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總是希望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然而,我們又總是發(fā)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仔細研究課堂,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們尚不能根據(jù)課標的要義確立清晰的教學目標,理不清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之間的關系;或是籠統(tǒng)定位教學目標,或是教學目標落實偏執(zhí),抑或是目標缺失文化意識,要不就是教學目標設置過于均衡。教師以“教”為中心,缺乏“以學定教”的教學意識,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筆者以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梳理出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目標確立的常見問題,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拋磚引玉。
一、教學目標定位籠統(tǒng)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的是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忽視了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教學目標的確定較為隨意,教學目標只是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存在。
案例一: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A
知識目標
(1)掌握相關單詞,做到聽、說、讀、寫“四會”。
(2)掌握基本句型并能進行替換練習。
能力目標
(1)學生能進行初步的讀寫訓練。
(2)能利用所學知識,根據(jù)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進行對話表演。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簡單、籠統(tǒng)。教師籠統(tǒng)地表述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對聽說讀寫的要求含糊,沒有明確的要求。因為簡單籠統(tǒng),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無“標”可依,教學過程勢必隨意,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也因為簡單籠統(tǒng),教師對學生的學情缺乏針對性研究,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學,教學效果勢必低下。
策略一:基于學生實際,落實教學目標
A板塊的主題是“談論家務”,通過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 am doing...”展開語言交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可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能四會掌握單詞morning, home, help, maths, sleep, jump, walk,并能在情景中準確運用。
(2)學生能三會掌握單詞:housework, at home, ring, sweep, floor,homework, help...with, See you, stand, sit,wash clothes,并能在情景中準確運用。
(3)學生能初步了解、掌握打電話用語:Hello, is that ...?Yes, speaking.
(4)通過閱讀,學生能初步認識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和現(xiàn)在進行時。
當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后,教師就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關于“談論家務”為主題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理解現(xiàn)在進行時,能就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Im sweeping the floor./Im cleaning the desks”等進行練習和運用。
在教學中,凡是基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目標,學生能通過努力輕松達標;凡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也總能比較容易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目標落實偏執(zhí)
在教學中,學生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下學習、交流,然而機械地重復,一味在教師的要求下完成“規(guī)定動作”,學生就會興趣索然。
案例二: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6 A PE lesson A板塊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讀單詞time, left, right, touch, arm, hand, leg, foot。
(2)通過學習,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讀和運用日常交際用語以及句型:
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 Now, listen carefully. Jump up and down. Do this... times. Now, stand up ,everybody。
(3)通過學習,學生能用日常交際用語和相關詞匯完成“按指令做動作”。
本課時比較正確地確立了教學目標,然而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在特定的場合下落實教學目標。教師選擇在教室進行課堂教學,阻礙了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如學習體育課上的一些指令語,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等,如果只是單純地看圖、朗讀,就無法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學生已經(jīng)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做起了“體育運動”,教師控制不了教學現(xiàn)場,教學目標就無法落實。
策略二:依托學生情感,落實教學目標
本課的話題是用英語“上體育課”,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按指令做動作”這個語言項目。體育課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體育活動也是學生最樂于參與的活動。教師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需求,投其所好,不必煞費苦心組織教學,琢磨教學手段,而應巧妙地利用學生資源,使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實際在實踐中落實,教學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如教師可選擇早晨第一課,進行本課學習。第一課,操場閑置,比較安靜,利于學生傾聽;學生在操場上課,比較新奇,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操場空間大,便于學生“按指令做動作”:Stand in a line. Lie on your back. Turn left/right. 在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學生興致盎然,學習有成效。
在教學中,能用直觀教具或肢體語言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直觀情景落實教學目標,切勿一味地使用多媒體去落實教學目標。只有當直觀教具或事物無法創(chuàng)設有效情景時,媒體教學才參與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落實教學目標。endprint
三、教學目標缺乏文化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英語學習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課標指出:文化意識目標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因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英語知識與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案例三 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BCD板塊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四會掌握單詞:China,Chinese,English, Japanese,F(xiàn)rench。
(2)通過學習,學生能三會掌握單詞:Japan,Australia,Australian, France。
(3)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句型: 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Do you speak...?Yes, I do. /No,I dont。
本課時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但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的確定缺失了文化意識。有的教師質(zhì)疑:“就這么簡單的語言材料,如何設置文化意識目標?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文化意識目標的設置?” 可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是停留在憑感覺完成教學任務的階段 ,沒有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多元需求。
策略三:基于語言材料內(nèi)容,落實文化目標
在案例三中,盡管本課時語言材料簡單,但是包含著幾個國家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在確定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同時,確立文化意識目標,即“通過學習,學生能具有一定的愛國情懷,初步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識。以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盡管不是每節(jié)課都能夠有文化意識目標,然而對于文化意識特色突出的語言材料,教師應該進行文化意識目標的界定。教師不能因為語言材料簡單而忽視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目標。語言學習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2011課程標準)。教師應該盡可能挖掘語料中含有的隱性文化意識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初步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化觀。
四、教學目標設置均衡化
案例四 牛津小學英語 6A Unit 3 It was there A 文本
鞏固練習
練習:Read and fill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使語段完整。)
It is ______ Day. All the students are very _____.Su Hai and Su Yang are watching the ______ ______.Su Hai wants to _____ some _____.
She is ____ _____her camera.But she cant _____it. It _____in her bag a moment ago.But it _____there now. It ____in Su Yangs bag...
本練習設置具有達成目標的意義,但作為針對所有學生的統(tǒng)一練習,顯然此練習設置太過于均衡,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求學生在初步了解文本的基礎上,完成缺詞填空,在初讀文本的基礎上,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少數(shù)優(yōu)等生或許能夠達成目標。 “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不但不能幫助學生落實學習目標,相反會使部分學生喪失積極性,導致練習無效。
策略四:關注學生差異,落實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英語課程應該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fā)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差異,分層設計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或許能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確立教學目標,重點考慮“怎樣用教材教”“教什么”“教得怎樣”,思考學生“學什么”,觀察學生“學得怎樣”的問題。如果教師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規(guī)律確立教學目標,就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課堂才能真正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教學質(zhì)量才會穩(wěn)步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