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江蘇 南京 210097)
魯迅的立人思想與對海嬰的電影啟蒙教育
劉素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江蘇 南京 210097)
本文從魯迅陪海嬰的觀影經(jīng)歷切入,梳理他的立人思想在電影啟蒙教育方面的體現(xiàn),以求得對這一思想更立體、全面的展現(xiàn)。
魯迅 立人思想 電影教育
愛迪生曾預言,“電影將是教育工具中最偉大的一個?!弊鳛橐环N富有教育性與啟發(fā)性的藝術,電影 “將藝術的特質(zhì),斷定為感情和思想的具體底形象底表現(xiàn)”。①電影帶給受教育者復合的體驗,同其它藝術一樣,是“助成奮斗,向上,美化的諸種行動”,②魯迅欲借電影以達“立人”之目的,使青年及自己獲得美感,以幸福地度日、愉快地生活。正如他翻譯巖崎·昶《現(xiàn)代電影與有產(chǎn)階級》所指出的,“我們能夠就現(xiàn)在所制成的一切影片,將那隱微的目的——有時這還未意識底到了目的的地步,止是傾向以至趣味的程度罷了,但那傾向以至趣味,結果也是一個重要的宣傳價值一一摘發(fā)出來”。對電影的教育功能,他也是相當了解的。在一處筵席上,他就指出“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辈⑦M而補充電影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第一,教師應用怎樣的電影,“倘用美國式的發(fā)財結婚故事的影片,那當然不行”。第二,電影教學不應只限于自然科學,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也可采用??梢?,他對電影的教育屬性有著理性、科學的認識。
在魯迅的“立人”體系中,“立兒童”是重要的一環(huán)。早在日本留學時,他就頗重視兒童心理的研究和兒童讀物的收集,③認為孩子應有孩子的世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一切要以孩子為本位。海嬰出生后,魯迅并不只用書本進行普通知識的灌輸,“有時對于電影的教育,也是娛樂中采得學識的一種辦法?!弊?934年12月23日陪海嬰看第一場電影,到1936年10月10日看最后一場電影,魯迅先后帶海嬰觀影三十五余次,共計四十多部。在這些影片中,卡通片占絕大多數(shù),他分別于1933年12月23日,1935年4月20日、6月29日,1936年4月26日先后四次帶海嬰觀看卡通片,如《米老鼠》、《神貓艷語》、《米老鼠大會》、《蚱蜢與螞蟻》、《可愛的小白兔》、《奇怪的企鵝》、《聰明的小雞》等。④卡通片二十年代在中國逐漸發(fā)展,影院在映完新聞片之后、放映正片之前的間隔時間里,會安排一些專為兒童預備的卡通短片,它“負著取悅孩子們的使命,所以必須要滑稽突梯,想入非非?!雹菽菚r的好萊塢卡通畫家為迎合兒童的趣味,竭力搜尋有趣的童話、神話、滑稽的傳說,如“玻璃鞋”,“小紅帽”之類。但到三十年代,材料出現(xiàn)了斷裂,制作者們不得不借助美妙的音樂伴奏來強調(diào)畫面的動作,補救畫面的空虛,結果輕重倒置,圖畫倒成了附庸在音樂之下的次要品。米老鼠系列片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一困境,它是美國動畫大師瓦爾特·迪斯尼創(chuàng)造的一個獨具魅力的動畫形象——有時羞怯得令人喜愛,有時又不免惡作劇,機智頑皮,但心地十分善良。1928年,當“米奇”在有聲動畫片《汽船威利》中憨然作聲時,立即名噪一時,受到兒童和成年人的追捧,成了婦孺皆知的動畫角色。
表現(xiàn)童心是卡通片的重要特點,亦是攝制方的旨歸。銀幕上的米老鼠是個簡單而可愛的形象,它頭戴紅帽,一個圓圈表示頭部,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圈表示耳朵,身體像梨子的外型,拖著一條小尾巴,腿像煙斗柄,加上一雙大皮鞋,好像小孩子穿大人鞋顯得滑稽有趣。它還有著多重性格,它好勝——總是打敗對手唐老鴨,它調(diào)皮——抱走可愛的 “米妮”;但它是每一個人的好朋友,它的感召力和友善使它成為“妙妙屋”的中心人物,而它的親切和豐富情感使它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卡通形象。每部米老鼠影片總能給孩子帶來欣喜,同時也不忘鼓勵他們堅持尋找生活中問題的答案。
