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川
前不久,我參加了區(qū)教研室組織的送課下鄉(xiāng)活動,感受頗深。這些課過程流暢自如,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絲絲入扣,課堂盡在老師的把控之中。師生互動頻繁,學生踴躍發(fā)言。在我看來,這堂課完美無瑕,無懈可擊。
可是,市教研室?guī)ш犂蠋煹陌l(fā)言卻令我如夢初醒。他說,這堂課教師預設內(nèi)容過多,整個課堂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這讓我想起早前在網(wǎng)上瀏覽過的一則消息:美國教育專家到我國某重點中學聽某特級教師的公開課。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令在場的中國專家和領導非常滿意,課堂實錄如同一篇構思巧妙、結構完美的散文??墒敲绹鴮<覅s提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問題:既然學生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會,那這節(jié)課有必要上嗎?
這樣的課精彩紛呈,亮點不斷,讓人賞心悅目,感覺就是在看戲。我也曾經(jīng)講過類似的公開課。我感覺在那樣的課堂上,老師的話要不多不少,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老師又希望學生踴躍發(fā)言,生怕出現(xiàn)冷場的局面;又擔心學生發(fā)言出現(xiàn)哪怕一丁點差錯;還怕學生的話說多了耽誤時間,影響老師的課堂設計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所有的步驟、環(huán)節(jié)都要在老師的嚴密掌控之中。
這樣的課是專門用來待客的,我把它叫做“滿堂演”。實話實說,滿堂演要比原來的滿堂灌要好得多。
早些時候,每到上課,教師就要不留空隙地、不停地向?qū)W生灌輸事先準備的知識。因為教師生怕學生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要把最精華的也就是那些教師認為要考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所以也就沒有時間讓學生思考、發(fā)言、討論。這樣的課堂就是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應付考試的機器,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這個指揮大棒。
以上兩種課堂,滿堂灌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滿堂演使學生成為熱鬧課堂中的群眾演員。無疑,這樣的課都是應該摒棄的。
培養(yǎng)有健壯體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有創(chuàng)造活力的人才,不需要填鴨式的課堂,也不需要事先排練好了純屬表演的課堂,而是要創(chuàng)造純自然生成的,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究,一起成長。這樣的課堂只追求學生和老師在自由快樂的氣氛中有一點或一些長進。這個所謂“長進”可以是認識一個事物,剖析一種自然、生理、心理或社會等現(xiàn)象;可以是探究一個規(guī)律,形成一個觀點;也可以是欣賞一幅畫、一個手工作品,一篇文章,當然也可以是解答一道習題。這個“長進”還可能是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啟迪,情感的升華,情操的陶冶……
在這樣的課堂中,也許經(jīng)常遇到冷場的局面。因為大家都要思考,要判斷,有的學生還不敢發(fā)言;也許有的學生發(fā)言偏離主題,甚至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他們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參差不齊;這樣的課堂往往不是井然有序,甚至出現(xiàn)鬧轟轟的景象,因為他們要表達,要交流,要討論,有時興奮激動了還會大聲喧嘩,還有離位交流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有時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奇的問題,提出一個新奇的觀點,引起大家的討論,甚至激烈的爭論。這也許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打亂老師的計劃。如果老師顧及課堂結構的完整,教學形式的完美,對此置之不理甚至阻止學生的活動,那就有可能抹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創(chuàng)新意識。此情此景中,老師要不怕教學活動偏離預定的軌道,要因勢利導,并且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與學生共享求索的樂趣。我將這種課堂稱作滿堂歡。
課堂教學從滿堂灌到滿堂演再到滿堂歡的進步或跨越,需要徹底摒棄舊的功利主義思想。老師要甘于平凡,甘于清貧,不求名利,不怕非議(如果你的學生考試分數(shù)不高也會影響你的學校聲譽,甚至可能會遭到領導的批評,同事的怨恨,收入還會受到一定的損失),要有恒久的耐心,鉆研教材,備好學情,在課堂上與學生共享學習之樂、成長之樂。
(作者單位: 隨州市曾都區(qū)洛陽鎮(zhèn)高級小學)
(責任編輯 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