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稱與陳述的關系研究*
      ——從人稱和“了2”的搭配談起

      2014-01-23 02:33:34李雙劍陳振宇潘海峰
      當代修辭學 2014年6期
      關鍵詞:第二人稱陳述句人稱

      李雙劍 陳振宇 潘海峰

      (1、2復旦大學中文系,上海 200433;3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 200092)

      提 要 人稱和“了2”的搭配問題實質是人稱和陳述句的關系問題,陳述句對人稱的制約導致了人稱和“了2”的搭配受限,“了2”的使用與人稱無關。陳述句中不同人稱主語句在自由度上有“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這樣一個序列,但也存在著語體差異。

      一、引 言

      樂耀(2011)(以下簡稱“樂文”)從人稱和“了2”的搭配著手研究了漢語傳信范疇在話語中的表現,認為不同人稱和“了2”在話語中與傳信語的使用規(guī)律如下:1)“了2”偏愛出現在句法語義上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句子之中;2)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數量要比其他人稱多;3)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偏愛主觀傳信語而第二、三人稱偏愛客觀傳信語。樂文雖然是通過一定規(guī)模的真實語料對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與傳信語的使用情況進行的定量考察,但結論可能似是而非,規(guī)律1)和2)的可否成立值得討論。我們認為,人稱與陳述句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問題,“了2”的使用與人稱無關,與傳信語也無關,人稱整體上也與傳信語無關。

      本文擬先指出樂文研究中的問題,再在前人時賢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的看法。

      二、樂文存在的問題

      在討論之前,先看一下現代漢語中的“了1”和“了2”的區(qū)別。根據北大版《現代漢語》(重排本),動態(tài)助詞“了1”和語氣詞“了2”讀音相同,都是輕聲(·le),但“了1”只能放在動詞和形容詞之后,“了2”不受此限制;“了1”只在句中出現,“了2”只在句尾出現;“了1”表示完成,“了2”表示變化,即一種新的情況的發(fā)生或出現。本文所談的就是語氣詞“了2”。

      1.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

      樂文一開頭就說“‘你去商店了’要想獨立成為陳述句很難”、“‘你去商店了’不成立”。我們則認為“很難”和“不成立”區(qū)別重大,就在樂文檢索到的“了2”出現在不同人稱主語句的1961個句子中,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有119句,占6.1%①,盡管比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1212句,61.8%)和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630句,32.1%)低不少,但并非“不成立”。

      從樂文的統(tǒng)計以及我們自己的觀察看,“你去商店了”可以成立,只是需要條件。首先是與不同的語體有關,其次是在一定的語體中要分獨立句和非獨立句兩種情況。獨立句是后面沒有后續(xù)句,直接以句號、問號或感嘆號等結尾的句子,非獨立句則是后面還有后續(xù)句。例如:

      (1)你們“害得”我們快要昏倒了!

      (2)你太累了,別這么拼命地飛,要注意身體。(王朔《空中小姐》)

      (3)你太執(zhí)著了,這樣對你不好。(王朔《過把癮就死》)

      (4)你已經嘗到甜頭了,不是嗎?(老舍《鼓書藝人》)

      (5)“你又想家了,父親!”馬威在火旁烤著手說。(老舍《二馬》)

      (6)你入過獄了,見過了死亡,即使你不能幫助我,可也不會勸阻我了?。ɡ仙帷端氖劳谩罚?/p>

      以上例句說明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很難”或“不成立”都有問題,只能說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頻率低一些,成立需要條件,至于為何如此,樂文有解釋,下文我們也會討論到。

      2.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

      樂文統(tǒng)計的“了2”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使用頻率情況,我們列表如下:

      表1:“了2”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使用統(tǒng)計

      按照“了2”出現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次數和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

      Ⅰ 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61.8%)>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32.1%)>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6.1%)

