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姑娘一曲醇厚蒼涼的歌謠,讓大涼山這方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再次走入我們的視野。火焰一樣熾烈的百褶裙,月亮一樣柔美的瓦拉,蒼穹一樣神秘的漆器紋樣……縱貫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涼山,世代繁衍生息一個崇尚火的熱情民族——大涼山彝族,也哺育著最古樸、濃郁、獨特的彝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
閉塞與貧窮使美麗的大涼山手工技藝一度被遺忘在角落。走至今日,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使越來越多的族人出走異鄉(xiāng),民族文化、民間工藝慢慢衰退,有的甚至已經人走藝絕……
今年7月,古老的大山走來幾位“特別”的年輕人,他們用近一個月時間,出入一個個彝族村寨,探訪民間手藝人,與當?shù)匾妥謇险吆臀幕瘜W者攀談,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下彝族服飾、刺繡、銀飾、漆器、植物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從“月城”西昌出發(fā),踏著昔日的“南方絲綢之路”,昭覺的千古一衣、布拖斑斕的百褶裙、喜德制漆器家族、再到甘洛遠逝的月琴聲,他們一路打撈起“遺失的美好”。
西昌河堤邂逅的制銅老人一句輕描淡寫的“沒人看得起我們”,說出了當?shù)厥炙嚾丝酀男穆?。收藏彝族民間工藝品的漢族老板、傳承銀飾香火的勒古一家、月琴老人瓦爾大爺……一個個默默堅守的手藝人,他們背后的故事和生存狀況,反映出當下涼山彝族手工藝傳承的現(xiàn)狀和面臨的種種困難。手工藝如果沒有傳承人就會面臨這種技藝的消亡,所以最難的就是活態(tài)保護與傳承,涼山彝族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不可避免地陷入這種境況中?!拔抑肋@些東西的價值,我希望懂的人去欣賞它的價值?!苯柽@場“大涼山彝族手工藝之旅”,我們希望引起各界對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的關注,對其實施正確的保護,讓其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