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CT與MRI兩種檢測手段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98髖)確診為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對其進行l(wèi)、2、3、4期CT及MRI影像診斷,探討其診斷準確率及臨床表現(xiàn)。 結果 檢測1~2期敏感性CT為62.5%(15/24),MRI為87.5%(21/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0,P < 0.05)。總體敏感性、單一囊變上兩種檢測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骨小梁結構模糊CT檢出率為8.3%(2/24),MRI檢出率為70.8%(17/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3,P < 0.05)。 結論 在檢查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診斷中,MRI在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率高于CT,在早期的細微的骨小梁結構模糊的診斷率方面,MRI顯著高于CT,MRI用來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股骨頭壞死;CT;MRI;早期診斷
[中圖分類號] R681.8;R4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1-0090-02
股骨頭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多種病理原因引起的股骨頭血運障礙,是骨科領域常見且難治性疾病之一[1];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有骨細胞脂肪變性學說、脂肪栓塞學說、骨內壓及靜脈淤滯學說等[2]。早期診斷才能早期治療,有利于患者的臨床康復。本組研究探討CT與MRI兩種檢測手段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98髖)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均經臨床及手術確診。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27~58歲,平均(38.2±4.2)歲。單髖發(fā)病14例,占25.0%,雙髖發(fā)病42例,占75.0%。臨床表現(xiàn)為髖部不適或疼痛感,關節(jié)活動受限,疼痛癥狀表現(xiàn)為白天較輕、夜晚較重。下肢活動不便,或者走路略跛。臨床癥狀呈進行性加重趨勢。
1.2 方法
患者均進行CT及MRI影像診斷。根據X線、CT、MRI綜合檢查結果將其分為5期[3]。1期:X線、CT、MRI檢查數(shù)據均正常。2期:MRI檢查呈現(xiàn)異常,CT、X線檢查均顯示正常。3期:MRI與CT檢查均出現(xiàn)硬化、局部囊,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4期:MRI及CT檢查出現(xiàn)異常,X線檢查出現(xiàn)半月征癥狀。5期:X線、CT、MRI檢查均出現(xiàn)骨頭塌陷、骨關節(jié)炎、關節(jié)破壞等異常。
56例(98髖)患者在1~5期均行CT及MRI影像診斷,2種診斷間隔時間在24 h內。CT檢查儀器:GE LightSpeed VCT。以雙側髖關節(jié)為掃描范圍,由髖臼頂部至股骨小轉子水平位置,層厚1.25 mm,層距1.25 mm。MRI檢查儀器:GE EXCITE 0.35T行雙側髖關節(jié)橫斷面及冠狀位進行掃描,檢查時患者取仰臥方式,選用體部線圈,層厚5~6 mm,層距1 mm。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CT檢查1~2期為股骨頭無明顯變形,股骨頭無塌陷??梢娦敲罱Y構增粗,可見囊變或斑塊狀骨硬化,可見質地疏松的局限性囊;3期:股骨頭變平,關節(jié)面可見窄細狀透光帶,表現(xiàn)有“新月征”;4期:股骨頭塌陷變形,有不同程度的囊變分布在股骨頭內,周圍有硬化生成,出現(xiàn)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5期:股骨頭塌陷碎裂、關節(jié)性微缺陷及變形,關節(jié)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及關節(jié)間隙狹窄。MRI檢查1~2期無變形,股骨頭上緣表現(xiàn)為T1WI呈低信號,信號為局限性或不均勻(圖1);T2W1呈略高或高信號,為典型雙線征(圖2);3期:股骨頭不變形,可見內部有廣泛條狀出現(xiàn),信號呈斑片狀混雜狀;4期:股骨頭在T1WI和T2W2均有變形表現(xiàn),信號高低不等。5期:股骨冠狀位股骨頭塌陷、關節(jié)間隙變窄、關節(jié)囊積液,關節(jié)邊緣出現(xiàn)增生骨贅,T2WI信號不明顯、不規(guī)則。
檢測1~2期敏感性CT為62.5%(15/24),MRI為87.5%(21/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0,P < 0.05);總體敏感性CT為90.8%(89/98),MRI為96.9%(95/9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9,P > 0.05)(表1)。單一囊變上CT檢出率為83.3%(20/24),MRI檢出率為95.8%(23/2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1,P > 0.05)。骨小梁結構模糊CT檢出率為8.3%(2/24),MRI檢出率為70.8%(17/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3,P < 0.05)(表2)。
