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金,徐寧生,桑月秋,李先平*
(1.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昭通657000;2.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0;
3.云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0;4.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云南昆明650200)
云南省地方馬鈴薯品種‘伽馬2號’的肥料需求
田應金1,徐寧生2,3,桑月秋4,李先平2,3*
(1.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昭通657000;2.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0;
3.云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0;4.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云南昆明650200)
‘伽馬2號’是云南省種植面積較大、鮮食品質(zhì)較好的馬鈴薯地方品種,本研究對該品種的肥料需求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采用“3414”設計方法探索該品種的最佳施肥量,以達到節(jié)本高效生產(chǎn)的目的。結果表明,在施農(nóng)家肥的情況下,不施化學鉀肥導致產(chǎn)量偏低,每667m2產(chǎn)量僅為1 000 kg左右;合理施肥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產(chǎn)量,在不防治晚疫病的條件下,較低的施肥量,即每667m2施農(nóng)家肥1 000 kg,純N 6 kg,P2O54 kg,K2O 5 kg,可以保證每667m2收獲2 t的產(chǎn)量;進一步加大施肥量只有在配合晚疫病防治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作用而獲得更高的產(chǎn)量。
馬鈴薯;伽馬2號;肥料需求
‘伽馬2號’鮮食品質(zhì)好,是云南省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大的地方品種[1]。該品種生育期110 d左右(中熟),株型擴散,結薯集中,大中薯率達80%以上,株高50~60 cm,主莖分支中等,葉色濃綠,中抗晚疫病。薯塊橢圓型,黃皮黃肉,芽眼深,表皮光滑,臍部凹陷。適宜滇東北山區(qū)凈作或套作。云南省對馬鈴薯一些主栽品種的需肥規(guī)律有一定研究,但對品種‘伽馬2號’的肥料需求方面迄今尚未有報道[2-5]。本研究采用“3414”設計[6,7]探索該品種的最佳施肥量,以達到節(jié)本高效生產(chǎn)的目的。
1.1 試驗材料
試驗以云南省滇東北地區(qū)廣泛種植的云南地方品種‘伽馬2號’為供試材料。
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蘇甲鄉(xiāng)蘇甲村(27°29'N,103°28'E,2 080 m)。當?shù)毓庹粘渥?,常年降雨量?00 mm,有效積溫3 000℃,無霜期為200 d。土壤為夜潮土,沙質(zhì)土壤,肥力中等,土壤pH值6.3,有機質(zhì)含量20.5 g∕kg,總氮含量1.3 g∕kg,堿解氮值98 mg∕kg,有效磷含量9.1 mg∕kg,速效鉀含量75 mg∕kg。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完全實施方案。“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shù)赝扑]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3水平指過量施肥=2水平×1.5)。
1.4 試驗方法
選取平坦、整齊、肥力均勻地塊,試驗設14個處理,3次重復,共42個小區(qū)。試驗地周圍設2 m寬的保護行,每小區(qū)長5.95 m,寬4 m,面積為23.8 m2,處理間不設走道,重復間設0.7 m走道。試驗采用凈種,雙行壟作,大行0.6 m,小行0.4 m,株距0.35 m,每小區(qū)136株,即3 811株∕667m2。
1.5 施肥方法
試驗用肥料為尿素(含純氮46%)、普鈣(含P2O516%),硫酸鉀(含K2O 5%)。肥料用量根據(jù)目標產(chǎn)量和土壤氮、磷、鉀含量及當?shù)亟晔┓是闆r確定:氮、磷、鉀最佳施肥量(2水平施肥量):2水平施肥純氮(N)12 kg∕667m2,磷(P2O5)8 kg∕667m2,鉀(K2O)5 kg∕667m2,1 000 kg∕667m2農(nóng)家肥,肥料一次性作底肥施用,用量嚴格按設計折算到各小區(qū),因子水平及小區(qū)施肥量見表1所示。
