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琴 (浙江省奉化市西塢中學 315505)
音樂《辛德勒的名單》是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樂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影視金曲》中的一個教學內(nèi)容,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的插曲與片尾曲。
反復聆聽著這段音樂,那緩緩流淌的旋律就如同一種深情地述說,將我深深的吸引,到底是怎樣的一段故事、怎樣的一種心境讓約翰·威廉姆斯用如此哀婉動人的音樂來配樂?我甚為好奇,終于迫不及待的走進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走進了那一段殘酷的歷史中。
電影中的故事發(fā)生在二戰(zhàn)期間(1939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一出關(guān)于猶太人的人間悲劇。當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tǒng)治下,黨衛(wèi)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tǒng)治,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如此沉重的歷史背景下,人們該憤怒吧?該控訴吧?該痛斷肝腸吧?但所有我們能想到的情緒發(fā)泄在《辛德勒的名單》音樂中都不存在,在英國管那略帶憂傷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在低音區(qū)第一次演奏出汲取了猶太民族音樂旋律特點的主題音樂,d小調(diào)的旋律,大五度、小六度、小七度的大跳譜寫出低回曲折的旋律,就如同人們起伏的心境,時起時落的迂回,而弓與弦的摩擦、撕扯所發(fā)出的連續(xù)長音更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內(nèi)心的那種飽含苦難、難以言喻的痛楚,將我們帶入到那段傷痛的回憶之中,那是整個猶太民族的苦難歷史,也是這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的心路歷程,音樂雖然很憂傷,但卻沒有憤怒、譴責與控訴,面對那一段錯誤的歷史,他們選擇了寬容與寬恕,這是一個民族的胸懷,何其寬廣博大!
主題的第二次出現(xiàn)為高八度反復,在第一次主題低回曲折、如泣如訴的映襯下,高八度的旋律哀而不傷,充滿了省思與緬懷的溫存氣質(zhì),那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對英雄的緬懷與感恩。誰是猶太人心中的英雄?辛德勒!在那個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辛德勒傾家蕩產(chǎn)買下了1200名猶太人的生命,這是冰冷的歷史中溫暖的一束光,他溫暖了戰(zhàn)爭陰影下那一顆顆凄涼的心,他使人性終于獲得了尊嚴,這是一種充滿酸楚的欣慰,音樂帶我見證了辛德勒的善良與人們的對他的懷念與感恩。
在主題第三次出現(xiàn)之前,由樂隊演奏的引子再度響起,小提琴在低音區(qū)繼續(xù)傾訴著,但此時的旋律打破了主題旋律平穩(wěn)單一的連續(xù)八分音符,大量附點音符、休止符的使用,密集的節(jié)奏型使音樂變得急促,讓那種包含苦難、難以言喻的激情在弓弦之間宣泄著,那是情緒的渲染,在這激情的旋律中有一些不斷上行的分解和弦,仿佛是一些不甘心,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奮爭與期盼,就猶如那些猶太人他們正奮力爭取著生存的權(quán)利,雖然艱難,但絕不曾放棄,而辛德勒的援手讓那個地區(qū)的猶太人滿懷希望,在快速的七連音上行旋律之后主題第三出現(xiàn)在a小調(diào)上,它在原有主題的基礎(chǔ)上有變化、有擴充,最后的收束由于有#G音的加入,給人以溫和、平實、深情、綿長的感覺,就如同影片最后那些獲得自由的猶太人手挽著手共同走向光明的前方,畫面由黑白漸變?yōu)椴噬粯?,所有的希望在最后都變成了現(xiàn)實,辛德勒在拯救了1200名猶太人性命的同時,其實也就托起整個猶太民族的希望,“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贝藭r的音樂成為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白。
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威廉姆斯用這一段婉轉(zhuǎn)動人的旋律向我們再現(xiàn)了猶太民族的苦難歷史,刻畫了這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何其珍貴的美好品德:有寬容、有善良、有希望,音樂在綿長、深情的小提琴聲中結(jié)束,但主題音樂中所蘊涵著的種種無法詮釋的深重的情愫卻久久難以讓人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