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金
(貴州省錦屏縣中醫(yī)醫(yī)院,貴州 錦屏 556700)
患者龍某某,女,29歲,婚后5年未育,曾于多家醫(yī)院就診,經中西醫(yī)治療未果。近2年在湖南湘雅醫(yī)院診斷為特發(fā)性女性不育癥,先后3次于該院進行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均未獲效。
2010年3月1日初診:患者13歲月經初潮,平素月經規(guī)律,每月一行。24歲結婚,末次月經2010年2月25日,經期4 d,量中等,色澤暗黑,伴少腹痛。癥見面色不華、舌質紫暗、脈沉細,辨證屬腎氣虧虛、沖任不固、瘀血阻滯,治宜培元固腎、調補沖任、活血化瘀。處方:紫河車(焙干打粉沖服)、三七粉(沖服)、土鱉蟲、桃仁、茯苓、香附各10 g,血蝎6 g,水蛭、全蝎各5 g,丹參12 g,蜈蚣4條,牛膝15 g,甘草3 g,黃芪30 g。水煎服每日1劑,囑其服藥至下次月經。3月30日二診:訴本次月經3月24日至3月29日,經行6 d無腹痛,初期經量多色黑、有塊,后3 d經量漸少、色漸紅,舌質暗紅、脈沉細澀。藥已中病,前方去水蛭加菟絲子、沙苑子續(xù)進,每日1劑。囑其1月后復診。5月1日三診:訴本次月經衍期未潮。觀其顏面、神色已充,診其脈雙尺已滑,查尿妊娠試驗陽性。1年半后特來告知已順產一子。
按:腎為先天之本、沖任之根,腎藏精,主生殖,胞脈系于中。《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本病例因腎氣虧虛、沖任失養(yǎng),加之瘀血阻滯胞脈,難以攝精受子,故發(fā)為不育癥。其中腎氣虧虛為本,瘀血阻滯胞脈為標。治療中應本著標本兼治的原則,用紫河車、菟絲子、沙苑子培元固腎、補調沖任;擬三七、土鱉蟲、蜈蚣、水蛭、全蝎等活血化瘀通絡;重用黃芪補氣行血、扶正以培元;香附、牛膝引諸藥歸經,諸藥合用共奏培元固腎、調補沖任、化瘀通絡之效。
患者楊某某,男,12歲,2009年4月20日來診。其父代訴患兒笑不休3個月,伴倦怠乏力、納差、失眠健忘、學習成績下降。癥見患兒神清,形體消瘦,面色萎黃,不時自笑,笑而無聲,笑容持續(xù)3~4 s自停,間隔10 s復笑,如此反復不休。舌質淡、脈細弱,辨證屬心脾兩虛,治宜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擬歸脾湯加味:人參、黃芪、遠志、白術、酸棗仁、遠志各9 g,龍眼肉、茯神、五味子各12 g,紫河車粉(沖服)、當歸各6 g,炙甘草、木香各3 g,水煎服每日1劑。服5劑后復診,無聲自笑已止,形神氣色稍復。藥已對證,守法守方繼續(xù)調治月余病愈,4年隨訪未發(fā)。
按:心者君主之官也,主藏神,精神之所舍。張介賓在《類經》中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tǒng)魂魄,兼賅志意。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庇终f:“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fā)?!庇纱擞^之,大凡喜怒笑罵能自主者,精神所舍也,不能自主者,精神失舍也;故《素問·調經論》云:“神有余則笑不休?!睂τ谛Σ恍葜C,古之醫(yī)籍多從痰、火、瘀邪論治。本案例表現(xiàn)為笑不休、笑而無聲,伴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納差,實乃心脾兩虛之證。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心之氣血無所充,心之氣血亦隨之而虛,心氣虛則不能攝其魂,心血虛則不能養(yǎng)其神,使君主之神浮之于面,故笑不休、笑而無聲。針對本病例心脾兩虛的病機,用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