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吳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現(xiàn)代化的探索,始終堅持對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追求,他一直是橫站在中西之間,古今之間,中西合璧。他從不作應景之作,創(chuàng)造性的感受、突破、想法是他的作品不斷推陳出新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油畫民族化;水墨現(xiàn)代化;形式美;抽象美;藝術精神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曾說過這樣一段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話:“吳冠中先生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貢獻不僅在于他獨特的風格,更在于他的精神。無論在何種條件下,吳冠中倡導藝術創(chuàng)新,大膽破除陳規(guī),憤丑嫉俗,肝膽真言。他的許多見解和呼吁,是對中國美術發(fā)展的提示與警醒,是一種大公無私的‘吳冠中精神’?!?/p>
作為20世紀現(xiàn)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長期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的兩種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長江三峽》、《點線迎春》、《魯迅的故鄉(xiāng)》等作品深入人心,被贊譽為“畫界泰斗”。
他一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現(xiàn)代化的探索,始終堅持對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追求,不愿放棄“剪裁東西方結合的新裝”。他說“他一直是橫站在中西之間,古今之間?!焙沃谷绱?,認真研讀一下吳冠中的繪畫作品,特別是他的抽象水墨畫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一直是站在具象和抽象之間,油彩和水墨之間,寫實和寫意之間。充分運用點線面的造型語言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裝飾色彩,加上畫面中具有現(xiàn)代構成意識的空間分割,使他的水墨畫大大特異于傳統(tǒng)的水墨畫而非常引人注目;而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吳冠中又常?!半S心所欲”,“意象”領先,為了情感表達和畫面構成的需要,采用“散點透視”,對自然景物大膽地“移花接木”或“移山填?!保袆e西方傳統(tǒng)的印象派式的對景寫生方法;由于他使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筆墨又具有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底蘊和氣魄。中西結合之路,使吳冠中的作品不僅有了“東方意境韻味”的形式感,更具有“西方形式規(guī)律”帶給我們的現(xiàn)代感。
看吳冠中的繪畫作品,是那么地富有形式美感,點的聚散,線條的律動,塊面分割與對比充滿著構成美和節(jié)奏美。吳冠中說:“我自己長期探索用點、線、面,黑白灰及紅、黃、綠有限數(shù)種元素來構成千變萬化的畫面,展拓畫幅,在點、線的疏密組合中體現(xiàn)空間效應”。吳冠中在創(chuàng)作中,由于采用有別于一般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用點、線、面作為視覺元素展現(xiàn)畫面的形式感,采用抽象的造型符號來表現(xiàn)作品主題,使他的作品中的設計意味特別明顯和突出,以致成為吳冠中抽象繪畫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它通過對簡單的基本形或作垂直、水平與傾斜上的數(shù)量重復,或變動其疏密、寬窄,或變動其方向,都可使畫面產生視覺形式上的新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恰恰能給人帶來清晰的節(jié)奏和旋律的美感享受。吳冠中的彩墨畫《中國城》、《故鄉(xiāng)》、《水鄉(xiāng)行》等作品就是采用了點的重復構成來表現(xiàn)主題的。畫面上幾乎全部是用點畫成,大小方圓不同形態(tài)的點,肆意潑灑與有序描繪的點,成了吳冠中造型語言的最單純的“語素”,經畫家別出心裁地巧妙排列結合,就成了描繪水鄉(xiāng)、古鎮(zhèn)、小城的視覺造型“語匯”,給人以豐富的遐想。再看吳冠中的彩墨畫《春曲》、《林間老樹》、《情結》、《華山松》等作品,足可領略到吳冠中用線的老道和嫻熟,他用線,粗線豪放剛毅,細線柔媚圓潤,直線粗獷有力,曲線婉約纏繞;線條在吳冠中手中,簡直充滿了魔力,時實時虛,時硬時軟,時急時緩,時滑時澀,縱橫穿插,性格迥異,這一單純有限的形態(tài)元素,隨著畫家把它納入設計骨架而不斷繁衍生發(fā),演繹出豐富多彩的圖形樣式。通過欣賞和品味吳冠中的《窗之眼》、《東方之窗》以及《都市》系列作品,更使我們強烈感受到,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直接采用了點、線、面的形式構成原理,用于抽象繪畫創(chuàng)作,對畫面進行空間分割,營造新的空間形態(tài);對立體對象進行平面處理,完成造型元素在畫面中新的組合與搭配,變三維立體空間為二維平面空間,營造新的圖形形態(tài)樣式;打破中國水墨畫的傳統(tǒng)技法,為了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油、墨、色并舉,描繪潑灑,不擇手段,營造新的肌理形態(tài);而色彩形態(tài)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屬性,在色彩的運用上,吳冠中同樣摒棄了對自然色彩的簡單描摹,而注重色彩中主觀情感因素的表達。他是把色彩當作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視覺語言來運用的??此淖髌贰稘O舟》、《無題》、《都市》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吳冠中作畫用色大膽、潑辣,不被繁瑣的細節(jié)所累,而著眼于構圖著色的大布局,一切從設計的大勢出發(fā),他有時基本上直接用原色作畫,色彩燦爛明亮,不拘泥對象的自然色彩,而主觀恣意,隨心所欲。他使用濃烈的色彩時,大膽地融入東方的墨色,濃墨重彩,色墨交融,營造出一種色彩單純而絢麗斑斕的對比效果;他有時則點撒一些小的、對比強烈的色塊來表達抽象的符號與形象,追求一種裝飾趣味;有時又運用強烈明亮的色塊與粗獷濃重的墨線穿插對比,使畫面具有一種交響樂般的力度。吳冠中作畫,用筆用色揮灑自如,迅疾有力,他在用純粹的形態(tài)設計著畫面,表達著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藝術的真實。他就像一名高超的作曲家,把線條作為五線譜,把色塊當作音符,激情高昂地譜寫著一首首華麗恢弘的樂章。
是的,吳冠中的成就已經被世界公認。他不愧是學貫中西的一代宗師。再繪畫道路上,吳老秉持中國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傳統(tǒng)加以創(chuàng)新,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中,把西方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中國文化意蘊結合得最好的藝術家。吳老把一生精力都用在繪畫創(chuàng)作、藝術探索和藝術創(chuàng)新上。他為人處世態(tài)度鮮明、表達直白、視畫如命,就像他說的:不能為藝術而生,那就為藝術而死。
參考文獻:
[1]吳冠中談美,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2]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葉燕秋(1982-),男,漢族,云南羅平縣人,云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人類學;包福生(1974-),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