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茶之路
尋茶之路較為辛苦,因為險峻的川藏線阻斷,車子只能由成都從“通天之路”的青藏線進去。經(jīng)過五天的穿越,從廣闊草原到無人的鹽堿地,從神仙居住的巍巍昆侖山口到無邊無垠的可可思里,再到高聳天際的唐古拉山口,終于到達圣城拉薩。至此,高原反應也稍稍放輕,不至于一動就氣喘頭暈。此一路風景讓人覺得身在天堂,從拉薩往林芝走,更仿佛進入江南的秀美青翠,其間松杉層疊,花草繁茂,牛羊成群,已似仙境。
清晨凝聚云霧的林芝,雖才是初秋,卻也清冷得很。林芝的茶園位于波密縣的易貢鄉(xiāng),路上須經(jīng)過南迦巴瓦神山,行程約六個小時。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松柏都掛著綠籮地衣,似童話一般美麗。而魯朗鎮(zhèn),號稱東方的“阿爾卑斯”,空氣清冽,山谷的木屋錯落于五彩的草地間,立于靜靜的雪山之前。這里的國道線,有些地方僅能容一輛車子,路旁則是奔騰翻滾的大河。這是一片神奇的峽谷,易貢藏布河時而柔美,時而咆哮。因為是雨季,我們碰到了塌方和泥石流,落石不斷,時有碎石紛紛滑落。為趕行程,同車的多人只能一同搬運堵在路上的落石,幾經(jīng)努力,終于排除艱險。直到傍晚,我們才到達易貢茶場。
當一眼看到茶樹的時候,忍不住讓人興奮地喊出聲來。試想,在歷經(jīng)艱苦的行程后,在極目自然的偉岸與秀美之時,當雪山與千年古柏交相映襯之間,那些期待已久的綠色精靈,卻在視野里驀然出現(xiàn),該是怎樣的一種歡喜。
最美易貢
這就是美麗的易貢茶園,隱藏于神秘的雪山之間。許多人都還不知道西藏也產(chǎn)茶,更不用說去了解它的產(chǎn)地與品質(zhì)特性了。
原本就充滿神話傳說的美麗之地,從文成公主開始,就有了茶香,就有了茶馬古道,有了藏漢人民的親情。西藏人再也離不開茶,很多人也不知道,西藏也是消費茶葉最大的省份。人們常說:“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這里的酥油茶、清茶、奶茶,煮起來也特別芬香。
大部分的藏茶,都由內(nèi)地送達,四川、湖南、云南等地,都有流傳千百年的緊壓茶的美麗而艱韌的故事。而西藏的茶樹,雖然為數(shù)不多,卻正如一個精靈,給人歡樂與聯(lián)想,又如冠帽上的綠寶石,熠熠生輝,多姿多彩。
易貢農(nóng)場的茶園分為三隊,最外面的茶是一隊,然后是二隊、三隊茶園,每一片茶園都堪稱最美。云霧猶如仙女的面紗,輕罩于山峰,或輕輕一抹從山腰似隱還現(xiàn),緩緩飄浮,而山腳的茶園四季清新,吐露著天地哺育的綠,從雪山融化的雪水匯成溪流,在山林間淙淙有聲,易貢河緩緩流淌,牛羊于路旁自由漫步。
茶園工人都說,夏天時候,牛就會到茶園里吃草,豬就會哄拱泥土找蟲子吃,這兩者都幫忙鋤草和松土,而它們的糞便還可當作有機肥,可謂天然的生態(tài)茶園。這里的冬天也不是特別冷,至少在山下的茶園,不存在霜凍期,雪也不會直接下到茶園里,只是在山上常有落雪。這里時常還會有熊、獐子、野豬出沒,采茶時還會碰到蛇。山上有蟲草,剛挖出來的時候,蟲草的眼睛還是紅亮的,一曬干,就帶著很濃的腥味。
易貢湖安靜柔美,波瀾不興。2010年的時候,這里發(fā)生了一次特大泥石流,形成了偃塞湖,據(jù)說當時還毀了不少茶園,卻沒想到,后來形成的易貢湖與濕地卻更加漂亮。湖水滋潤著茶園的成長,在異常濕潤的雨季,茶葉翠色欲滴。
