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氯沙坦鉀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連用4周;治療組給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連用4周。每周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血壓和血尿酸各1次,觀察期4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血尿酸(UA)的變化情況,并觀察不良反應情況。 結(jié)果 治療4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BP、DBP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治療組SBP、DBP治療后分別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4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UA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治療組UA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結(jié)論 應用氯沙坦鉀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運用。
[關(guān)鍵詞] 原發(fā)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癥;氯沙坦鉀;氨氯地平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0-0057-02
高尿酸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參與了冠心病的發(fā)生。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將增加冠心病發(fā)生的機會。因此,治療高血壓的同時降低血尿酸水平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應用氯沙坦鉀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30例,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本次調(diào)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繼發(fā)性、惡性、急進性高血壓及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及藥物過敏史及妊娠、哺乳期婦女。6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55~72歲,平均(56.23±8.21)歲;其中1級10例、2級22例、3級高血壓28例。將全部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連用4周;治療組患者給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連用4周。每周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血壓和血尿酸各1次,觀察期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血尿酸(UA)的變化情況,并觀察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的變化
治療4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BP、DBP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治療組SBP、DBP治療后分別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的變化(x±s,mm Hg)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的變化
治療4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UA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治療組UA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的變化(x±s,μmol/L)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xiàn)頭暈、體位性低血壓者1例,面紅2例,未停止治療,余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高血壓與高尿酸血癥可能互為因果,相互促進,一方面,高血壓引起微血管病變導致組織缺氧,乳酸水平增高,競爭性抑制尿酸鹽排泄,減少腎臟尿酸排泄導致高尿酸血癥;另一方面,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刺激腎素分泌,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tǒng)致血壓升高[2,3]。
氯沙坦除降壓作用外,還通過抑制腎臟近曲小管中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出[4];另一方面,氯沙坦還具有堿化尿液,增加尿酸在腎小管的分泌的作用。氨氯地平是第3代L型鈣通道阻滯劑(CCB),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鈣內(nèi)流及交感神經(jīng)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血漿兒茶酚胺濃度下降,從而起到降壓作用。同時氨氯地平也具有降尿酸作用,能明顯降低腎移植后環(huán)孢素A誘發(fā)的高尿酸血癥的尿酸水平[5-7]。
本組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的SBP、DBP治療后分別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且治療組UA水平治療后也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與劉一帆等[8]報道基本一致。陳昕等[9]也證實了上述觀點,他們觀察氯沙坦鉀與氨氯地平單獨和聯(lián)合用藥治療伴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的療效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組對舒張壓和收縮壓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且在降低血尿酸,改善腎功能的作用方面較單獨用藥更明顯。
綜上,氯沙坦鉀聯(lián)合氨氯地平應用氯沙坦鉀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何菊萍. 氯沙坦治療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43例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學,2007,8(2):33-34.
[2] 朱震豪,鐘東塔,鄭偉達,等. 氯沙坦對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的干預作用[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06,14(12):1015-1016.
[3] 陳曉娜. 氯沙坦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響[J]. 醫(yī)學信息,2009,1(11):79-80.
[4] 王靜,李樹仙,胡軍. 氯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55例[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1):97-99.
[5] 李紅霞. 氯沙坦治療高血壓并發(fā)高尿酸血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9(11):80-81.
[6] 劉庶珠,奚東珠,李耕慧. 氯沙坦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及血尿酸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10):14-16.
[7] 張群力,楊俊武. 氯沙坦和氨氯地平聯(lián)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臨床分析[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38(8):1058-1059.
[8] 劉一帆,馬彬,楊克虎,等.氯沙坦與纈沙坦比較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9,9(4):430 -436.
[9] 陳昕,楊曉峰,曾中華. 氯沙坦鉀和氨氯地平聯(lián)合治療伴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 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35(6):863-864.
(收稿日期: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