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引起了國內外強烈的反響和高度的關注,同時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焦點。“中國夢”是在實干興邦的前提下,在國家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關鍵歷史時期,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以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聚中國力量為路徑,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緊依靠中國人民來實現的夢,“中國夢”不僅造福于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如何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全體人民緊緊圍繞“中國夢”的理想信念不懈努力,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爸袊鴫簟钡闹黧w認同與價值目標的實現,體現著中國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過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總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障,三者統(tǒng)一于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在我國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面前,“中國夢”的價值目標的實現,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實現“中國夢”的總途徑過程中具體實現五位一體的總布局: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實現“中國夢”的物質基礎與經濟目標。
第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基礎與政治目標。
第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與文化目標。
第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社會基礎與社會目標。
第五,樹立生態(tài)文明理念,建立生態(tài)文明制度,健全資源節(jié)約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體制機制,深化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生態(tài)基礎與生態(tài)目標。
“中國夢”的實現還需要發(fā)揮黨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因此,中國共產黨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做到不精神懈怠、不脫離群眾、不消極腐敗,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艱苦奮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階段性奮斗目標。
所謂顯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組織實施的,專門對教育對象進行直接公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規(guī)工作方式的總和?!盵3](P408)顯性教育法具有專門性、公開性、規(guī)范性等特征,它能夠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發(fā)揮鮮明的導向作用?!爸袊鴫簟钡男麄鹘逃x不開顯性教育方法,具體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通過政治理論課進行直接的灌輸教育
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離不開政治理論課的直接灌輸,我國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設政治理論課,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在當前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要注意遵循教育規(guī)律,符合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道德養(yǎng)成規(guī)律,對教育對象、教育內容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安排和進行,做到層次明晰、對象明確、內容適宜、方法適當。對于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方式上,通過系統(tǒng)的開設政治理論課,主要是圍繞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共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感,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責任心和自豪感。
2.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實踐教育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我國在開展政治理論課進行直接的灌輸式的教育的同時,也注重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實踐教育。實踐教育法更易于將理論輸出內化為人們自身的價值觀念,有益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謂實踐教育法,是指組織、引導人們參加多種實踐活動,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的方法,即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方法。[4](P125)社會實踐能夠促使人們的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是檢驗人們思想正確與否的標準。實踐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形式有勞動教育、組織參加社會服務活動、進行社會考察。勞動教育包括生產勞動、公益勞動、義務勞動、實習勞動、家務勞動等,它能夠讓人們懂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了解到我國社會發(fā)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奮斗和努力,體會到我們國家發(fā)展成果的來之不易。社會服務活動主要是學習雷鋒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通過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人們的服務意識、集體主義觀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社會考察方法能夠使人們在掌握大量信息材料的基礎上,做到從現象中分析本質,深刻的認識到我國的國情和目前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通過先進典型進行榜樣示范教育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離不開先進典型人物及其先進事跡對人們的教育和激勵,這種方法被稱為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法?!暗湫徒逃ň褪菍⒊橄蟮恼f理變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來進行教育,從而激起人們思想情感的共鳴,引導人們學習、對照和仿效。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體、生動的特點,它較說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們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盵4](P142)通過榜樣示范教育能夠激勵鞭策人們努力進取,養(yǎng)成積極上進的自尊心和責任感,發(fā)揮自身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例如開展學雷鋒活動,就是一個鮮活的實際范例,通過對雷鋒精神的學習培養(yǎng)了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觀念,培養(yǎng)人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集體主義觀念。
所謂隱性教育方法,“是利用人們社會實踐和人生活動(組織管理、職業(yè)活動、人際交往、文化娛樂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方法”。[3](P441)它是相對顯性教育方法而言的一類方法。隱性教育方法能夠將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滲透和潛隱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能夠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爸袊鴫簟钡男麄鹘逃瑯与x不開隱性教育方法,具體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利用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資源進行宣傳教育
我國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資源,利用好這些資源,有助于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利用有力的載體,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隱性的教育,如通過書法、繪畫、音樂、建筑等形式,將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蘊含其中,如此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同時能夠增強愛國情感和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F今,國家通過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對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如組織學生參加描述抗戰(zhàn)時期歷史的歌劇、評劇、影片,朗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典等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利用現代大眾傳媒進行宣傳教育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依托當代大眾傳媒的報道和宣傳。大眾傳媒是黨和政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這些載體主要有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網絡媒體等,通過大眾傳媒的宣傳教育,能夠在人們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將“中國夢”的理想信念與目標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主導地位,達到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尤其是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許多新型傳播媒介開始涌現,如博客、微博、微信、數字電視等,方式呈現多樣化,這無疑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提供了機遇和有利條件。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更需要利用好這些新型的大眾傳播媒介,也更能體現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
