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禾清
(個舊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云南個舊 661000)
番茄營養(yǎng)缽點種育苗技術
王禾清
(個舊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云南個舊 661000)
農諺說“見苗三分喜,無苗一場空”、“苗好收一半”,這是對培育番茄壯苗重要性的高度概括。番茄的育苗方式很多,使用營養(yǎng)缽直接點種育苗,一次投資多年使用,能在任何場地上設苗床使用[1~2],幼苗素質好,根系發(fā)達,不傷莖根,葉大而肥厚,育苗移栽的成活率高,對于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明顯,定植后生長發(fā)育也較好,增產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番茄品質,備受廣大農戶歡迎。
1.1 品種選擇不當
目前市場上番茄品種較多,要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土壤、栽培方式、抗病性、用途等因素選擇適宜品種。
1.2 不出苗
種子發(fā)芽率低,或者水分控制不好,過干或過濕都會導致不出苗現(xiàn)象。
1.3 子葉頂殼
一般出現(xiàn)在飽滿度差的種子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則是由于表土過干,種皮干燥發(fā)硬造成的。
1.4 死苗
營養(yǎng)土中化肥攪拌不勻造成燒苗;揭膜不及時,且一次揭膜幅度過大,造成棚內溫度瞬間巨變,幼苗無法適應而致;嚴重病蟲害造成死苗。
2.1 品種的選擇
冬夏品種:福萊1號、福萊3號、福萊4號(高原型)、168、金絲盾268;夏秋品種:主選泰克(抗病毒病、枯萎病及抗高溫高濕);露地品種:福萊1號、藝豐。
2.2 苗床制作
選地勢高曠,排灌方便,土壤性狀好,前茬非茄科的地塊,根據(jù)拱棚或大棚的規(guī)格定畦面規(guī)格。苗床應略高于地面,在苗床四周應開排水溝,以防苗床漬水。播種前5~7d,噴灑一定濃度的消毒藥劑,對防治苗期病蟲害起著重要作用。常用的消毒藥劑有多菌靈、惡霉靈、敵克松、五氯硝基苯。噴藥后用地膜覆蓋密閉4~5d后揭膜,讓藥味徹底散發(fā)。
2.3 營養(yǎng)土配制
育苗用的土壤不能在重茬田取土,以砂壤土為最佳,酸堿度6.5~7為宜。取13~16cm以內肥沃的表土,取出的土壤經(jīng)過翻曬、打細備用。土與充分腐熟有機肥按7∶3比例混合,1m3營養(yǎng)土中加入100g多菌靈或五氯硝基苯及防治地下害蟲藥劑鋅硫磷1000g或阿維滅線寶500g、過磷酸鈣2kg充分混勻,澆入15∶15∶15氮磷鉀復合肥500~1000g(加水溶解),覆蓋塑料薄膜,悶7~10d,以徹底殺菌、滅蟲。
種子處理的目的就是消滅種子上帶有的病原物和促進種子萌發(fā),為培養(yǎng)壯苗打好基礎。
3.1 濕種溫湯浸種法
將種子置于直射陽光下曬種約2h,用濕種溫湯浸種法。先將種子在清水中預浸15~30min,使附著在種子上的病原活化,然后用55~60℃熱水浸泡。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倍左右,種子放入后立即順同一方向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種子在55℃溫水中浸泡10~15min后,使水溫降到30℃左右時再自然冷卻5 min,再加入微量農用鏈霉素等藥劑浸種20~30min,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繼續(xù)用清水浸泡8~10h,使種子吸足水。在溫湯浸種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水溫恒定在55℃左右,水溫降低時要及時補給熱水、處理時間10min為適宜。
3.2 藥劑浸種法
方法一: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浸種消毒:先將種子放入清水浸4~5h,再轉到100倍40%福爾馬林溶液,或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15~20min,取出后用濕沙布包裹,放入盆缽密閉2~3h,進行熏蒸消毒,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凈。
