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侯文鋒,孫佳蓮
患者男性,44歲,因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4 天入院診治。患者于4 天前吞服大量異物,3 天前出現(xiàn)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并逐漸出現(xiàn)頭昏、全身乏力、出冷汗,無寒顫高熱。查體:T 36.0℃,P 124 次/分,R 26 次/分,BP 75/50mmHg,精神差,全身濕冷,面色蒼白,腹部飽滿,未見明顯胃腸型及蠕動波,全腹壓痛,以中腹部及左側腹部明顯,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腸鳴音10~12 次/分,無明顯氣過水聲。門診腹部立位片:中上腹部見多個液氣平面,最大液氣平面長約4cm,左側降結腸區(qū)腸腔內見明顯異物影。影像學診斷:(1)考慮體內藏毒;(2)腸梗阻,建議短期復查。經(jīng)門診胃腸減壓,反復結腸灌洗后癥狀無減輕,遂于靜脈補液同時急診行腸鏡檢查。進鏡見:降、乙狀結腸、直腸有30余粒2cm×5cm的條柱狀異物,腸鏡下經(jīng)圈套器取出,腸腔內剩余異物由患者自行排除體外。經(jīng)腸鏡下異物取出術后,患者腹痛、腹脹癥狀明顯減輕,第二日復查腹部立位片示:與前片比較,未見明顯腸梗阻。
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腸腔變狹小,因而使腸內容物通過發(fā)生障礙,可因腸腔堵塞、腸管受壓、腸壁病變引起,治療原則是矯正因腸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亂和解除梗阻。結腸鏡檢查在明確梗阻病因、梗阻部位和判斷腸絞窄等方面有諸多優(yōu)勢[1]。本例患者考慮大量異物堵塞腸腔引起的機械性腸梗阻,不排除腸道占位性病變可能。手術探查是明確診斷、解決梗阻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對患者總體愈后并不是最佳方法??紤]異物在腸道內分布范圍廣,不排除存在多個梗阻部位,且梗阻時間長,同時合并全身中毒休克癥狀,急診手術可能不能將梗阻部位全部解除,術后可能出現(xiàn)再次梗阻,故先予內鏡下檢查治療。內鏡下解除腸梗阻,應積極做好術前準備,若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出現(xiàn)絞窄穿孔可能或異物破裂,盡快手術,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內鏡下檢查治療是在直視下操作,可以明確梗阻部位和病變性質,提高診斷水平,安全性能高,為手術方式方案的選擇提供可靠依據(jù),但要注意嚴格把握適應證,減少并發(fā)癥。
[1]蘇軍凱,張明青,王愛民,等.老年糞石性腸梗阻非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9,37(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