每一年的五月,是最美的茶季,有日照金山的美景,猶如內(nèi)地的三月芳菲,花鳥有情。當茶芽萌發(fā)最綠的芽,翠色無限的易貢,直似人間天堂。在茶場負責制作工藝的老牟感慨:“像世外桃源一樣,真好,真的不愿意離開這兒?!?/p>
與茶場的辜總一塊,我們分兩天依次走訪了三個隊的茶園。一隊的茶園離外界最近,這里還存留著上世紀60年代的茶樹,就生長在公路旁,因為沒有修剪,長得有兩人多高,主干如蓋碗一般粗壯,布滿青苔,枝葉繁茂,在雪山下,生機無限。其余公路兩旁的茶園,雜木相間,花草俱美,多有雨露滋潤,四季青翠欲滴。流連于此,忘卻歸程。
二隊的茶園離茶場近,園間多植有果樹。初秋,那些梨子、蘋果、葡萄、油桃都異常清甜,隨手就可采下,擦一下就能吃,連花椒也香得沁人。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匯成溪流,終年不歇滋潤茶樹。茶園前面還有一座有名的“鐵山”,所產(chǎn)的鐵品質(zhì)優(yōu)異,所以易貢也是有名的藏刀產(chǎn)地,工藝精湛,所用的鐵就采自鐵山。鐵山是當?shù)匕傩盏木蹖毰?,人們世代守護于此,與天地和諧相處。
三隊的茶園需經(jīng)過廣闊的易貢湖,易貢湖水的藍,把人們的心事與愿望深深藏在其問。清冷的空氣、肥美的水草、深翠的紅豆杉與楊柳,孤立于湖泊上的大樹枯干,一切都如世外桃源。在巖石壘起的圍墻,木梯架于其上,圍墻內(nèi)的茶園深翠無邊。牛羊在茶園漫步,看千年不化的雪山,經(jīng)幡高掛,在芳草碧樹之間,在水流藍天之際,時而風雨密覆,時而晴光艷陽。
茶場今昔
約50年前,這里就慢慢有了茶園的種植規(guī)模,老茶樹現(xiàn)在還可以看到,而現(xiàn)在,則是千畝茶園的多彩風姿。最早的茶場是由軍墾農(nóng)場發(fā)展起來的,時至今日,茶場仍舊有四百多名職工,幾乎都是藏族人,大家一起出工,采茶時還以記工分的方式,保留著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茶葉的銷售則由雪域高原公司來負責。來這里短暫工作的廣州義工小陳介紹,當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還有完全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他都不想離開這里了。今年茶場的目標是把紅茶做得更好,現(xiàn)在除了傳統(tǒng)的綠茶制作之外,還生產(chǎn)有大量的黑茶和紅茶。這里的綠茶分為“林芝春綠”和“林芝云霧”。
黑茶,是“最正宗的藏茶”。常人所產(chǎn)的藏茶,多指銷售往西藏地區(qū)的茶葉,一般為湖南、四川、云南等地所產(chǎn),并非西藏生產(chǎn)。而林芝的“藏茶”,可謂名至實歸,既在林芝生產(chǎn),又在西藏銷售。林芝的藏茶,因為品質(zhì)上佳,滋味醇美,其價格是外省藏茶的十多倍,即使是這樣,產(chǎn)量往往還供不應求。紅茶也是近些年慢慢開發(fā)延伸出來的茶品,這里的茶更適合制作紅茶,因為內(nèi)質(zhì)好,滋味就異常醇厚,很耐沖泡,哪怕是很普通的綠茶,也能沖泡五六道。
清甜林芝茶
