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績銳,余小江,胡小利,張 婷,馬 麗,艾 軍,方顯明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南寧 530001;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推拿科,廣州 510405)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個月內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發(fā)育缺陷所致的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語言障礙、視聽異常等多重殘障。腦癱是兒童致殘的主要原因,我國腦癱患兒的發(fā)病率為1.8~4.0‰,由于人口基數龐大,腦癱患兒絕對值也較大[1]。腦癱不僅給患兒帶來身心傷害,而且也對患者家庭帶來經濟和精神等負擔。針灸療法和康復療法都是腦癱保守治療的主要方法,兩者聯(lián)合應用對促進疾病恢復更具優(yōu)勢,目前國內外有不少相關臨床試驗。筆者就國內兩者結合治療的相關報道進行Meta分析,旨在從統(tǒng)計學角度增大試驗樣本含量,提高檢驗效能,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以“腦癱”、“腦性癱瘓”、“針刺”、“針灸”為檢索主題詞組成檢索式,對“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進行檢索,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重要會議全文數據庫、碩博學位論文數據庫,檢索時間均截止至2011年12月。
原始文獻是“隨機對照試驗”,是否采用盲法不限;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接受常規(guī)基礎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加針刺療法,2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文獻中明確診斷為腦癱,診斷標準符合全國腦癱會議診斷標準。
原始文獻未設對照組;對照組采取任何針刺療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加除針刺外的其他療法;重復發(fā)表的文獻;原始文獻報道不清楚,如未交待具體的樣本例數,或基線是否一致未描述;綜述性文獻。
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WeeFIM)、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量表[2]、改良的Ashworth法痙攣評定法等。
瀏覽題目和摘要篩選相關文獻,在排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試驗后,對可能符合納入標準的試驗閱讀全文,以確定是否真正納入,用統(tǒng)一表格提取所有研究的數據,包括試驗的基本情況、2組試驗對象的基線情況、試驗設計、研究時間、干預措施和樣本量等。
采用Cochrane協(xié)作網提供的RevMan5.0.25軟件進行Meta分析。各研究間進行異質性檢驗,以P<0.1為檢驗水準,當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如各研究間存在統(tǒng)計學異質性時盡可能找出異質性的來源,如不存在臨床或方法學異質性,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連續(xù)變量采用均數差(MD),分類變量采用比值比(OR),兩者效應量均用95% CI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顯示,共檢索出相關文獻947篇,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初步篩選出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89篇,進一步閱讀全文,排除與研究類型和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獻,最后納入文獻8篇,其中4篇[3,5,6,8]以WeeFIM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3篇[7~9]以改良Asthworh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2篇[4,9]以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4篇[4,6,8,10]以GMFM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
表1 納入研究文獻基本情況
注:干預措施:Ⅰ=針刺治療,Ⅱ=康復治療
表2顯示,大多數納入試驗質量不高,有2項試驗[4,8]采取隨機數表法,其余屬于半隨機或未提及具體方法。只有1項試驗[9]運用單盲法,其他均未使用盲法。除有1項試驗[5]描述隨訪情況,其余均未交代隨訪情況。所有納入文獻均已交代基線情況和可比性。
2.3.1 獨立能力改善情況 符合的8篇文獻中,4篇[3,5,6,8]以WeeFIM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療效進行比較。其中3篇[3,5,6]屬于分類變量資料,分析結果顯示2組在有效率方面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09,95%CI(1.93 to 8.66),P=0.0002](見圖1);2篇[6,8]屬于連續(xù)變量資料,分析結果顯示2組在獨立功能改善方面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14.30,95%CI(6.23 to 22.36),P=0.0005](見圖2),兩者都顯示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2.3.2 肌肉痙攣改善情況 納入文獻中有3篇[7~9]以改良Asthworh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對患兒肌肉痙攣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分析結果顯示,2組在肌肉痙攣改善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0.70,95%CI(-1.06 to -0.35),P<0.0001],觀察組在改善肌肉痙攣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3)。
表2 納入研究文獻質量情況
2.3.3 粗大運動功能改善的評價 共納入4篇[4,6,8,10]以GMFM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的文獻,對患兒粗大運動功能改善GMFM量表評定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3.62,95%CI(1.53 to 5.72),P=0.0007],表明針刺對增強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見圖4)。
圖1 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WeeFIM評價結果
圖2 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WeeFIM評價二
圖3 改良的 Ashworth痙攣評定量表評價結果
圖4 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評價結果
2.3.4 殘疾兒童綜合功能改善分析 符合標準文獻中2篇[4,9]報道以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量表評分變化為療效指標,合并統(tǒng)計量分析的結果顯示,2組治療對照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5.00,95%CI(2.32 to 7.68),P=0.0003],觀察組在改善綜合功能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5)。
圖5 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分析結果
小兒腦癱的病因可分為先天和后天2種。從中醫(yī)學角度講有先天髓海不充、氣血不足,后天瘀血阻絡、血行不暢。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益氣祛瘀、活血養(yǎng)血的作用,是治療腦癱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所納入分析的8篇文獻基本都采用隨機方法進行研究,各個獨立試驗的組間均衡性可比,部分研究采用盲法以及治療后進行了隨訪。從Meta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獨立生活能力、肌肉痙攣程度、粗大運動功能及綜合功能等方面改善程度上,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即針刺治療腦癱有確切療效,結合康復治療則效果更佳。
由于對于腦癱治療的同類文獻報道數目并不多,本文所采用的合并分析文獻也僅有3~5篇,并能檢索獲得的文獻也未能嚴格符合完全隨機盲法對照試驗的要求,因此本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缺陷。另外,Meta分析只是將多個同類研究的結果合并(或匯總)成某個單一效應量或效應尺度,即用某個合并統(tǒng)計量反映多個同類研究的綜合效應,其研究結果的質量與所納入文獻的質量有直接關系,其分析結果也不能完全取代大樣本、多中心的完全隨機盲法對照試驗,因此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期待更多高質量、設計科學的研究文獻,如采用統(tǒng)一的診斷以及療效標準、穴位取穴規(guī)范、針刺手法和強度、療程等以及先進的方法學分析,對研究提供進一步指導,以期達到為腦癱患兒提供更好的治療指導的目的。
[1] 李樹春.小兒腦性癱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
[2] 胡瑩媛,吳衛(wèi)紅,李燕春,等.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法的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3):108-112.
[3] 黃茂,范煥芳,雷樹恩.頭針加體針治療痙攣型腦癱及對患兒骨密度和微量元素的影響[J].中國針灸, 2007,27 (6):395-397.
[4] 張寧霞,劉桂珍,孫克興,等.熱補針法結合康復訓練對小兒腦癱患兒功能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J].針刺研究,2007,32(4):260-263.
[5] 宋平,唐永強,袁雷,等.結合頭針治療小兒腦癱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8,1(1):49-50.
[6] 季宇宏,孫寶東,張靜,等.頭針配合運動療法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 (10):723-725.
[7] 謝菊英,王靈.電針華佗夾脊穴治療小兒腦癱肌痙攣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 (1):31-32.
[8] 周君,劉紅英,鄧暉,等.針刺夾脊穴治療痙攣型腦癱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 (9):928-930.
[9] 陳得財.朱明清頭皮針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
[10] 譚紅香.電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嬰幼兒腦癱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