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海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智慧的結(jié)晶,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最璀璨的珍寶之一。文言文中蘊含著先哲們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高貴的品質(zhì)、儒雅的修養(yǎng)、豁達的情懷。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濃縮性與概括性等特點,再加上文言文產(chǎn)生的時代與我們相隔久遠,所以,教學時,學生往往難以順利走進文本,吸取文本之精髓。故此,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用優(yōu)美的文筆去補寫或豐富文本中因語言過于凝練或者先哲有意略而不寫而造成的“留白”,并在“補白”過程中完成與先哲和文本等多層面、多視角的對話,繼之為文言文教學增色。
下面,僅以教學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為例,談談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補白的具體方法。
一、文題補白,揭示意蘊
在文言文文本中,文題往往是全文的眼睛,是我們閱讀和品鑒全文意蘊的窗口。因為作者在文題中往往采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揭示全文的中心。鑒于此,教學時,如果能夠有效地把握文題的特點引導學生精心補白,就可以引導學生找到解讀文言文的突破口,繼之順利地走近作者、走進文本,與作者和文言文文本進行多層面的溝通與交流,從而為構(gòu)建美麗的文言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教學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我曾要求同學們在自讀課文、對課文的大意有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下列幾個方面的提示對文題進行補白:
1.“承天寺”的地理位置?
2.誰與誰在“承天寺夜游”?
3.誰記錄在“承天寺夜游”?
4.誰在怎樣的情況下“記承天寺夜游”?
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很快就體味到了文題的含義:宋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蘇軾被貶謫到黃州擔任有職無權(quán)的、不得“簽書公事”的團練副使閑官已經(jīng)有四年了。在黃州的某夜,蘇軾正想解衣入睡,卻因“入戶”的美麗月色而心動,于是便起了夜游之意??墒牵氲?jīng)]有人一同欣賞,于是就去承天寺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一起賞月。之后,蘇軾以優(yōu)美的文筆記錄下了賞月的閑情逸趣。
這次通過嚴格的文言文文題補白訓練,學生對文題補白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此后,每當學習文言文便會自覺地對文題進行精彩的補白。
二、文中補白,深化感悟
在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的翅膀,對文章中間部分的敘事或者寫景或者心理活動描寫或者人物形象刻畫等進行合情合理的補白,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文本的內(nèi)涵,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還可以帶來二度創(chuàng)作的審美愉悅,繼之,為文言文教學增添光彩。
比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我啟發(fā)學生在課文中寫蘇軾到承天寺敲門邀請張懷民夜游賞月之處或者兩人一同夜游賞月的時候,任選一處進行合情合理地補白,以便引導其更加深刻地體味蘇軾與張懷民的友情以及兩人的閑情逸趣,加深理解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雖然身處逆境卻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學生借此激勵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如果遇到坎坷和挫折,也應該像蘇軾一樣不僅從容面對,還要自強不息、自得其樂。結(jié)果,有的同學繪聲繪色地補寫了蘇軾“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時相邀的場景,有的同學繪聲繪色地補寫了蘇軾與張懷民月下賞月時的步態(tài)、傾心交談和相互勸慰時的語言和各自的表情等。讀之,無不令人動容。
可見,引導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進行合情合理的補白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心靈、眼睛等感悟文本內(nèi)涵,并與作者進行近距離的心靈交匯。
三、文末補白,余韻無窮
在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在課文的結(jié)尾部分人物活動的場景不夠具體、人物對話的描寫不夠具體、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不夠具體、人物的肖像描寫不夠具體等處加以合情合理的補白,一方面可以使文本的內(nèi)容更加豐盈、文本的意味更加深遠、文本的結(jié)構(gòu)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同學們加深對文本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創(chuàng)作的美好意境、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等愉悅地審美體驗,并從中得到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等方面的良好熏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口頭或者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繼之為我們的文言文教學增色。
比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我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憑借自己對《記承天寺夜游》中所蘊含的蘇軾與張懷民的處境與心境的體味、蘇軾在文中所寄予的情感和所描寫的至美的月景等審美體驗,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語言在文末續(xù)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結(jié)尾。結(jié)果有的學生重點補白蘇軾與張懷民二人夜游至天亮才依依不舍地道別時的情景,有的則重點補白蘇軾與張懷民道別時互相勸勉互道珍重的場面等??傊?,所補寫的情景或場面都非常感人。
由上可知,在文言文教學中,根據(jù)不同文本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在文言文文本中對作者有意或者無意中營造的時空、形象、情節(jié)、意境、對話、情感、場景等空白處進行合情合理的二度創(chuàng)作,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順利走進文本、解讀文本,還能激發(fā)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并為文言文教學課堂增添光彩。
(作者單位:莒南縣道口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