魯迅深切體會到呵護孩子童心的重要性,既然現(xiàn)實生活不得平靜,那讓孩子暫且停留在夢幻而美好的童話世界也不錯。米老鼠以溫柔的語調(diào),滑稽的表演將復雜枯燥的人生道理用簡單、兒童易于接受的形式告訴海嬰,在這樣一個被編織的童話世界中,海嬰與主人公可以平等的對話,這正是動畫電影獨具的魅力,也是魯迅帶給海嬰寶貴的人生體驗。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如此幸運,中國家長認為好孩子應該趨向馴良——“靜”的一方面發(fā)展,低眉順眼,唯唯諾諾;而活潑,健康,頑強,挺胸仰面……凡是屬于“動”的,為壞孩子。魯迅在“靜”的環(huán)境中成長,聆聽長輩及師長的訓誨,不得不“屏息低頭,毫不敢輕舉妄動。兩眼下視黃泉,看天就是傲慢,滿臉裝出死相,說笑就是放肆”。這是古老中國的教育常態(tài),是封建教育的惡習,他對這一“古董”作風嗤之以鼻。一個人從幼到壯,從壯到老,本應順著自然的規(guī)律,但中國人幼年“毫不敢輕舉妄動”,壯年“有點古怪”,老年卻“奇想天開”,老年占盡了少年的道路,吸進了少年的空氣。這種“逆生長”模式是畸形社會的產(chǎn)物,魯迅不愿海嬰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希望年輕的一代能在幼年盡著寶貴的童心,探險世間的奇跡與奧秘,享受世界的愛與美。他與海嬰有一張題為“五十歲與一歲”的合影,半個世紀的“代溝”并不影響這位“老小孩”的童心童趣。他與海嬰一同觀影,內(nèi)心那已然熄滅的童心時常被喚醒,他仿佛成了海嬰的同齡人。他在《小約翰》引言中曾創(chuàng)造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成人的童話”,說成人的童話可借以抵御科學研究的冷酷的精靈,預防“童年的夢幻撕成粉碎”??ㄍ娪白鳛殂y幕的童話,幻想出蓬萊仙境,天國樂園,海底龍宮,地下洞府,其存在的理由是能夠滿足成人或者孩子超越現(xiàn)實的情感欲望,即基于人性的正常心理需求。
尼采曾說過:“真正的大人身體里都隱藏著一個小孩?!眱簳r長媽媽送的《山海經(jīng)》,里面人面的獸,九頭的蛇……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圖畫,激發(fā)著幼年魯迅最大膽的想象。而此時的海嬰是最富于幻想和熱情的時期。有一次海嬰問他:“爸爸可不可以吃的?”魯迅回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痹S壽裳分析這是“孩子正在幻想大盛的時期,而本性又是帶神經(jīng)質(zhì)的”。人類歷來就崇尚“想象”,喜歡沉迷于“想象”的魅力之中,這不僅是一種精神娛樂,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源泉。卡通片包容著人文、科技等信息,其創(chuàng)造性、快節(jié)奏、大信息量、娛樂刺激等特點與想象開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等息息相通。米老鼠是瓦爾特由生活中一只普通老鼠想象出的動畫形象,他賦予它人的性格,并虛構出“秒妙屋”的有趣故事。兒童觀卡通片,如何理解都是合理的,魯迅不限制、不束縛海嬰的想象力,對他的“想象成果”也不加以評論和判定。年過半百的魯迅回憶起兒時一個記憶深刻的玩具——“萬花筒”,他曾經(jīng)探險過里面的奇境,而此時他已為人父,雖懷有好奇心,但也無兒時的勇猛了,“幸而我的孩子也如我的脾氣一樣……他要探險這奇境了?!焙⒆友壑械氖澜缬肋h充滿各式各樣的幻想,他們憧憬成人看著不切實際的愛的天堂、美的世界,“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他想潛入蟻穴?!边@是孩提時代自然的饋贈,是那個年齡的專屬權利。