      樂文進一步觀察發(fā)現,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了2”句所傳達的信息有很多是和第一人稱話主“我”相關聯(lián)的。統(tǒng)計數據見表2:所謂“相關聯(lián)”指的是“這些‘了2’句所傳達的信息有很多都關涉到第一人稱話主‘我’,都是與‘我’相關的人、事等信息。”所舉例子如下:

      (7)我們年級打架厲害的全集中到我們班了。(主語)

      (8)這個家再也容不下我了。(賓語)

      (9)對我來說,這已經很好了。(狀語)

      以上是樂文所說的顯性的關聯(lián)的例子;隱性的關聯(lián)的例子如:

      (10)一退休沒幾個月就生了小孫女兒,小孫女兒三歲多了。(第一人稱話主“我”的小孫女)

      根據這種相關聯(lián),樂文認為,“了2”偏愛出現在句法語義上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句子之中。我們認為沒有進行量化考察就得出這一規(guī)律有些武斷。根據表1和表2,我們也可以大致算出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了2”句的數據,計算方式如下表:

      表3: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了2”句數量統(tǒng)計

      樂文沒有算上隱性的關聯(lián),所以表2相應的數據前用了大于號“>”。由于第二人稱“了2”句總數(119個)和第三人稱“了2”句總數(1212個)都是有限的,隱性的關聯(lián)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一個不太準確的辦法是根據表3的數據估算。按照這一方法,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了2”句百分比實際上會超過40.0%,但也不可能遠大于這個百分比。這樣,到底是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了2”句總數多還是不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第三人稱“了2”句總數多,沒有實際數據的情況下,就很判斷。所以,我們認為規(guī)律1)不一定正確。

      3.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使用的傳信語

      樂文統(tǒng)計了傳信語在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的使用頻率,他發(fā)現在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使用傳信語的頻率不一樣,統(tǒng)計表如下:

      按照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傳信語的使用數量和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

      Ⅱ 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11.6%)>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9.0%)>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6.7%)他得出的結論是:“第三人稱關涉他人信息的句子使用傳信語的比率最高;而第二人稱關涉受話信息的句子使用傳信語的數量最低,其次是第一人稱關涉話主自己信息的句子。”這也就是規(guī)律2)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數量要比其他人稱多。我們則認為人稱與傳信語無關,他所得出的這個結論表面上是正確的,但傳信語在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的使用差別并不明顯,11.6%(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9.0%(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和6.7%(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三個數據間尤其是11.6%和9.0%兩個數據間差別并不是太懸殊。

      聯(lián)系到樂文統(tǒng)計的“了2”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使用頻率情況,我們對比表1和表4或Ⅰ式和Ⅱ式,就會發(fā)現,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傳信語的使用頻率與“了2”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使用頻率高低一致,換句話說,“了2”在不同人稱主語句中的使用頻率決定了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傳信語的使用頻率。因為傳信語可以用在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傳信語的小類有使用上的差別),所以我們說人稱與傳信語無關。

      4.“了2”與信息知曉度

      樂文引用了Kamio(1997)的看法,來說明信息傳遞/接收者和信息知曉/未知者并不是一種對應關系,可表示如下圖:

      圖1:信息傳遞與信息知曉之間的關系

      也就是說,“作為信息傳遞者的話主并不總是信息的權威知曉者,只有當信息是關涉自己的或者是與自己有密切關系的,這時他才是真正的信息知曉者。同樣,作為信息接收者的受話也并不總是被動接收未知信息,當話主的信息是關于對方受話的或者是一些常識性信息,這時受話就是權威的信息知曉者?!?/p>

      樂文認為“了2”的使用與信息知曉度相關,這一觀點在深層次上說同樣有問題,因為這其實是人稱對陳述句的制約問題。樂文統(tǒng)計出了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61.8%)>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32.1%)>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6.1%)這樣一個序列,但又認為“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因為“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了2’句所傳達的信息有很多是和第一人稱話主‘我’相關聯(lián)的”。我們的看法是,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61.8%)>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32.1%)>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6.1%)這樣一個序列雖然表面符合語言事實,但也只是一個表象,“了2”的使用與人稱無關。