表1 試驗施肥方案Table 1Experimental design fo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1.6 田間管理
種植程序是:開溝—播種—施農(nóng)家肥—施化肥—蓋土—蓋膜—破膜—蓋土。2013年3月6日播種,采用拉線點播,控制株行距,田間管理除施肥不同,其余各項管理措施均按農(nóng)戶常規(guī)方法進行。
2.1 測產(chǎn)結果
各處理為4月26日出苗,7月5日發(fā)生晚疫病,7月20日完全死亡,8月5日收獲。收獲時按各小區(qū)測算產(chǎn)量。測產(chǎn)驗收結果及經(jīng)濟效益性狀如表2所示。
從多重比較結果(表2)看,完全不施氮磷鉀肥或氮肥或鉀肥的處理,即處理1、2、8,產(chǎn)量最低;完全不施磷肥,即處理4,產(chǎn)量也較低,但與其他處理相比,差異不顯著。缺素相對產(chǎn)量(%)分析也表明這一點。只施農(nóng)家肥的產(chǎn)量為最高產(chǎn)量的59.5%,不施氮肥產(chǎn)量為74.2%,不施磷肥為87.3%,不施鉀肥則為72.7%。
表2 各處理產(chǎn)量(kg/667m2)Table 2Yields for each treatment
圖1 氮肥與產(chǎn)量的關系Figure 1Relationship between N application rate and tuber yield
圖2 磷肥與產(chǎn)量的關系Figure 2Relationship between P2O5and tuber yield
2.2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在667m2施1 000 kg農(nóng)家肥的基礎上,加施一定數(shù)量的氮肥(圖1)、磷肥(圖2)和鉀肥(圖3),產(chǎn)量會有明顯上升,但并不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持續(xù)增加。
2.3 三因素綜合分析
進行回歸分析,可得方程和最大施肥量及最佳施肥量:
Y=-4.43 N2+72.46 N+38.96 P-5.19 P2+123.65 K-21.48 K2+0.91 NP+4.14 NK+6.32 PK+1249.6(相關系數(shù)R=0.9848,F(xiàn)=28.86,標準誤Sy=55.16)。因F0.05(9,4)=5.9988,F(xiàn)0.01(9,4)=14.6591。令F(9,4)= 28.86>F0.01,說明回歸方程達極顯著水平,可用此模型提供推薦施肥量,對該區(qū)域范圍內(nèi)進行科學的定量施肥。
由該方程得出最佳施肥量見表3。
圖3 鉀肥與產(chǎn)量的關系Figure 3Relationship between K2O and tuber yield
表3 最佳施肥量(kg/667m2)Table 3Fertilization for maximum yield and benefit
2.4 最高產(chǎn)量分析
試驗結果顯示,加施化肥能顯著增加產(chǎn)量,但產(chǎn)量并未隨施肥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其中晚疫病的較早爆發(fā)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從植株出苗至晚疫病爆發(fā)70 d,到植株完全死亡僅85 d,開花期至晚疫病爆發(fā)40 d,到植株完全死亡僅55 d。有限的生長期形成增加肥料而產(chǎn)量增加不顯著的結果。如果控制晚疫病使生育期延長一段時間,開花期至成熟收獲可延長50%左右。產(chǎn)量由目前的2 000 kg∕667m2達到3 000 kg∕667m2的理想產(chǎn)量是有可能的。
2.5 肥料殘留情況
試驗結果顯示,各處理中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等肥料的殘留量差距較?。ū?),與種植前的對照處理差距也非常小,顯示增加的氮、磷、鉀肥流失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在不防晚疫病的情況下,用較低的施肥量比較經(jīng)濟,大量的施肥量不僅會造成浪費,也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在本試驗中,農(nóng)家肥的作用比較明顯。試驗結果表明,1 000 kg的農(nóng)家肥提供了1.2 t的產(chǎn)量。比較處理2、3,每667m2增加6 kg純氮,產(chǎn)量僅增加462.4 kg,遠低于吸收6 kg純氮,能生產(chǎn)1 t薯塊的指標,結果表明,即使是較低的施肥量,也未能充分的利用,即在每667m2施1 000 kg的農(nóng)家肥的情況下,每667m2施6 kg純氮,仍有不少的浪費,每667m2施純氮3 kg即能滿足生產(chǎn)需要(在不控制晚疫病的情況下)(表4)。
比較處理4(N2P0K2)、處理5(N2P1K2),產(chǎn)量差距非常小,表明加施的磷肥,起到的作用較小。土地殘留量差距不大,表明磷肥流失或被固定比較嚴重。
表4 肥料殘留情況(mg/kg)Table 4Available nitrogen,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 in soil after harvest
