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柯達伊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民族音樂理論家,他十分重視匈牙利的民族音樂發(fā)展。他曾明確提出:“如果我們把民族的古典文化理解為民族精神的最完美體現(xiàn),那么,顯然匈牙利的古典音樂迄今只能體現(xiàn)在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幾千首曲調之中。這些曲調在目前是匈牙利民族本質最完美的音樂表現(xiàn)。他們不僅具有民間意義,而且是更具有民族意義的一項財富,因為他們屬于全體人民。如果我們以嚴肅的態(tài)度去追求一種有機的音樂文化,就必須使它們盡快地為全民所占有。”[1]通過柯達伊的觀點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民族音樂是每個民族自身的一筆寶貴財富,它應該為全體國民擁有,值得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傳承并發(fā)展下去,因為民族音樂無國界。
關鍵詞:民族音樂;視唱;練耳
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柯達伊倡導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的音樂教育,許多地方都流露出匈牙利民族音樂的內容。他的音樂教育的素材是以匈牙利民族音樂為基礎,重新審視有關柯達伊音樂教育的文章著作后就能得出這一結論??逻_伊極其注重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他抱著對匈牙利民族音樂的高度熱情,用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去發(fā)展和宣傳匈牙利民族音樂,最終使匈牙利的民族音樂得到廣泛關注和傳播,從而達到了傳承和發(fā)展匈牙利民族音樂的目標。從另一方面講,認真研究柯達伊的音樂教育實踐可以得出,他的匈牙利民族音樂教育模式中就含有使用音樂基礎學科之一的視唱練耳來輔助。
一、柯達伊在視唱能力的發(fā)展中滲透匈牙利民族音樂
柯達伊在在訓練學生視唱能力的過程中,民族音樂是他選擇的音樂練習曲目主要素材。此外,柯達伊為配合教學中需要大量新鮮教材和豐富的五聲音階曲調練習,專門撰寫過一本視唱練習教材名字叫《五聲音階音樂》,其中出現(xiàn)的很多旋律就是柯達伊使用匈牙利民族音樂素材編撰而成的。甚至在對待某些音樂標記的音樂風格時,他要求學生的處理方式是根據(jù)匈牙利民族音樂的風格來做的,即“匈牙利的民間歌曲在風格上很有特色,帶有裝飾、花腔的唱法,這是風格上的重要特征。柯達伊在民間歌曲基礎上改寫,有很多是采用保留原始材料的‘內核’,作適合于學生年齡和接受程度的改變。……而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接近民間傳統(tǒng)、接近真正的藝術?!盵2]柯達伊這種采用民族音樂素材對視唱教學的做法值得我們當代人的參考和借鑒。我國的民族音樂同樣可以以這種方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們通過視唱練習,進一步對我國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進行充分了解和認識,并通過視唱過程達到鞏固和發(fā)展民族音樂風格,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二、柯達伊重視首調唱名體系的訓練
首調唱名體系是培養(yǎng)學生調式感的重要方法。同時,首調唱名法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對于旋律的調式調性的鞏固和體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柯達伊十分重視首調在匈牙利音樂教育中價值,他認為通過首調唱名體系的鍛煉,可以使學生充分鞏固和發(fā)展本民族的音樂風格和特色,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民族音樂,從而達到民族音樂審美的提升和民族樂感的建立。
三、柯達伊再進行音樂教育中運用帶有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的調式體系
調式是音樂風格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音樂基礎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結合匈牙利本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的調式教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其中,五聲音階調式是匈牙利調式教學的初步階段,通過指導學生分析匈牙利民間歌曲內在的調式,進而在實踐當中應用理論知識。進入七聲音階之后,也依然立足于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的特點而展開教學。
四、柯達伊針對音樂教育創(chuàng)作具有民間音樂風格的作品
柯達伊針對匈牙利民間歌曲不能滿足訓練需求的問題,而創(chuàng)作了具有民間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例如柯達伊創(chuàng)作了短小精悍、針對性極強的幼兒音樂教育,使孩子們在游戲或玩耍時進行視唱。這一符合匈牙利民間歌曲的精神的做法,柯達伊則解釋為“我們是有民間歌曲,正像我己經(jīng)說過多次的那樣。但是能夠顯示在合適的音域和節(jié)奏類型的五聲音階民間歌曲仍是太少了。而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理論對我國的音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尤其是為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五、總結
柯達伊開辟了以匈牙利民族音樂為基礎學科的教育。他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教育思想中充分流露出音樂基礎學科視唱練耳與民族音樂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在訓練音樂基礎學科之中盡量滲透本民族的音樂內容。由上述提到的關于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理念我們可以看出,他利用學生學習音樂基礎學科視唱練耳等機會,使用匈牙利的民族音樂的素材,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使學生在這種氛圍和環(huán)境下慢慢喜歡上民族音樂,而用這種民族音樂的逐步滲透方式,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不可否認,這種方式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一方面,我國民族音樂多種多樣,而且在體裁形式上不被人所熟悉。尤其是一些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很多民族音樂在新聞媒體中不容易被聽到。另一方面,通過音樂基礎學科的學習,不斷提高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音樂基礎學科是培育音樂感知力的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各民族音樂要素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其中的深刻含義,而且在深入接觸后可以逐步明白民族音樂美感所在以及欣賞民族音樂語言。由此,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審美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立梅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音樂基礎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設 1994 年 10 月第 1 版1999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 11 頁。
[2]楊立梅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音樂基礎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設 1994 年 10 月第 1 版1999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 1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