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丹·布朗的作品不僅關懷了當下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將作品的意義從簡單的一個時代擴展到了對永恒真理的追求。本文從文學主題、人物特征、空間結構三方面對丹布朗作品進行內(nèi)在的審美剖析,揭示其作品所內(nèi)含的崇高性。
關鍵詞:文學主題;人物特征;空間結構;崇高
一、宏大崇高的文學主題
丹·布朗在《達·芬奇密碼》和《失落的秘符》中集中探討了信仰的至高無上這一主題。在西方世界,宗教信仰伴隨人們一生,并對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強大的指導和規(guī)勸作用。在作品中,丹·布朗向讀者呈現(xiàn)出了不同種類的信仰模式,雖然模式不盡相同,但它們無一不表露出了深刻的堅定性,這種堅定性給人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尤其是當出現(xiàn)秉持堅定信仰,卻誤入歧途,最終慘淡收場的人物和情節(jié)時,這種震撼就變成了心靈的崇高。《天使與魔鬼》一書對科學與宗教的關系作出了重新認定,認為二者是追求同一目標的兩種途徑,二者具有同一趨勢,而這種同一趨勢為人們帶來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年輕的科學與古老的宗教在一般人看來是水火不相容的,但丹·布朗以別致的筆觸,獨具匠心的編排,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科學與宗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妙畫面,激發(fā)了人們對科學與宗教關系的再認識,再探索,在人們的心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稊?shù)字城堡》表現(xiàn)了信息時代人性與高精技術的尖銳對立,如何面對高精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以及人類與高精技術的關系,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丹·布朗在其作品中不斷從技術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巨大貢獻這一角度向我們展現(xiàn)高精科技。如何正確并有效地處理高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與人類追求之間的關系,則是丹·布朗留給我們的蘊含著崇高之美的重大問題。在《騙局》中,丹·布朗以真實的口吻述說著政治的黑暗,給庸碌的大眾敲響了心靈的警鐘,揭示了國家機器與人類對自由和真理永恒追求的內(nèi)在矛盾,目的在于讓人們思考當矛盾揭露后應該如何選擇,包含了極強的崇高意味。由此可見,丹·布朗在作品主題的選擇上,不僅關懷了當下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將作品的意義從簡單的一個時代擴展到了對永恒真理的追求,對失落文明的復興,對人類生存境地的叩問。在五部作品中,他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信仰對人類的重要性,人性與現(xiàn)實世界的沖突、交織和匯合,在真理面前人們何去何從等尖銳又復雜的問題。這些尖銳且復雜的問題使讀者在閱讀跌宕情節(jié)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反思現(xiàn)狀,進而激發(fā)了人們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人物精神世界的崇高特征
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濃縮和代表。丹·布朗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個人主義式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有正義的也有邪惡的,但不論其角色如何分配,丹·布朗筆下的個人主義式人物總是充滿了韌性,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丹布朗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個人主義的典型代表。以羅伯特蘭登為例,作為三部作品的男主人公,蘭登的職業(yè)被設計成一名大學教授,這一職業(yè)本身就為蘭登的性格注入了自由與平等的元素。蘭登代表著追求獨立自由,勇于承擔責任,敢于揭露社會弊端的美國個人主義式形象,將美國主流價值在人們心中重新樹立起來。丹·布朗在作品人物設計中,加入了豐富了英雄主義元素。這些“英雄們”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民族命運甚至人類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英雄們”做出了常人所無法達到的犧牲,這種犧牲有時是殘酷的,但這殘酷沒有使“英雄們”退縮,反而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和驕傲。丹·布朗塑造的人物堅信自己為了崇高的信仰而做出的行為是純潔高尚的,即使這行為在外人看來是如此的卑鄙與罪惡。
三、時空結構的崇高藝術魅力
丹·布朗作為美國暢銷書作家,其作品有著深刻的好萊塢印記。故事經(jīng)常發(fā)生在某地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通常是一天或者幾個小時,這種緊促的物理時間安排使作品更加具有緊張感、刺激性,使讀者不忍釋卷。丹·布朗將作品的物理時間精確到時、分、秒,同時又不忽略整個故事的結構編排,使讀者在強大緊張感的壓迫下體驗崇高。作者在緊促的物理時空的框架內(nèi),架設了多條豐富且多變的心理時空。對心理時空的運用彌補了物理空間的單一性以及物理時間的倉促感,使故事情節(jié)無限延展,同時,心理時空作為物理時空的穿插和補充,將故事情節(jié)碎片化,富于跳躍感,賦予讀者情節(jié)轉換迅疾、突兀、世界無限的想象空間。在丹·布朗的作品中,物理時空和心理時空的關系是錯綜復雜的。作品以物理時空為主線,心理時空為輔線,打造出物理時空與心理時空交織、對立、匯合的局面,一方面保留了物理時空的緊張感和刺激性,一方面又保證了作品情節(jié)的豐富度和完整感,這種內(nèi)外時空的錯位、分離、交叉在結構上具有崇高的美學特征。
四、結語
通過對宏大崇高的文學主題、人物精神世界的崇高特征以及時空結構的崇高藝術魅力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丹·布朗作品將古老的崇高藝術與現(xiàn)代人的生存融為一體,不僅向讀者呈現(xiàn)了一部部異彩紛呈的作品,而且對當代小說崇高藝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德)康德 判斷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俄)車爾尼雪夫斯基 藝術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楊仁敬.美國后現(xiàn)代派小說論[M].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4.
作者簡介:趙婞(1988-),女,河南新鄉(xiāng)人,大連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文藝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