米老鼠是瓦爾特落在銀幕上的個人印記,當好萊塢的制片商競相拍攝色情暴力的影片時,瓦爾特堅持拍攝老少皆宜的純潔的動畫片。雖然一些人批評他表現(xiàn)的是理想化、不真實的世界,而多數(shù)觀眾都贊賞瓦爾特的做法。他在虛幻的動物王國里創(chuàng)造出一個洋溢著歡樂和美的世界,而又不僅限于此,他向往的是一種心曠神怡的風格,一種富有深刻哲理的藝術。
瓦爾特認為米奇既不是人,也不是動物,而是兩者的混合,擁有動物的體貌和健康的人性。早期的米奇是青年瓦爾特的“化身”,有著“主人”的冒險精神和缺乏世故、要勝過他人的童稚野心。它具備“小人物事事盡力而為”的個性,是個大膽堅毅、喜歡冒險、樂于助人、勇于追求幸福的角色,同時它也是個樂觀陽光的“好先生”,“從不害人,雖常身陷困境,但這不是它的錯。它最后總能化險為夷,而且面帶笑容?!濒斞赶M⒆酉癞嬈械拿灼嬉粯?,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電影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卡通片雖是虛構的童話,但也表現(xiàn)了“真實的人生”。米奇的原型——老鼠——在生活中是一個不潔凈、惹人厭惡的小動物,但瓦爾特卻一反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經(jīng)過改進、漫畫化,創(chuàng)造了一個潔凈、可愛、惹人喜歡的形象?,F(xiàn)實社會的生存法則同理,事物的外部是虛假的表象,內(nèi)核才是本質(zhì)所在。魯迅使海嬰在觀影中逐漸知曉斷真假、評優(yōu)劣,不可“以貌取物”、“以貌取人”。米奇的人物形象、性格行為很好地詮釋了“做人”的基礎——合理,“度日”的旨歸——幸福,這都是魯迅想教給海嬰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做人的態(tài)度。大半個世紀過去了,米奇已不只是銀幕上的形象了,它包含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并且成為一條產(chǎn)業(yè)鏈,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不少學者專門著眼“米老鼠”的社會課題,以研究米老鼠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綜上,卡通片不只是取悅兒童的娛樂,它還能灌輸有趣的知識,反映真實的人生,把那些死去了的偉大的故事重新活生生地帶到小觀眾面前,引起他們的興趣。當年幼的海嬰看到銀幕上的表演與自己的既有知識“交相輝映”時,他是何等的愉快呢!我們雖無法估計海嬰從影片中獲得怎樣的感性認知,但在那個年代,經(jīng)常出入電影院的孩子總歸是幸運的。他們在開始認識世界時,沒有被關在小屋里背四書五經(jīng),而是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生活本身。這種以電影為媒介的教育方式能夠很好地保護孩子的童心與想象力,對孩子的語言表達、智能開發(fā)與情感開發(fā)有重要意義。我不得不佩服魯迅能以這種方式完成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并成功預見了電影在未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此處為普列漢諾夫補正托爾斯泰關于 “藝術”的定義。詳見[蘇]普列漢諾夫著,魯迅譯:《藝術論》,王世家/止庵編:《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12卷,第156頁.
②1933年10月26日致羅清楨信。
③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指他翻譯[日]上野陽一《兒童之好奇心》和[日]高島平三郎《兒童觀念界之研究》。兒童讀物指為周作人翻譯的《童話概論》找出路,幫助周作人收集兒歌。
④查閱《申報》所知,因為在一次正片前后會連續(xù)放映幾部動畫短片,所以數(shù)量比較多。
⑤張愛玲.《論卡通畫之前途》.《上海檔案》,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