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作者簡介: 崔 巖(1976—),男,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西北工業(yè)大學明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摘 要: 分析了當前計算機專業(yè)校外實習模式的不足,筆者針對問題給出了一個采取引進來的方式進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試圖解決企業(yè)方的要求過高及培訓成本過大等問題,以接近實際軟件項目開發(fā)的模式進行實訓,給出了培訓計劃和詳細的考評標準。
關鍵詞: 校外實習;軟件實訓;項目開發(fā)
校外實習作為一項重要的大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教育的組成部分,每個學院都非常重視。這也是體現學生學習成果,進一步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確認自身發(fā)展方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外實習的環(huán)境就非常重要。
一、目前計算機專業(yè)的校外實習模式
西北工業(yè)大學明德學院計算機信息技術系的校外實習模式采取課程實訓的形式出現。每個秋季學期針對大四學生開設,名稱為:project實訓。其中包括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兩個部分。目前project實訓及校外實習總課時為:校內56課時,校外7天。校內采取一半理論課一半上機實訓的模式進行,校外在計算機培訓公司進行全天的機房實訓。
通過3屆的實習培訓的結果來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重復,深度不夠。校內實習的模式還沿用課程實訓的模式,形式上脫離實際工作方式,內容上重復了一些課程實訓的內容。校外實訓,公司提供的內容多為理論方面和前臺界面設計方面,難度、深度都不及校內,并且也有內容的重復。學生普遍反映校外實習效果不佳。
(2)對校外實習內容無法有效控制。校外實習內容是由公司內部制定,在簽訂合同時學校只能在大的方向進行控制,具體內容在實習時才細化,學校無法對內容進行修改和其他干預。
(3)對實習公司要求高,合適的實習公司少。校外實習是學生到企業(yè)去實地工作和學習,但對于大部分軟件公司都無法承受如此大規(guī)模的實習學生,更不愿意提供公司的電腦等設備幫助學校培訓學生。因此,目前能合作的公司都是一些專業(yè)的培訓公司,而這些公司雖然可以提供大規(guī)模的實習場地,但是實習模式還是學校式的,無法和實際軟件公司的開發(fā)相比。
(4)校外實習成本大,時間短。目前的收費標準為一位學生30元/天。7天培訓,以2009級約160人計算,總費用約33600元。隨著物價上漲,實習公司將在明年提高收費,而我系10級,特別是11級、12級3個專業(yè)的人數都在300人左右,實訓成本將大大提高,而7天的校外實習對于軟件項目的實習幾乎是無法進行的。
(5)無法達到實訓目的。project實訓及校外實習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盡量接近實際開發(fā),提高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以期盡快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但目前的兩部分實訓在內容上、形式上都和實際的項目開發(fā)有一定差距,未能達到當初設計課程的目的。
二、校外實習新模式的設計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針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軟件實訓項目計劃。
計劃的主旨: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接近實際項目開發(fā)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學習。
1 新模式的設計思路
實訓方式:合并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學院提供實習場地環(huán)境、部分實習輔導教師及后勤保障,軟件公司提供實習內容和管理模式。
采取引進來的方式邀請軟件公司及資深軟件開發(fā)工程師進駐學校,以軟件項目開發(fā)的方式把學生分成開發(fā)小組統(tǒng)一進行管理。公司提供資料和工程師,學校提供場地和軟硬件環(huán)境,學生就在校園里進行實習。以一個軟件公司的架構來進行管理,學生面對的是實際項目,教師和所聘用校外工程師作為公司的項目負責人,負責管理項目進度和開發(fā)方法的指導工作。每個開發(fā)小組組長由學生擔任,具體開發(fā)完全由學生自己負責。最后由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評審后統(tǒng)一給出實訓成績。
2 實訓計劃的設計
(1)實訓流程安排,共25個工作日:
①按專業(yè)方向分別進行規(guī)章制度、開發(fā)流程、開發(fā)標準規(guī)范的培訓,系統(tǒng)基礎框架使用培訓1D。