表5 產(chǎn)量結果及經(jīng)濟效益性狀Table 5Benefit evaluation for each treatment
比較處理8(N2P2K0)、處理9(N2P2K1),產(chǎn)量有一定的差距,說明加施鉀肥有一定作用,每667m2增加2.5 kg氧化鉀,產(chǎn)量增加506.8 kg,即吸收5 kg的氧化鉀,能生產(chǎn)1 t薯塊,這低于一些文獻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鉀肥利用較充分。
2.6 合理的施肥量
馬鈴薯種植施用農(nóng)家肥非常必要,因為農(nóng)家肥在馬鈴薯的種植中,通過覆蓋種薯,能起到固定種薯位置的作用,同時也能提供較為疏松的結薯環(huán)境。另外,農(nóng)家肥能提供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但農(nóng)家肥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農(nóng)家肥會造成生產(chǎn)成本的大幅上升。通過本試驗我們認為,每667m2施農(nóng)家肥1 000 kg左右是恰當?shù)模^多會大幅提高成本,意義不大。
表5顯示,處理12(N1P1K2)投入較低(84.94元∕667m2),產(chǎn)量較高,產(chǎn)投比最高(8.41),因此,可作為推薦化肥投入量,即每667m2投入純N 6 kg,P2O54 kg,K2O 5 kg。
考慮到生產(chǎn)成本,云南的大春馬鈴薯一般是氮肥加磷肥,而不施鉀肥。本試驗結果顯示,如果不施鉀肥產(chǎn)量會很低。從生產(chǎn)實際出發(fā),施用適量的鉀肥是必要的,可每667m2施氧化鉀2.5~5.0 kg(折合硫酸鉀5~10 kg)。
3.1 云南省大春馬鈴薯提倡合理施肥
目前云南省大春馬鈴薯種植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由于成本的原因,少施甚至不施鉀肥[8]。在本試驗中,如果不施鉀肥,每667m2產(chǎn)量僅為1 t左右,如處理8(N2P2K0),這是云南省大春馬鈴薯產(chǎn)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二是施肥過量,有條件的農(nóng)戶常按照農(nóng)家肥2 000~2 500 kg∕667m2,馬鈴薯專用肥60~80 kg∕667m2作底肥一次性施足的施肥方法進行施肥。而據(jù)本試驗結果,在不進行晚疫病防治情況下,大量施肥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產(chǎn)量,反而造成浪費并污染環(huán)境。這個結論的意義較大,因為大春馬鈴薯一般在高山,運輸成本是一個大問題,每667m2多施1 t農(nóng)家肥,會增加不少成本;其次,過剩的不能吸收的肥料并沒有留存在土壤,而是嚴重流失,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也不容忽視。
3.2 在合理施肥方面繼續(xù)進行研究
如上所述,在目前的生產(chǎn)條件下,不防治晚疫病時肥料可施較低的量,本試驗給出了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但有必要進一步精確化,即進行較低肥料量的肥料需求試驗,以便得出比較確切的施肥量,做到既不浪費,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又能保證生產(chǎn)的需求。在目前的情況下,在不防治晚疫病的條件下,較低的施肥量,就可保證每667m2生產(chǎn)2 t薯塊的施肥量,滿足生產(chǎn)需要,從穩(wěn)妥出發(fā),本研究參考試驗結果,提出即每667m2施農(nóng)家肥1 000 kg,純N 6 kg,P2O54 kg,K2O 5 kg較為適宜。如果要進一步提高產(chǎn)量,除適當增加肥料外,必須防治晚疫病才可達到目的。
3.3 考慮在防治晚疫病的情況下提高產(chǎn)量的施肥方案
目前云南省的的大春馬鈴薯平均產(chǎn)量每667m2僅為1 t左右,而歐美國家大多在3 t左右。為提高產(chǎn)量和種植效益,云南省大春馬鈴薯有必要進行晚疫病防治。我們注意到,目前云南省的大春馬鈴薯的高產(chǎn)創(chuàng)建活動方案,尚不包括晚疫病的防治環(huán)節(jié),這是一個較大的缺憾。如果進行有效的晚疫病防治,產(chǎn)量能進一步增加,這樣,較高的施肥量能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不致流失浪費。因此在今后的試驗中將肥料試驗和晚疫病防治緊密結合,以便為云南省大春馬鈴薯提供更為高效的生產(chǎn)方法。
3.4 云南省大春馬鈴薯生產(chǎn)的三個臺階
每667m21 000 kg、2 000 kg、3 000 kg是云南省大春馬鈴薯生產(chǎn)的三個臺階。由于不施鉀肥,目前大部分地區(qū)尚在第一臺階徘徊;如果不防治晚疫病,即使是較高的施肥量,仍只能達到第二臺階;若要攀上第三級臺階,需要在合理施肥和晚疫病防治上狠下功夫,才能既達到較高產(chǎn)量(目前歐美國家的產(chǎn)量水平),又使環(huán)境得到較好保護。