      我們認為話主和受話交談時,用不同人稱主語陳述句(包括“了2”句)會形成一個有級差的信息知曉度,話主“我”沒有受話“你”對受話本人了解得多,這樣話主就不會輕易用第二人稱主語陳述句(包括“了2”句)。話主“我”對話主本人一般比別人了解得多,但對自己確定的事情不一定說出來,所以話主也不會輕易用第一人稱主語陳述句(包括“了2”句)。例如,張三和李四吃過飯從餐廳出來,張三不會簡單地對李四說“你吃過飯了”,張三和李四分開后也不會自言自語地說“我吃過飯了”,在他們看到王五也從餐廳出來時,張三就可以對李四說:“他吃過飯了?!?/p>

      但是,如果需要第二人稱主語陳述句(包括“了2”句)提供背景信息時,第二人稱主語陳述句(包括“了2”句)的使用就很自由,比如還是上面的那個場景,張三就可以對李四說:“你吃過飯了,回宿舍休息吧,我還要去超市一趟。”這樣的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就很自然。

      以上我們從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使用的傳信語和“了2”與信息知曉度等四個方面討論了樂文所得出的兩個規(guī)律:“了2”偏愛出現在句法語義上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句子之中;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數量要比其他人稱多。語言事實及分析證明,這兩個規(guī)律都有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陳述句對人稱的語用制約。相關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人稱與陳述句

      實際上,從更廣的視角來看,我們認為人稱和“了2”的搭配問題是人稱和陳述句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陳述句對人稱的制約導致了人稱和“了2”的搭配受限,但人稱和“了2”則沒有直接的關系,而傳信語是更外圍的成分。

      1.前人相關研究

      日本學者仁田義雄(1997)研究了日語中陳述句(包括現象描寫句和判定句兩類)的人稱限制,認為日語的現象描寫句主語基本上只限于第三人稱名詞,表示說者的第一人稱名詞和表示聽者的第二人稱名詞不能出現在主語位置;日語的判定句的主語可以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名詞,而第二人稱名詞較難出現。也就是說,日語中陳述句的人稱主語在自由度上表現為如下序列: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

      邱明波(2010)觀察到人稱代詞的不同對疑問和陳述系統(tǒng)都會產生影響,也就是“言者信息疑問與聽者信息陳述的不對稱”,例如,“你已經來了?!薄ⅰ拔乙呀泚砹??”等句子陳述或疑問都受限,他把前一種稱為“聽者信息陳述句”限制,而后一種稱為“言者信息疑問句”限制。他認為造成這種不對稱的原因是“現實與非現實”。具體來說就是,“你太累了、你是復旦的學生、現在你不在家里”等都是聽者現實信息,因為它們一般不能與聽者非現實標記“依你看1”搭配,而它們正是構成一般陳述句受限的一類,所舉例子如下:

      (11)a??依你看,你太累了。

      b??依你看,你是復旦的學生。

      c*依你看,現在你不在家里。(轉引自邱明波2010)

      (12)a?你太累了。

      b?你是復旦的學生。

      c??現在你不在家里。(轉引自邱明波2010)

      并且他歸納出了兩條聽者信息陳述句的基本規(guī)則:

      聽者信息陳述句的基本規(guī)則Ⅰ:言者一般不會陳述聽者現實性信息,但可以自由地陳述聽者非現實性信息。

      聽者信息陳述句的基本規(guī)則Ⅱ:當言者有特殊交際目的時,在特定的修辭動因驅動下,可以采用修辭手段陳述聽者現實信息。

      他考察了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3000條聽者信息陳述句,其中聽者現實信息陳述句占15.2%。他認為的修辭動因包括打招呼、引出話題、評價與表明態(tài)度、確認并形成旁證、提醒與勸告、辯駁與解釋等,對于每一種動因,我們各轉引他的一個例句:

      (13)你在吃飯呀!