②選定題目,項目小組開始整理、分析需求1D。
③項目小組內部需求分析頭腦風暴、分析整理、內部研討1D。
④項目小組內模塊設計討論、分析與整理3D。
⑤項目模塊編程實現與代碼優(yōu)化8D。
⑥單元測試與問題修改1D。
⑦集成測試與問題修改1D。
⑧項目數據提交與編寫測試分析報告、準備靜態(tài)分析答辯會1D。
⑨項目初期成果總結與分析1D。
⑩項目小組的再分配與調整2D。
B11單元測試與問題修改1D。
B12集成測試與問題修改1D。
B13項目數據提交與項目開發(fā)總結報告編寫2D。
B14項目評審1D。
注:以上1D指至少包含4課時及以上的工作量。
實訓總課時約為:100課時。
(2)實訓授課日歷。授課計劃如下:每周每班4次課,即4個工作日。6周實訓,1周答辯,共7周。每周3次課為專職教師擔任,一次校外指導教師擔任。初擬的實訓日歷如表1實訓日歷表所示:
(3)實訓項目題目。
①旅行社辦公管理系統(tǒng)。
②醫(yī)院門診掛號系統(tǒng)。
③網上書店。
④數字化商務與現代物流配送中心整體解決方案。
⑤餐飲管理咨詢公司網站建設方案。
(4)學生成績的評分標準:側重于專業(yè)能力的考查,通過較詳細的分類進行量化考評。專業(yè)能力考查的具體內容如下:
①問題的復雜性:即解決問題的算法復雜程度,可以考查對專業(yè)知識的熟練程度。
②軟件的功能性:即軟件實現的功能,可以考查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深度。
③軟件的適用性:即軟件與欲解決的問題之間的適用程度,可以考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④軟件的易用性:即軟件使用的方便程度,可以考查對軟件界面設計的理解程度。
⑤系統(tǒng)演 示:考查語言是否流暢、聲音是否洪 亮、形體形態(tài)是否舉止大方、講演課件制作是否精良。
⑥設計說明文檔:考查文字表達能力,是否包含需求分析、數據表結構設計、系統(tǒng)功能和實現方法四部分的內容。
具體分數權重如表2所示:
3 新實習模式的優(yōu)勢
基于實際軟件開發(fā)模式的校外實習模式的設計,有其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和特色。具體到本項目的優(yōu)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合作成本,提供了更多潛在合作公司的可能性。由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和住宿等后勤管理,實習公司只需要提供資料和人員,大大降低了實習公司硬件方面的成本,降低了合作的門檻,使得與真正的軟件公司合作成為可能。在費用方面,不按人數收費,按照提供的資料和人力計費。目前該專業(yè)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使得學院校外實習的成本降低了。如果采取直接聘用校外軟件工程師指導的方式,培訓費用還將大大降低。
(2)接近實戰(zhàn)。由于采取公司化項目管理,學生以項目開發(fā)小組的形式向項目負責。工作過程采取項目開發(fā)的方式進行,最大限度地接近實際的項目開發(fā)。
(3)實訓內容新穎。與合作公司聯合制定的項目實訓內容是以該公司實際項目為藍本設置的。內容與學生之前所學的實訓內容完全不同,它更貼近實 際,學生會感覺更新鮮,更有興趣。
(4)實訓項目的可控性提高。實訓項目是校內教師與公司合議產生的結果,所以學校對于實訓內容的控制性就大大增強,甚至還可以對實訓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正,使得學校在整個實習項目中比較主動。
(5)內容豐富,綜合考查。本項目的實習將會涉及計算機專業(yè)幾乎所有的主干專業(yè)課程的知識。如:軟件工程項目管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J2EE或NET技術、網頁設計、軟件測試技術等。通過項目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知識考查,提高學生對實際項目的認知,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通過前期對兄弟院校和一些軟件公司的接觸,已經有一些學院開展了類似的實訓方式,學生對這樣的實習方式普遍比較容易接受,基本都取得了比較好的實習效果。
通過大量的分析和論證,新的校外實習項目計劃的效果大大好于現有的實訓模式。目前,學校正在進行培訓細節(jié)的完善工作,如:規(guī)則、進度安排、考查機制的制定,并且已經與一些軟件公司及資深軟件工程師進行了前期的洽談,對該實習項目的合作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參考文獻:
[1 ] 金尊和.軟件工程實踐導論:有關方法、設計、實現、管理之三十六計 [ M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 ] 陳 明.軟件工程課程實踐 [ M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 ] (美)Evelyn Stiller,Cathie LeBlanc. 基于項目的軟件工程:面向對象研究方法 [ M ] .賁可榮,張秀山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