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桂東南分院,廣西玉林 537000)
近年來,筆者在桂東南通過栽培實踐摸索出苦瓜—節(jié)瓜—仁東大蒜節(jié)本高效栽培模式并進行示范栽培,示范帶動推廣400 hm2(6 000畝)以上。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夏植節(jié)瓜無需整地,且可利用春植苦瓜的搭架,每667 m2節(jié)省人工成本600元以上,節(jié)瓜采收結束后清園種植當?shù)靥厣卟巳蕱|大蒜。一般每667 m2苦瓜產(chǎn)量3 000 kg以上,以市場價格3.0元·kg-1計,產(chǎn)值達9 000元;節(jié)瓜產(chǎn)量5 000 kg以上,以市場價格1.6元·kg-1計,產(chǎn)值達8 000元;仁東大蒜產(chǎn)量2 500 kg以上,以市場價格3.0元· kg-1,產(chǎn)值達7 500元;每667 m2年總產(chǎn)值2.4萬元以上。每667 m2年竹籬費用折算約1 300元,尼龍網(wǎng)及地膜約300元,化肥農(nóng)藥約3 000元,種子費用約1 200元,用工費用約2 600元,每667 m2年生產(chǎn)成本合計約8 400元,年純利潤約1.6萬元,效益顯著。
春植苦瓜2月上旬育苗,3月上旬移栽,5月上旬采收,7月上旬采收結束;夏植節(jié)瓜于7月上旬直播,8月中旬采收,9月下旬采收結束;秋冬植仁東大蒜于10月上旬播種,12月中旬陸續(xù)采收青蒜苗,也可收獲蒜頭。
2.1 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耐寒、適應市場需求的果實長圓錐形的苦瓜品種,如綠寶石、金天A-6、早豐3號等。
2.2 播種育苗 2月初,當氣溫達12℃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前先催芽,一般浸種10~12 h(小時)后,保濕放置在28~30℃的條件下催芽,2~3d(天)后,種子長出胚根3 mm 左右時即可播種。穴盤育苗,一般發(fā)芽種子按一粒一穴播放,覆上育苗基質,澆透底水,采取小拱棚蓋薄膜的方法進行 保溫。
2.3 整地定植 選擇前作是水稻或葉菜類的田塊進行整地并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溝施優(yōu)質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 kg以上或商品有機肥200 kg以上、三元復合肥(N∶P2O5∶K2O 為 15∶15∶15,下同)50 kg、過磷酸鈣50 kg,并與土壤充分混勻后深翻做畦,畦寬約1.3 m,溝寬約30 cm,整平畦面并充分濕潤土壤,然后覆蓋1.6 m 寬的黑色地膜,蓋膜后要求畦四周用土塊壓緊并在地膜中間隔一定的距離壓上一些泥土。
當幼苗4~5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一天澆足底水,并噴施1次56%嘧菌·百菌清水乳劑1 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采用雙行“品”字形種植的方法,定植于每畦的外側20 cm處,株距約1.5 m,每667 m2種植600~800株。
2.4 田間管理
2.4.1 水肥管理 利用地膜覆蓋栽培,前期一般不需根部追肥,抽蔓后以葉面追肥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機肥。結瓜期由于需肥量大,應進行根部破膜追肥,一般每隔6~8d(天)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15 kg、氯化鉀和尿素各5 kg。結果盛期每10d(天)噴1次漯豐王葉面肥(漯河市漯豐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600倍液,以滿足植株對養(yǎng)分的需求。春季雨水多,地膜覆蓋栽培土壤保濕效果較好,在雨水較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需澆水,若天氣較為干燥,則需在地膜上澆淋適當?shù)乃瑵B入植株根部,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結果期需供給充足水分,但又需防止?jié)穸冗^大引起病害。雨水多時,注意及時排水。
2.4.2 搭架引蔓,整枝打杈 當幼苗長到40 cm 左右時需搭架引蔓,搭架方法:每畦先搭“人”字架,“人”字架中間橫籬應距離畦面1.6 m以上,然后在每兩畦橫籬每隔1.0 m 左右放一竹籬搭成一個平棚,棚上用尼龍網(wǎng)(網(wǎng)口大小約25 cm×25 cm)連在一起以便苦瓜生長,搭架要力求牢固,以避免風吹倒塌而損傷瓜苗,影響產(chǎn)量。隨植株的生長進行多次綁蔓,上架后一般不再整枝,將1.0 m 以下未上架的側枝及時打掉,過密的和衰老的枝葉應及時摘除,以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2.5 病蟲害防治 苦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凰共】捎?8.7%烯酰嗎啉·吡唑醚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53%精甲霜·錳鋅(金雷)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80%氟嗎·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30%乙嘧酚磺酸酯·7.5%吡唑醚菌酯·12.5% 腈菌唑(天下無白)乳油1 000倍液,或30%醚菌酯·啶菌酰胺懸浮劑 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d(天)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瓜絹螟、蚜蟲、瓜實蠅等。瓜絹螟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施防治。防治瓜實蠅可采用性誘劑誘殺,每667 m2掛5個性誘器。
2.6 適時采收 苦瓜謝花后12~15d(天),瘤狀突起飽滿,果皮光滑,頂端發(fā)亮時為商品果采收適期,應及時采收。