      (14)(洪秀鳳家)被臺風刮得支離破碎,瓦礫遍地。溫家寶心情沉重地對洪秀鳳說:“你受災了。北京的中央領導都關心你們,都惦記你們?!保ㄞD引自邱明波2010)

      (15)請了哪些客人,備了哪些菜。宋濂一一照實回答。明太祖笑著說:“你沒欺騙我?!痹瓉恚翘焖五ゼ艺埧偷臅r候,明太祖已暗暗派人去監(jiān)視了。(轉引自邱明波2010)

      (16)不是很大的生意,他讓我參與只是讓我長些經驗罷了。公司倒閉了,你知道我干得怎么樣了。但我得到很重要一個教訓。我本質上不是個很強硬的人……(轉引自邱明波2010)

      (17)范仲淹勸他說:“你現在是個將官了。做將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只靠個人的勇敢是……”(轉引自邱明波2010)

      (18)“你說你減肥了?可是,你胳膊又粗了一圈?!保ㄞD引自邱明波2010)

      朱敏(2007、2008、2012)按照謂語性質分類詳細考察了第二人稱主語對陳述語氣的制約,認為第二人稱陳述句主語是有標記人稱,第二人稱主語陳述句受到相當普遍的限制,相關因素包括:個人已知信息與未知信息、客觀信息與主觀信息、共同信息和個人信息、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意志性行為和非意志性行為、過程時狀和非過程時狀;她認為謂詞性成分與上述制約因素的相關項越多,相關性越強,第二人稱陳述句受到的制約越大。根據她的研究,受限制第二人稱陳述句在如下的語境中可以合法使用:(a)單獨成句,有特殊的語用含義。如“你是個男人。”(b)有后續(xù)句。如“你是個男人,應該養(yǎng)家糊口?!保╟)加上主觀性成分。如“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升初中不叫升,叫考。)”(d)特殊的話語位置。如“A:昨天晚上夢見我媽媽了。B:你想家了?!绷硗猓J為三種不同人稱在陳述語氣中所受的限制不同,在受制約性上表現為如下序列:第二人稱>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她的這個觀察結果與樂文的三種不同人稱“了2”句的使用頻率由高到低,即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61.8%)>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32.1%)>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6.1%)具有一致性,也與上面我們提到的仁田義雄對日語陳述句人稱限制情況一致。

      通過本部分的分析,我們看到,在陳述句中無論是漢語還是日語,句子成立是否首先都與人稱有重大關系,在自由度上都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所以,第二人稱主語陳述句的成立不是句法問題,而是修辭或語用問題。

      2.分語體考察

      盡管陳述句中不同人稱主語句在自由度上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這樣一個序列,但還是存在著語體差異。例如,對話語體、敘述語體、操作/說明語體中不同人稱主語句在自由度上可能存在差異②。為研究這種可能存在的差異,我們選取小說《頑主》(約3萬字)進行統(tǒng)計,如下頁表5所示。由于操作/說明語體中一般不出現人稱主語,我們不再具體說明。

      《頑主》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的小說,自然小說里有大量“我”做主語的句子,并且第一人稱主語句的數量大于第三人稱主語句的數量。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小說敘述部分,三種不同人稱做主語的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對話部分依次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敘述+對話部分依次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

      表5:小說《頑主》不同人稱主語句數量統(tǒng)計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是敘述語體還是對話語體,第二人稱主語句的數量均遠小于第一人稱主語句和第三人稱主語句,尤其是在敘述語體中,第二人稱主語句的使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幾乎都只出現在對話語體中。

      四、人稱與“了2”

