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武
摘 要:水利工程的發(fā)展空間較大,但是水利工程中的基礎灌漿技術要求較高,其地基技術應用范圍卻在逐漸的縮小,灌漿技術和地質條件相適應一直是施工企業(yè)重點關注的問題。水利工程地基質量直接與工程安全性密切相關,需要通過嚴格的地基處理,使工程達到防滲和穩(wěn)定指標。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水利工程的基礎灌漿施工水平,在施工初期需要對地基實施防水措施等,做好充足準備與技術處理,避免施工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
關鍵詞: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現(xiàn)場應用
水利工程是國家重點施工項目,其基礎性的技術處理屬于特殊性手段,通過這種特殊的技術手段降低或者是消除工程地基中的自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與提高了水利工程地基強度、抗?jié)B性、整體性與穩(wěn)定性。與此同時,水利工程的地基處理屬于一種隱蔽性的工程,在施工前期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1 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應用
1.1 高壓灌漿與高壓旋噴灌漿技術
熔巖地區(qū)進行水利工程一般是使用高壓灌漿,由于目前熔巖地區(qū)灌漿技術主要是通過專業(yè)技術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技術操作經(jīng)驗與實驗之間的接軌來實現(xiàn)的,因此此項技術需要進一步的發(fā)展。熔巖地區(qū)基礎施工建設有兩種填充形式,一種是有填充物,另一種是沒有填充物,大部分熔巖地段需要的是有填充物施工技術,其施工要求相對嚴格,需要到熔巖溶液現(xiàn)場制定專門的施工技術方案。因此,水利工程中的基礎灌漿施工技術使用不沖洗高壓水泥灌漿技術,其具有高穩(wěn)定性、抗?jié)B能力,以及水泥的穿插所形成網(wǎng)狀包裹完成地基穩(wěn)固性等優(yōu)勢,高壓旋噴的灌漿技術是通過鉆機的特殊噴嘴灌漿管到達土壤的預定位置之后,再使用水泥噴射的灌漿技術,可以有效的將土層破壞,并且破壞土層與水泥漿充分結合攪拌形成的混合物,經(jīng)過嚴格的凝固之后會在巖溶區(qū)域范圍內形成一定的主體,鞏固工程地基。
1.2 淺層含巖溶與深層巖溶的地區(qū)利用基礎灌漿技術
淺層含巖溶地區(qū)中巖溶埋藏深度較淺,水利工程中施工基礎灌漿技術首先進行的步驟是挖掘填充物,使用水泥漿回填,再進行灌漿技術處理。除此之外,要求埋層巖溶的深度不小于50米,施工時通過灌漿技術在周圍形成工程灌漿,水泥漿流入深層次的巖溶時會與內部填充物相互排斥,會慢慢的固化。所以,較深層巖溶不適合使用高壓旋噴基礎灌漿技術。
1.3 大量吸漿情況下的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技術應用
由于大量吸漿情況下水利工程施工中巖縫灌漿在一般情況下是在1-3小時之內完成消耗的,其耗灰量在120-220kg/m以上。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避免地層結構條件下水泥漿涌出,形成灌漿施工障礙物,水泥漿會在某個地方緩緩流失,所以專業(yè)技術人員需要在施工前期進行補救措施方案的制定,避免造成危險,一般情況下是超過10-15L/min,在其范圍內注入漿量,從而控制漿液流動速度,然后凝結直到灌漿完成。如果非正常情況下使用降壓技術處理,需要全部凝結工作完成后注入漿量。最后,如果實際情況不允許按照壓力設計進行灌漿,則根據(jù)實際變動情況而進行合理改變。如果巖石縫吸收大量泥漿,并且處于持續(xù)吸收狀態(tài),其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地形造成的,巖石縫里被灌入的水泥有可能從通道流出,也可能從附近地表滲出,如果采用基礎灌漿技術,會浪費了大量水泥。因此,需要采用限制流量(灌漿速度控制在12升每分鐘)、降低壓強和多次分段灌入的方法。
2 水利工程中的基礎灌漿技術遇到嚴重的漏水情況的應用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環(huán)節(jié)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漏水現(xiàn)象,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不合理的選點問題。有些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可在可溶性的巖石地區(qū)進行,這種情況下使用灌漿技術,很容易造成大量資金成本與人力資源的浪費,并且減少了工程承包者的利潤價值。因此需要使用模袋灌漿和填充級配料技術處理方式,模袋是強度很大的工業(yè)紡織品,其由尼龍和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模袋本身有一定的可塑性,適用于不同形狀溶洞,有利于溶洞的堵塞。模袋中需要填充一定量的水泥砂漿,通過他們之間相互擠壓作用充分的將水分流出,過濾掉一定量的沙土與水泥,會使模袋水泥砂漿含量明顯降低,并且推進了砂漿的凝結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溶洞堵塞作用效果。充填級配料是指將較為粘稠的水泥通過一定比例沖灌級配料。如果是在礫石中進行沖灌,需要注意所使用礫石本身的直徑。其次,在使用填充材料之前需要進行處理,一般使用的材料是填充級配料(其為水泥、礫石、粗砂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有很高的耐用價值。除此之外,還要使用粗砂進行充填,借助于礫石的作用在較窄巖縫中形成一定的通道,并且可以快速的將縫隙堵住,形成反過濾層,達到隧道封死的施工效果。
3 水利工程施工竣工后技術質量的規(guī)定要求
3.1 質量控制
水利工程的相關施工工序完成后,工程師需要根據(jù)工程設計圖紙進行符合審查,檢查是否存在遺漏項目。
3.2 檢測單位的審查
根據(jù)檢測單位的資質等級與其技術裝備水平進行相應的審查工作,可以協(xié)助建筑單位來進一步的確定檢測單位,并及時的處理結構物、處理部位的動態(tài)變化,以及日常的施工沉降觀測。
3.3 基礎處理技術
根據(jù)施工要求進行日常觀測,并且及時的調整處理方案。
4 案例
楚雄市某個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最大壩高達40m,其壩頂高程為305m,正常蓄水的水位是300m。施工現(xiàn)場地質條件和特點,灌漿施工技術采用孔口封閉,然后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式灌漿順序,深入孔口管應該在弱風化下部2米以上,如果工程需要進行適當?shù)难娱L,需要適當?shù)膶⑵淇刂圃?米范圍內。
5 結束語
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實際建設中,需要現(xiàn)場情況的勘測處理技術,還需要結合多種形式的綜合性灌漿技術,達到節(jié)約資源的目的,并且使施工管理企業(yè)獲得最大利益的同時提高施工安全質量,進一步的改善我國的水利工程施工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韋瑞生.淺談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25.
[2]王建喬,徐洪波.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3):25.
[3]郭曉剛.高面板壩趾板基礎高壓灌漿技術及其智能預測與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