茶場給我們安排了一次品鑒。老牟給我們介紹,因為在高原,茶發(fā)芽要晚一些,一般要到四月中旬才開始。想是這樣的茶,應該蟄伏著很大的能量。到了五月,正好采摘一芽一葉制作綠茶,或者紅茶。如果到了九月后,修剪的茶枝適宜用來制作黑茶,他們稱之為大茶。即使是大茶,也仍然品質(zhì)超群,喝起特別清甜。
在茶廠里,所有的茶都是拿柴火殺青的,或是因為這個原因,茶喝起來也特別香一些。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茶廠也已經(jīng)通過了QS認證和有機認證,整個廠區(qū)規(guī)范有序,廠房也特別潔凈漂亮。辜總說,明年在包裝上再創(chuàng)新一下就好了,林芝的茶在北京等大城市很有影響力。
在安靜的下午,我們品鑒了五款林芝茶,分別是林芝春綠、林芝云霧、紅茶、細紅茶、黑茶。所有茶的滋味都非常清甜,八月份制作的黑茶和紅茶雖然粗老了一些,卻很好喝。
最先品飲的是林芝春綠,其條索卷曲,深綠微帶白霜,有點像南方農(nóng)家常見的綠茶。細聞,入鼻純正鮮爽,其香持久,這樣的香氣就能讓人知道,這是不一般的茶味,似乎是連干茶都帶著茶氨酸特有的鮮美氣息。用90℃的水溫沖泡(這里燒開的水,也就92℃左右),湯色黃綠明亮,茶湯毫顯。輕口氐一口,醇和有余,幽細清甜,另外則覺得茶葉氨基酸含量很高,鮮美異于常茶。沖泡至第七道,滋味依然不減,湯色仍是黃綠透亮,入口醇細有余,其葉底黃亮軟厚。茶的清甜底質(zhì),表明生態(tài)優(yōu)異。
接下來喝的是云霧仙茶。這里最好的綠茶稱為云霧仙茶,確實好喝。在市面上價格也賣得高。采摘更為細嫩的云霧仙茶,在口感上最為細膩鮮美。之前喝過泡在玻璃杯中的云霧芽,有一種清甘鮮美的仙氣。這次用蓋碗沖泡,每一道都更好把控茶湯的濃淡,以體現(xiàn)微細的茶味。以芽頭制成的干茶扁平黃綠,勻凈顯毫。沖泡之后,只覺茶湯清香幽細,水路細滑,仍舊有醇和的氣息,絲絲清甜,回甘迅速。如果用心體會,則在后背似有熱感,這在綠茶芽中極為難得。喝這樣的茶,細細品啜,是一種享受。
紅茶制于八月,烏黑油潤,外形卷曲帶梗。用的是剛燒沸的水,水溫高一些,可以把茶味發(fā)揮得更好。其滋味香甜細滑,在茶湯中沉浸著密實的花香,回甘很快,只覺得甜美可人,清活異常。此茶能沖泡八道以上。與我喝過的古樹滇紅,頗有一些相像,兩者在底質(zhì)上都很甜潤,清活回甘。但相對而言,八月制作的林芝紅茶稍欠醇厚,茶味上卻也細膩,在茶湯中表現(xiàn)滿滿的高山云霧的清幽之氣。
再試喝春茶芽頭制成的紅茶,外形更為烏黑油潤,金毫顯露,看得就讓人覺得珍惜。沖泡之后,茶湯深紅透亮,尤為甜細醇滑,香韻留于口腔。每飲一口,都很感懷。在這幾款茶當中,這款茶當數(shù)最討常人喜歡的了。
最后品試的是黑茶天尖。經(jīng)過近一個月渥堆的黑茶天尖,外形褐黃,卷曲帶梗,其貌不揚,聞起卻有麥芽的甜香,略帶一絲火香。以高溫沖注,湯色橙紅油亮。飲之清甜甘香,苦澀味淺,濃厚的醇和氣息,正是黑茶的迷人之處。與八月制成的紅茶一樣,在茶湯中略帶有一絲獨特的咸味,估計下次再碰到這樣的茶,也一定能認得出來。我想或是微量的礦物成分對茶湯造成的影響,這也正是林芝茶的獨特之處,生態(tài)極好,一切來之于自然的造化。
飲完這些茶,大家都覺得異常飽足,那些路途的辛苦疲乏已然不見。窗外的易貢河仍舊云霧迷離,一時不知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