g·cm-3,氣干密度0.51 g·cm-3。其材質好、密度輕、體積干縮系數(shù)中等、硬度(端面)軟、抗彎強度低、順紋抗壓強度低,特別適合作紙漿等工業(yè)用材林。
青竹柳樹干圓滿通直,樹形挺拔優(yōu)美,冠幅窄,分枝角小。9年生時冠幅2.57 m(變幅0.85 ~3.40 m),分枝角23.7°(變幅17.7°~37.6°),可密植,是理想的園林綠化、防護林和用材林樹種。
青竹柳生根能力強,采用無性繁殖即可,一般扦插成活率在95%以上。造林采用二一干、二根二干大苗或二年生以上母根均可,用二根二干大苗造林效果最好。
青竹柳能在北緯48°25'以南、年均溫度2 ℃以上、最低氣溫-40.3 ℃以上、年降水量>400 mm、無霜期120 d 以上、含鹽量<0.2%以下的自然條件下正常生長。青竹柳適合在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區(qū)及環(huán)境相似的三北地區(qū)推廣利用。
松嫩平原是黑龍江省糧食和畜牧業(yè)的主要產區(qū),森林較少,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在平原地區(qū)的低濕沼澤地、河湖泛濫灘地、沙地和鹽堿地,因立地條件惡劣,難以為農業(yè)利用,柳樹在這些立地上有一定的適應性,營造柳樹人工林,無疑是加速平原地區(qū)林業(yè)建設的重要途經。但現(xiàn)有柳樹基因資源匱乏,品種單一,使大面積土地被長期閑置,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目前黑龍江省主要通過引種和雜交育種方式選育柳樹新品種,并于20 世紀90年代通過引種選育出109 柳和329 柳,但遠遠滿足不了生產上對良種的迫切需求。因此,大力開發(fā)和利用黑龍江省柳樹基因資源,有目的地從省內外引入優(yōu)良柳樹新品種(品系),選育出更多適合黑龍江省寒冷地區(qū)生長的優(yōu)良柳樹新品種,有效地改良、優(yōu)化和豐富黑龍江省柳樹種質資源,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本項研究于1992年從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原江蘇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引入旱×垂、旱×鉆、旱×白、旱×旱、旱×布爾津、垂×白、垂×垂等7 個雜交組合共計32 個無性系,經苗期篩選及品系評比,只有旱×垂雜交組合第349 號無性系能正常越冬,且表現(xiàn)良好。以定點研究為主,區(qū)域化試驗與示范推廣相結合,經20年多地點多指標的區(qū)域化栽培試驗與示范,均達到或超過相關指標,在高緯高寒地區(qū)成功選育出適宜生長的優(yōu)質速生喬木柳雄性無性系——青竹柳,豐富了該區(qū)的柳樹種質資源。
對青竹柳的生長特性、材性、抗寒性、耐旱性、抗病蟲害性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證明其生長量明顯高于329 柳、109 柳,抗逆性強,材質優(yōu)良,是紙漿、造紙材的優(yōu)等工業(yè)原料,也可作民用建筑和農業(yè)用材。栽培實踐證明,青竹柳是營造速生豐產林、多用途防護林及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品種,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 涂忠虞.柳樹育種的進展與成就[M]//涂忠虞,沈熙環(huán).中國林木遺傳育種進展.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176-189.
[2] 郭群,王寶松,潘明建,等.7 個柳樹優(yōu)良無性系引種調查分析[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4,31(3):1-5.
[3] 王明庥,黃敏仁,陳道明,等.黑楊派無性系的抗寒性研究[J].南京林產工業(yè)學院學報,1982(4):105-110.
[4] 李晶,王福森,李樹森,等.幾個楊樹新品系抗寒性測定試驗[J].防護林科技,2012(1):59-61.
[5] 陳華豪,丁思統(tǒng),蔡賢如,等.林業(yè)應用數(shù)理統(tǒng)計[M].遼寧: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92.
[6] 王沙生,高榮孚,吳貫明.植物生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7] 李晶,王福林,李樹森,等.3 個柳樹新品種耐鹽性試驗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2(4):73-74.
[8] 王力剛,趙嶺,許成啟,等.黑龍江省西部半干旱區(qū)8 種闊葉喬木主要生理參數(shù)的特征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1(5):5-8.
[9] 李晶,岳鵬,關英元,等.幾個楊樹纖維用材林良種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J].防護林科技,2010(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