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圍巾手套有講究
圍巾、手套、口罩在冬日里御寒必不可少,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健康隱患。
圍巾大多是用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很容易脫落,如果清洗不干凈,還會附著大量的灰塵和細菌。有些人為了保暖常把圍巾將嘴巴和鼻子一塊兒包上,這樣,脫落的纖維以及灰塵、細菌等很容易被人吸入體內(nèi),從而誘發(fā)呼吸道疾病。
手套也是冬天必需之物,但如果戴得過緊,不僅不保暖,還會影響手部的血液循環(huán),引起皮膚干燥、過敏等皮膚問題。同時,手套還應專人專用,以避免傳染手癬、疥瘡等皮膚病。
人的鼻黏膜內(nèi)有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對吸入的冷空氣有加溫加濕作用,使吸入冷空氣在進入肺部時,可接近于人的體溫,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因此得到鍛煉。假如長期戴口罩,鼻腔以及整個呼吸道接觸不到冷空氣的刺激,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反而更容易感冒。此外,口罩戴上一段時間后,會攜帶很多外界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染物,吸入肺部同樣會誘發(fā)呼吸道疾病。
(摘自《大眾衛(wèi)生報》 文/彭永強)
按摩頸部時別低頭
作為一種自我保健手段,每天拍打頸部,捏拿頸后肌腱,對緩解脖子疼痛有良好效果。但大多數(shù)人捏拿后頸肌腱時,常采取立正姿態(tài),頭朝前低下,然后用左右手輪換捏脖子,卻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理想。其實,這個姿勢是不對的。
專家指出,捏拿后頸肌腱時,應頭向后仰,將腹部挺起,上身盡量朝后傾斜,整個身體成“弓形狀態(tài)”。此時,后頸部的肌腱完全處于松弛狀態(tài),用手捏拿時可起到“鞭辟入里”的作用。若是頭朝前低下,后頸肌腱緊繃,再怎么使勁都難“深入”其中,自然也達不到放松效果。
(摘自《中國老年報》 文/梅承鼎)
糖友做運動 小心低血糖
運動對糖尿病有積極治療作用,但是,不恰當?shù)倪\動也會帶來風險。醫(yī)生表示,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呼吁糖友每天堅持走6000步,可以幫助糖友更好地控制血糖。
散步是最好的運動
運動可提高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增強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促進糖、脂代謝,改善心肺功能,減輕體重,增強體質,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狀態(tài),有助于降血糖、血脂、血壓。適時進行戶外運動,最好選擇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車、體操、太極拳等。中老年人最好的運動方式就是慢步走,堅持每天走6000步,既簡單又方便,又可減少爬山或上下樓梯對膝關節(jié)的損傷。有研究指出,散步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糖友不能單純地把散步理解為減肥運動,散步是具有醫(yī)學意義的。也就是說,讓糖友每天“服”兩次、每次30分鐘的散步“藥丸”,就能產(chǎn)生相應的醫(yī)療效果。
注意時間
最好選擇在飯后1~2小時開始做運動,因為在血糖上升時,運動有利于降血糖、調(diào)血脂,保護胰腺功能。但要注意因人、不同食物而異,進食油脂、蛋白多者,運動時間可適當后推。頻率為每周3~5次,每次運動時間30~60分鐘為宜(包括準備和放松時間),也可每次為20~45分鐘,運動過程中可有1~2次的休息時間。傍晚餐后運動優(yōu)于清晨運動,因為早晨基礎血壓較高、腎上腺素分泌多,心臟病患者易發(fā)生意外。強度為運動后微微出汗,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
運動時隨身帶糖
糖友要小心運動后低血糖的發(fā)生。不宜在服藥后血糖下降的時候去運動,因為運動后血糖還會下降,運動時間不科學可能會帶來低血糖的風險,餐后60~120分鐘鍛煉最佳。
糖友血糖調(diào)控能力差,血糖波動性很大,運動后很可能發(fā)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可能發(fā)生暈倒等風險。運動應該循序漸進,做好準備活動后逐漸提高運動強度以免血糖波動過大,運動前準備一點糖果或餅干,如果運動時或運動后出現(xiàn)心慌、眼睛睜不開、出冷汗等低血糖前兆時應立即補糖。
并不是所有的糖友都能進行運動鍛煉,在某些情況下,要禁止進行運動鍛煉,例如血糖過高、胰島素用量過大、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后未進餐及眼底病變嚴重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要注意運動不要太過激烈,應根據(jù)患者年齡及健康狀況堅持長期的有氧運動。
(摘自《大河健康報》 文/余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