方法二:6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浸種消毒,種子先在清水中浸2~3h,然后用上述任何一種藥液浸泡10~15min,取出種子用清水清洗干凈。
3.3 浸種催芽
將消毒洗凈后的種子繼續(xù)在清水中浸泡4h后,用通氣性較好的紗布包好置于35℃左右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每2h翻動1次種子以增進換氣,滿足種子萌發(fā)對氧氣的需要,同時注意保持水分充足。5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4.1 營養(yǎng)缽的選擇及消毒
為了適應精量播種、培育壯苗和節(jié)約生產成本的需要,選用規(guī)格化營養(yǎng)缽。常選用圓開型8cm×8cm× 6cm(上口徑×高×下口徑)規(guī)格的營養(yǎng)缽。按每公頃栽培田3~3.6萬株番茄苗計算,需要營養(yǎng)缽3.15~3.75萬個。播種前用100倍40%福爾馬林溶液,或5%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yǎng)缽進行消毒。
4.2 點播
營養(yǎng)缽育苗于秋季6月15日左右播種,苗床期20~30d;冬季10月15日左右播種,苗床期35~40 d。首先將營養(yǎng)土裝入缽內,營養(yǎng)缽只裝8分滿,營養(yǎng)土蓋種后9分滿;把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澆足水,然后將浸過種的種子用干毛巾吸干種子上的水分抖散,在每缽中央點播種子1~2粒;用配制的營養(yǎng)土打濕蓋種0.5~1cm厚,蓋土后不必澆水。把點好種的營養(yǎng)缽整齊擺放在苗床上,用薄膜或稻草平蓋于營養(yǎng)缽上,四周壓嚴,搭建好拱棚。如苗床溫度超過32℃時,則應加蓋遮陽網(wǎng)降溫。
5.1 播種至展葉期
從播種到子葉展開這一階段,要求床土水分充足,通氣良好并有較高的溫度,在苗床和營養(yǎng)土備制良好的條件下,重點是保溫,最適溫度25~28℃,棚內溫度超過30℃時要揭膜降溫。種子頂土時,注意淋水以防止床面過干和補蓋營養(yǎng)土以避免子葉頂殼。
5.2 展葉至露心葉期
從子葉展開到第1真葉露心這一階段,重點是控水促進根系擴展和養(yǎng)分積累,降溫防止“高腳”和“高脖”苗的產生。一般日溫15~22℃,夜溫12~16℃為宜。
5.3 露心葉至3葉期
第1真葉露心到3葉期是番茄營養(yǎng)生長逐漸向生殖生長過渡的階段,此階段管理既要保證根、莖、葉的正常生長,同時又要適當控制以促進葉片發(fā)生和花芽分化同時進行。苗床的溫度要適當提高,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控制在15~18℃。
5.4 移栽前
這一時段以增溫、保濕為主,適當煉苗防徒長和提高抗逆力。種子出苗后,根據(jù)天氣、苗勢、土壤確定澆水量,澆水過多易誘發(fā)猝倒病。2葉前一般苗床土不發(fā)白,不需澆水;2葉后,晴天早晚澆水1~2次;5葉后澆水次數(shù)逐漸減少。遮陽網(wǎng)一般在早上10∶00時蓋,下午16∶00~17∶00時揭除;大雨天整天要蓋,并在遮陽網(wǎng)下加1層薄膜,防雨淋染病死苗;待約50%幼苗拱土后,應及時揭開底層薄膜覆蓋物,只保留拱棚上一層遮陽網(wǎng),通風透氣,防止幼苗徒長感病。
苗期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堅持用藥防治,防治時間一般在齊苗后開始,每隔7~10d防治1次。苗期結合澆水,可用多菌靈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液1000倍液、惡霉靈800~1000倍液加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灌根1~2次,可防治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以及定植后的枯萎、青枯病等多種病原雜菌。幼苗出土后5~7d,連撒2~3次防治地下害蟲的藥劑,以預防地下害蟲的危害。
[1]余文貴,趙統(tǒng)敏.番茄栽培新技術[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聶書明,杜中平,徐海勤.不同基質配方對番茄生育期植株生長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3,26(4):1424-1427.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