[1]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云南作物種質(zhì)資源(稻作篇玉米篇麥作篇薯類篇)[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702-711.
[2]李勇,呂典秋,胡林雙,等.不同氮磷鉀配比對馬鈴薯農(nóng)藝性狀、產(chǎn)量和干物質(zhì)含量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13:27(3): 148-152.
[3]孔令郁.馬鈴薯合作88肥料與密度豐產(chǎn)栽培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2,16(4):217-218.
[4]李志林,屠年忠,董云忠,等.不同密度與施肥量對馬鈴薯會-2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9,23(4):228-229.
[5]黃吉美,李志林,陳興龍,等.會-2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J].中國馬鈴薯,2006,20(4):245-246.
[6]錢彩霞,孔令郁,陳建林,等.馬鈴薯測土配方3414肥效田間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3,27(5):306-310.
[7]張春朝,江榮風,張福鎖,等.馬鈴薯氮、磷、鉀肥料效應的研究[J].中國馬鈴薯,2004,18(6):326-329.
[8]徐寧生.施肥模式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20:260-263.
Fertilizer Requirement of Potato Variety‘Gama 2’in Yunnan Province
TIAN Yingjin1,XU Ningsheng2,3,Sang Yueqiu4,Li Xianping2,3*
(1.Zhaotong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Zhaotong,Yunnan 657000,China;2.Industri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Yunnan 650200,China.3.Yunnan Potat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Kunming,Yunnan 650200,China,4.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Yunnan 650200,China)
'Gama 2',a high quality table potato variety,is one of the main varieties grown in Yunnan Province.In this research,fertilizer requirements for'Gama 2'were evaluated in a'3414'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when farmyard manure was applied was approximately 1 000 kg/667m2without chemical potassium input.Reasonabl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obtain satisfactory production.Application of 1 000 kg farmyard manure,6 kg N,4 kg P2O5,and 5 kg K2O produced the yield of 2 000 kg/667m2without late blight control.Late blight control should be necessary to further increase potatoyieldifmorefertilizersareused.
potato;Gama 2;fertilizer requirement
S532
B
1672-3635(2014)05-0295-06
2014-03-31
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012GA830001);云南省科技攻關項目(2013BB005)。
田應金(1972-),男,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作物栽培示范研究。
李先平,研究員,主要從事馬鈴薯育種及資源創(chuàng)新研究,E-mail:lxianp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