事實上,簡單依靠顯性教育或隱性教育中的個別方法進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是不能達到一勞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此,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方法上應注意到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意識的結合在一起,產生教育方法合力,如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綜合教育就內含著二者的結合運用。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綜合教育體現著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產生的教育方法合力作用。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三者合力的綜合教育中,應注意:第一,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每一部分都不可忽視,即單一部分缺失;第二:要避免家庭、學校與社會整體合力教育效果中的個項弱化,即整體中的部分弱化;第三,要避免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綜合教育中采用單一的教育方法,要在實際操作中將顯性教育方法與隱性教育方法結合在一起,產生教育方法合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分不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它是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民族驕傲,同時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自身代表著中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發(fā)展歷程,它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內源性歷史與思想的積淀,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就是中華民族生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理論的創(chuàng)造、繼承與超越,代表著中華民族不懈的理想追求和實踐探索的結果。它的許多思想至今還閃耀著燦爛的光芒,為我們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提供內在的動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包含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高風亮節(ji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奮斗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理想等,千百年來孕育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真實體現,這些思想和精神至今仍閃耀著不朽的光輝。
毛澤東曾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2]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宣傳與傳播,代表著中華民族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振興以及對國家強盛的希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夢”有著共同的時代特征,它們本身都屬于全體中國人民、屬于整個國家,具有主體的廣泛性,同時深深體現著我國文化的包容性;它們都具有家、國、天下的社會理想,將個人、民族、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們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深的包涵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同時堅定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因此,“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與現代公民教育相結合。所謂公民教育,就性質而言,“是普通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有目的、有計劃地持續(xù)對所有公民實施的,以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為基本取向的教育”。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yè)性的(主要包含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基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教育。簡言之,公民教育是國家對其公民進行某種社會制度、社會責任以及認同某種社會制度的教育,是使其政治社會化、道德社會化和法律社會化的重要途徑。[5]從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來看,公民教育在培養(yǎng)共同的價值觀和國家意識、國家認同感上起著不可偏廢的作用,公民教育有益于提高國民素質和整個國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國應該借鑒其他國家公民教育的有效經驗,為“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提供合理有效的途徑。以新加坡的國民教育為例證,新加坡的國民教育呈現著“民族危機感”教育、“共同價值觀”教育、“國家認同感”教育、“多元文化觀”教育等特點[6]。在國民教育中,新加坡尤其注重國家意識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共同的價值觀,如1991年新加坡政府發(fā)表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五大共同價值觀念,即“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維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xié)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新加坡作為現代文明國家,在凝聚國家向心力和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目標上,以東方的價值觀為基礎,同時吸收現代西方國家的文明成果,有意識地培養(yǎng)國民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感、奉獻精神和國家歸屬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在當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實踐中,應該堅持培養(yǎng)人民國家利益第一的意識,強化人們的國民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注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全方位、分層次的開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明晰教育層次、對象與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規(guī)律,遵循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道德形成規(guī)律,發(fā)揮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各種形式的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培養(yǎng)人們的法制觀念,在宣傳說教的方式下結合嚴格的立法、執(zhí)法,形成規(guī)范的獎懲機制。
當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應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容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核是以人為本,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凝聚人心,實現我國政府和人民為之奮斗的共同價值取向,實現“中國夢”的共同理想。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能夠為我們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勢,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馬克思主義至今并沒有過時,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想仍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仍是指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工具,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仍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理論品質。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世界也需要馬克思主義。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緊緊地將國家、民族和個人聯系在一起,強調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富裕目標的實現?!爸袊鴫簟笔侵袊畨?,是中華民族之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的美好憧憬與期盼,它是當下全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它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只有具有崇高和遠大的理想,我們才會有充足的勇氣向理想邁進,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失去前進的向導。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歷史證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它是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這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具有豐富的內容,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也是中華民族開拓創(chuàng)新、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堅持榮辱觀教育。胡錦濤同志在2006年“兩會”期間,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只有分清榮辱,明辨善惡美丑,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榮辱觀教育能夠讓億萬中國人民懂得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深深地與億萬人民的“中國夢”融合在一起。
[1]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01).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3]羅洪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范芬雄.“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專刊.
[6]周偉.新加坡國民教育的特點[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3).
[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