3.1 清苗施基肥 7月上旬苦瓜采收結束后,將苦瓜植株連根拔起。然后每667 m2將商品有機肥200 kg、三元復合肥30 kg、過磷酸鈣50 kg、石灰30 kg混勻后施于每畦中間。
3.2 催芽播種 選擇高產(chǎn)耐熱的節(jié)瓜品種,如綠仙子、寶玉F1等,每667 m2用種量40~50 g。播前先曬種2~3 h(小時),用40~50℃的溫水浸種4 h(小時),洗凈種子后,用軟濕紗布將種子包好保濕,置于28~30℃溫度下催芽,待破殼露白后即可直播。亦為雙行“品”字形種植,株距70 cm左右,每667 m2植1 200株左右。
3.3 田間管理
3.3.1 水肥管理 夏季溫度高,直播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幼苗3片真葉時每667 m2淋尿素5 kg以促生長。植株綁蔓前在距苗10 cm處,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0 kg、尿素10 kg。進入開花結果期,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30 kg、氯化鉀5 kg。開始采摘后每7~10d(天)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0 kg、氯化鉀和尿素各5 kg。每采收3~4次瓜應及時噴施漯豐王葉面肥600倍液,或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等葉面肥以滿足植株對養(yǎng)分的需求。節(jié)瓜喜濕潤,整個生育期間畦面保持濕潤狀態(tài),尤其是開花結果后需水量較大,要適時灌水并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產(chǎn)量。雨后要注意及時排水,以防積水。
3.3.2 綁蔓整枝 當植株長到30 cm 左右高時要引蔓上架,并隨植株生長進行多次綁蔓。節(jié)瓜連續(xù)結瓜能力強,在主蔓結果前,應及時摘除基部1.0 m以下的側蔓,培育健壯的主蔓。主蔓坐果后,適當選留中上部強壯的側蔓,并在中后期適當摘除健壯側蔓上過多的雌花,以保證產(chǎn)量。此外還應將老葉、病葉摘除并集中堆埋處理。
3.4 病蟲害防治 節(jié)瓜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疫病、白粉病等。猝倒病可用70%敵磺鈉(敵克松)可溶性粉劑800倍液淋根,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疫病可用64%惡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烯酰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30%乙嘧酚磺酸酯·7.5%吡唑醚菌酯·12.5%腈菌唑(天下無白)乳油1 000倍液,或30%醚菌酯·啶菌酰胺懸浮劑1 500倍液防治;每隔5~7d(天)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施防治。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 + 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乳油800倍液防治。
3.5 采收 以收獲嫩瓜上市的,商品瓜成熟后應及時采收上市,以免影響下一個瓜的生長發(fā)育;以收獲老瓜上市的,可讓其在植株上充分老熟后再采收。
4.1 整地施基肥 9月下旬節(jié)瓜采收結束后進行清園并深翻土地,翻地前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 kg以上或商品有機肥2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過磷酸鈣50 kg。
4.2 播種 播種前,先進行蒜瓣選擇和分級,去除病蟲害侵染的蒜瓣,按大小分級播種。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條溝,將種瓣點播土中,播后覆土1.5 cm 厚,行距15 cm 左右,株距5~6 cm,每667 m2植3.5 萬株左右,用種量約70 kg。播種后蓋上稻草或其他保濕材料,以防止土壤板結,還可防止雨水將種瓣沖出來,然后澆透水。
4.3 田間管理 大蒜喜濕潤,秋季雨水較少,播種后要經(jīng)常淋水,出苗前每隔5 d (天)左右澆1次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利于出苗。齊苗后淺鋤一遍,以后看情況適當澆水,但切忌水多引起鱗莖破裂。當蒜苗2~3 葉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 kg,經(jīng)一個月蒜苗長出4~5片葉時施第2次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 kg,盛長期視蒜苗長勢施肥1~2次,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0 kg。生長期間結合中耕清除田間雜草。
4.4 病蟲害防治 大蒜蟲害較少,一般無需特別進行防治。病害主要有銹病、葉枯病、細菌性軟腐病等。銹病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 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葉枯病可用64%惡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細菌性軟腐病發(fā)病初期噴灑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或50%噻唑鋅·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每隔5~7d(天) 噴1次,視病情連噴2~3次。
4.5 采收 以收獲青蒜苗為主的,12月中旬青蒜苗長到約40 cm 高時即可陸續(xù)采收上市。以收獲蒜頭為主的,當蒜苗變黃,下部葉片枯死即可拔出曬干,過遲收獲會引起鱗莖破裂和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