      上面我們指出,人稱與“了2”的關系其實是人稱與陳述句的關系。我們認為人稱與“了2”的關系是人稱與陳述句的關系的一個特例。關于“了2”的性質,樂文介紹了幾種語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劉勛寧的申明語氣說(1990)、吳果的主觀性用法說(2007)以及王洪君等的“了2”與話主顯身的主觀近距離交互式語體說(2009)等。我們認為,問題可能沒那么復雜。朱德熙(1982)認為語氣詞“了”表示新情況的出現,《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1999)對“了2”的釋義是:“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tài)出現了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有成句的作用?!逼鋵崱傲?”的這兩種解釋大同小異,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的《現代漢語》(2007)、北大版《現代漢語》(2004)和邵敬敏主編的《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2007),都認為“了2”主要用于陳述語氣或祈使語氣。和用于祈使語氣相比,“了2”當然用于陳述語氣更經常些。

      陳述句中當新情況的出現或事態(tài)出現的變化是涉及自身時,話主具有最高的信息知曉度,可以用“了2”;但是上文我們分析到,話主“我”盡管對話主本人一般比別人了解得多,但對自己確定的事情不一定說出來,所以話主也不會輕易用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當說話人所傳遞的“新出現”的信息是關涉第三人稱時,那么話主對信息可能具有稍低的知曉度,這時當然也會用“了2”。話主“我”一般來說當然沒有受話“你”對受話本人的“新出現”的信息了解得多,這樣話主就不會輕易用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由于陳述句中人稱在自由度上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當陳述句尾是“了2”時,我們認為人稱在自由度上依然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這實際上與樂文的統(tǒng)計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種關系:陳述句中人稱的自由度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陳述句中人稱主語“了2”句自由度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也就是說,陳述句中人稱的自由度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就必然可以得出陳述句中人稱主語“了2”句自由度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所以我們說人稱與“了2”句的關系是人稱與陳述句的關系的一個特例。

      事實上,不同的人稱在不同的句類中作主語時的自由度是不同的。作為對比與測試,下面我們看一下第一人稱主語“我”與疑問詞“嗎”的共現問題。

      陳振宇、陳振寧(2009)提出了關于疑問的基本規(guī)則:說話者一般不會問他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說話者有特殊交際目的時,可以問他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邱明波(2010)也有類似的看法,提出了言者信息疑問句的兩個基本規(guī)則:言者一般不會詢問言者現實性信息,但可以自由地詢問言者非現實性信息;當言者有特殊交際目的時,在特定的修辭動因驅動下,可以采用修辭手段詢問言者現實信息。朱敏(2012)也認為“我”主語是疑問句的有標記主語,“‘我’主語在疑問語氣中受到廣泛的限制?!彼麄兊挠^點基本一致,就是第一人稱“我”一般不作為疑問句的主語,但在適當的語用條件下也是可以作為疑問句的主語的。

      邱明波(2010)考察了3000條言者信息疑問句,其中“反問”、“設問”、“自我疑問”和“遺忘而詢問”的句子分別占25%、8%、6%和1.3%,合計是言者現實信息疑問句40.3%。與第二人稱與“了2”句有對比性的是“自我疑問”和“遺忘而詢問”的句子。如:

      (19)我還著相嗎?心里還有東西嗎?好的善的境界來了,我還喜歡、動搖嗎?(轉引自邱明波2010)

      (20)老板娘說:“謝謝你買了我那最貴的布!”小何愕然:“我買了你那些布?哦,哦……”(轉引自邱明波2010)

      可以確定的是,第一人稱主語“我”與疑問詞“嗎”共現的句子數比例肯定小于7.3%,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說,第一人稱主語與疑問詞“嗎”共現的句子、第二人稱與“了2”句共現的句子都是數量極少的、有標記的、需要特殊語用條件才可以成立的句子。

      五、傳信語在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中的作用

      樂文統(tǒng)計了不同人稱“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類型,見表6:

