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是一種生活方式
春風又至。親愛的讀者,翻開春節(jié)刊的《園林》,看著絕美的花園,是否有點坐不住了?
在中國,園藝和普通市民的生活始終有點距離。大家寧愿在空地上種點菜,也不太習慣去種花,以致于一位荷蘭朋友曾不解地問我,你們中國為什么有很多Kitchen Garden(菜園),但很少見花園???我告訴他,因為青菜可以吃。在過上小康日子前,能有閑情去折騰花園的人畢竟小眾。
由此,全國各地的綠化委員會的工作做得有點辛苦。綠化委員會的要務之一是鼓勵并發(fā)動全民都來參與綠化,愛綠并護綠。大致來說,這大綠化依區(qū)位不同可劃分為三大板塊:公共綠化(公園、街頭綠地等)、單位綠化(各企事業(yè)單位的門前三包綠地等)和居住區(qū)綠化。如果,每位市民都愛好園藝,每家每戶都把自己的窗、陽臺當成是園藝的陣地,如果每位員工都愛好園藝,把每天上班的場所打理得像花園,那么綠化委員會2/3的工作可謂不必操心太多就能漂亮地完成。能有十分的把握說“漂亮”,是因為園藝發(fā)燒友做園藝,很多時候比有著園藝教育背景的專業(yè)人士更能把花園打理得生機勃勃。愛好和職業(yè)完全是兩碼事。
這一點從本期專題的各位作者的字里行間就能明白無誤地洞悉。這些在全國范圍內(nèi)堪稱經(jīng)典的花園案例,主人公或是高校教授、或是電視媒體人、或是公司白領、或是家庭主婦,職業(yè)、年齡和經(jīng)歷都相去甚遠,但在愛好園藝這一點上,卻是驚人地相似。他們都是從一塊荒地開始,自己動手整地造園,買苗種花,并且都能堅持多年不自覺地學習園藝知識,不少花友甚至能如數(shù)家珍般告訴你幾十種鐵線蓮的園藝品種名!
中國的家庭園藝正逐步從瓦盆栽花轉為私家造園,園藝達人們從認識植物起步,發(fā)展到開始收集和精研園藝品種。相應地,花鳥蟲魚市場也正逐步讓位于一站式的花園中心。以長三角地區(qū)為例,購物環(huán)境舒適、園藝資材齊全,并有花園樣板區(qū)的花園中心的數(shù)量正令人欣喜地逐年增長。
濃厚的興趣和蓬勃的市場,將潤物無聲地引導一種以園藝為樂的生活方式。人們愿將聊八卦、搓麻將或看肥皂劇的時間勻到花園里,以花開花謝為樂事、為談資,這樣的生活才算是健康且真正的休閑吧。已故臺灣知名作家柏楊曾揶揄中國的空巢老人正面臨一個含飴弄狗的時代,而對于不喜養(yǎng)狗的種種麻煩的人來說,含飴弄花的確是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