3 討論
股骨頭壞死癥為多發(fā)性髖關節(jié)疾病,如不盡早及時施治,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導致患者無法行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既可以預防疾病同時還可以有效延緩疾病進程。股骨頭壞死的診斷通??蓱肵線、CT、核素掃描、MRI檢查[4,5],但對于早期診斷股骨頭壞死癥比較敏感和易行的方法主要為MRI和CT檢查。
股骨頭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源于關節(jié)囊周圍血管,關節(jié)囊周圍血管的數(shù)目較少,血管較細。骨髓細胞異常是缺血壞死的首要表現(xiàn),但是MRI與CT無法檢查出此種改變。骨髓細胞異常后,骨細胞和其他細胞出現(xiàn)壞死,骨質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骨質疏松等現(xiàn)象,此時MRI影像學表明有異常信號區(qū)出現(xiàn),負重區(qū)表現(xiàn)為T1WI低信號影,上方T2WI為高信號影。此時骨組織周圍多伴有炎性浸潤和充血水腫,因此MRI的T1WI與T2WI低信號表達增強。疾病繼續(xù)發(fā)展,組織細胞異常增生,骨小梁大小和寬度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壞死骨片。CT和MRI均能檢測出股骨頭壞死的異常,骨小梁呈星芒征改變,出現(xiàn)局部硬化、囊變及骨質疏松。隨著病情發(fā)展死骨進一步吸收致關節(jié)面塌陷[6]。
MRI分辨率高,可清楚檢測軟組織,既可明確判斷病變解剖形態(tài),還可提供生化和病理方面相關信息,MRI診斷股骨頭軟組織病理狀態(tài)時分辨率高,可準確定位,圖像層次分明豐富,能夠清晰地檢測到骨髓細節(jié),準確地檢查出早期股骨頭壞死病變情況,在缺血12~48 h內即可檢測出影像學異常[7-9],可作為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確診方法。CT具有較高的空間與密度分辨率,能夠清晰地檢測到股骨頭的壞死碎裂、塌陷。檢查避免骨質結構在X線下重疊,得到的橫斷位斷層圖像分辨率高。但是CT對早期股骨頭壞死影像資料特異性不強,且假陰性征產生[10,11],對中、晚期股骨頭壞死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應用探討CT與MRI兩種檢測手段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認為對于早期股骨頭壞死疾病的診斷,MRI敏感性為87.5%,顯著高于CT檢測方法。在單一囊變與骨小梁結構模糊方面,CT檢出率均低于MRI檢出率,認為應用MRI檢測早期股骨頭壞死具有一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鶴山,李子榮. 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建議[J]. 中華骨科雜志,2007,27(2):146-148.
[2] 姜文學. 2004年國家級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新治療進展專題研討會會議紀要[J]. 實用骨科雜志,2005,11(2):190-192.
[3] Iida S,Harada Y,Shimizu K,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edema and collapse of the femoral head in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J]. Am J Roentgenol,2000,174(3):735-743.
[4] 桑銀保. 磁共振成像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5):1828-1829.
[5] 修新軍,劉吉華,孫德寶. 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周圍軟組織病變DR、CT、MRI對比研究[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6(6):138-140.
[6] Karadottir R,Cavelier P,Bergersen LH,et al. NMDA receptors are expressed in oligodendrocytes and activated in ischaemia[J]. Nature,2005,438(7071):1162-1166.
[7] 稅永平. 股骨頭壞死CT與MRI診斷的臨床分析[J]. 醫(yī)學信息,2011, 24(7):3163-3164.
[8] 陳世凈. 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MRI診斷[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179,191.
[9] 張曉波. CT與MRI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作用[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8):2512.
[10] 王經天,張達偉,普云霞,等.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X線、CT及MRI表現(xiàn)及對比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0,29(34):173.
[11] 王小紅. 比較MRI與CT在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33(3):10-11.
(收稿日期: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