      表6: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類型統(tǒng)計

      我們同意樂文對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比第一人稱使用的數量多的原因,即“在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中常常會使用傳信語說明信息的來源和可靠性,這也符合言語交際中合作原則的質的準則: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币餐鈽肺膶Φ谝蝗朔Q主語“了2”句偏愛主觀傳信語而第二和三人稱偏愛客觀傳信語的原因,即“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所關涉的是話主自己的信息,雖然他自身就是信息的權威知曉者,但是仍然可以使用加強確信度的傳信語來增加信息的可靠度……而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偏愛使用‘證據推斷’類傳信語是因為它們所關涉的信息一般都是和話主不太知曉或不相關聯(lián)的,需要通過一些證據推理獲取?!蔽覀円a充的是,傳信語在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成句中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朱敏(2012)認為受限制第二人稱陳述句在四種語境中可以合法使用,其中一種是“加上主觀性成分”。她所說的“主觀性成分”主要指助動詞“可能”、語氣副詞“大概”等以及語氣詞“吧”等。當然,朱文所說的主觀性成分與樂文的傳信語并不完全一致,有交叉之處。實際上,主觀性成分是一個范圍更為寬廣的概念,傳信語應該說是主觀性成分的一類。主觀性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使第二人稱主語“了2”成句,當然傳信語也可以使第二人稱主語“了2”成句。

      六、結 語

      我們多方面分析了第二人稱主語“了2”句、第一人稱主語“了2”句、不同人稱主語“了2”句中使用的傳信語和“了2”與信息知曉度等,認為樂文所得出的兩個規(guī)律(“了2”偏愛出現在句法語義上和話主第一人稱相關聯(lián)的句子之中;第三人稱主語“了2”句使用傳信語的數量要比其他人稱多)值得深入商討。實質上,人稱和“了2”的搭配問題是人稱和陳述句的關系問題,人稱對陳述句的制約導致了人稱和“了2”的搭配受限,也就是說,人稱與“了2”句的關系是人稱與陳述句的關系的一個特例,所以“了2”的使用與人稱無關。陳述句中不同人稱主語句在自由度上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這樣一個序列,但也存在著語體差異。傳信語是更外圍的成分,但很重要,在適當的語境中具有使第二人稱主語“了2”成句的作用。

      注 釋

      ①其統(tǒng)計方法是用檢索工具自動檢索“了?!焙汀傲?!”,從中各選取1000條,共約174827字符(不計空格)。

      ②例句后面沒有注明的,均來自樂耀(2011)。

      ③此處我們參照了Longacre(1983)對語體的劃分。

      猜你喜歡
      第二人稱陳述句人稱
      詞句練習
      滿文簡單句式之陳述句
      滿族文學(2022年1期)2022-01-21 21:19:30
      類型學視角下的韓漢第二人稱對應情況研究
      拼圖
      中國年輕用戶在網絡聊天環(huán)境下第二人稱的使用探析——以線上“你”和“您”的使用為例
      西夏語陳述句到一般疑問句的轉換方式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34
      淺談韓語第二人稱的分類、用法及使用范圍
      陽高方言的人稱代詞
      廣告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充實研究
      言者信息疑問句與聽者信息陳述句
      當代修辭學(2010年6期)2010-01-21 02:28:06
      商河县| 岳普湖县| 舟曲县| 邳州市| 沈丘县| 张家口市| 平阳县| 郸城县| 尤溪县| 蓬安县| 辰溪县| 乌拉特后旗| 通山县| 澳门| 汾西县| 广州市| 泸西县| 东兰县| 天柱县| 中方县| 兴隆县| 克拉玛依市| 怀安县| 五台县| 襄垣县| 佛坪县| 衡南县| 宜章县| 保靖县| 浠水县| 新化县| 阿拉尔市| 株洲县| 诸暨市| 修水县| 论坛| 施甸县| 新民市| 古蔺县| 景东|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