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軍事教師隊伍是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實現突破性發(fā)展的有效方法。抓好軍事教師隊伍建設應該堅持“三步走”戰(zhàn)略。即納入教師編制,配足軍事教師數量;實行分類管理,提升軍事教師素質;推動學科建設,形成軍事教師梯隊。
關鍵詞:新時期,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軍事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344-03
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軍事手段的科技化、指揮系統(tǒng)的自動化,要求軍隊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這對兵員的質量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時期,大學生是高素質兵員的主要征集對象。如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攜筆從戎?解決這一問題,一要靠政策,二要靠教育。抓好高校國防教育工作,關鍵在軍事教師。
一、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新《兵役法》將大學生作為主要的兵員征集對象,同時將高校國防教育帶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圍繞征集高素質兵員,大量吸納大學生入伍,《兵役法》著重調整了四個方面政策。第一,將大學生作為征集對象。將兵員登記時間調整到與大學生畢業(yè)和高校招生的同步時間,放寬大學畢業(yè)生征集年齡。明確了大學畢業(yè)生在被用人單位招錄或聘用時,應優(yōu)先服兵役。第二,提高了大學生入伍的經濟補償。大學生入伍實行學費全額補償,最高達2.4萬;提高大學生入伍的家庭優(yōu)撫金,由入伍地政府發(fā)放,消除了原來入伍地與戶籍地政府互相扯皮的現象。進一步提高軍人的基本待遇,以及退役士兵的經濟補償標準。據估算,大學生入伍服役2年退伍可獲得8萬元左右。第三,拓寬了大學生士兵的成長發(fā)展空間。接收國防生和其他應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作為軍官來源;對大學生士兵在提干、轉士官、考軍校等方面實行優(yōu)先。第四,在退役安置方面,解除了大學生入伍的后顧之憂。完善了職業(yè)教育和技能培訓制度;大學生士兵退役后在升學,報考基層政法干警、鄉(xiāng)鎮(zhèn)人武部干部、基層公務員,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實行優(yōu)惠政策。
2013年,國防部征兵辦公室明確大學生征集比例要達到征集任務數的25%以上。然而自2009年13萬大學生進軍營后,全國各地連續(xù)出現了“當兵冷,征兵難”的現象,尤其是大學生入伍的比率急劇下降。通過對湖南長沙市岳麓區(qū)和芙蓉區(qū)所屬高校的調查,大學生報名參軍的數量與兵役法新修前相比,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下降幅度達到了36%以上。一些重點院校,下降幅度超過了50%。大學生征集比例的不斷增大與大學生當兵熱情的下降形成了強烈反差,這反映了大學生國防義務觀的缺失,也是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挑戰(zhàn)。在征兵政策越來越完善優(yōu)厚的情況下,征集大學生士兵的難度反而越來越大,這雖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淡薄,反映了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存在不少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靠軍事教師,因此,加強軍事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二、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實現突破的方法
鄧小平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盵2]軍事教師是完成軍事課程目標的具體執(zhí)行者和組織者。因此,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應從軍事教師入手。抓好軍事教師隊伍建設應堅持“三步走”策略,即保數量、提素質、促梯隊。
(一)納入教師編制,配足軍事教師數量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2006年修訂)(以下簡稱:《大綱》)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在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軍事課程教學任務配備相應數量的合格軍事教師。2011年,延邊大學樸再玉對吉林、黑龍江、江西、陜西等省普通高校軍事教師隊伍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顯示,以上四省高校配備了專職軍事教師142人,兼職教師177人,其中兼職教師所占比例比專職教師多11.2%。[3]2011年,揚州大學陳怡華對江蘇省本科院校的軍事教師數量進行了統(tǒng)計。江蘇省本科院校632名軍事教師中專職教師66人,兼職教師410人,外聘教師156人。18所高校未配備專職教師,23所高校未達到配備專職教師的最低要求,能夠達到生師比800:1—1000:1規(guī)定配備專職教師的高校僅有3所;某所院校軍事理論教師雖多達129人,但全部為兼職教師[4]。2013年8月,筆者以訪談形式對湖南省25所本科院校的軍事教師隊伍現狀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25所本科院校共配備軍事教師159人,其中專職教師30名,兼職教師129人。11所本科院校未配備專職軍事教師,部分專職軍事教師還兼了武裝部的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國防教育工作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的江蘇省,其高校專職軍事教師的配備比例僅有10.44%;作為兵員大省的湖南,其高校專職軍事教師的配備比例僅為18.9%。這種現狀顯然難以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課程教學目標。因此,解決軍事教師的數量問題迫在眉睫。
體制規(guī)定編制,編制決定數量。解決軍事教師問題的治本之策,應從體制上找“處方”。在體制上,目前已有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例如,《國防教育法》、《兵役法》,以及《大綱》、國辦發(fā)[2001]48號文件等,對高校軍事教師的配備都有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政策,而在落實。教育主管部門不能以為下了命令或文件就一勞永逸,而應深入高校督促檢查,并對落實不到位或措施不得力的高校予以限期整改,要把高校軍事教師的編制數量和教學質量納入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高校辦學水平評估體系[5]。這樣,高校將軍事教師納入學校教師的總體編制,就會根據軍事教學的實際需要及時補充軍事教師,從而保證軍事教師數量。
(二)實行分類管理,提升軍事教師素質
質量互變規(guī)律指出,事物的發(fā)展從量變開始,當量變達到一定的界限時,量變就轉化為質變。因此,軍事教師數量影響高校軍事教學質量。只有在軍事教師數量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能在質量上對軍事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和標準。軍事教師因授課內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師除具備高校教師的基本素質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yǎng)。
如何提高軍事教師的素質?回答這個問題,不能搞一刀切,而應結合實際,分類、分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因為各高校軍事教師的實情不一樣。目前,高校軍事教師的構成形式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招聘引進型、留校分流型、軍轉干部型、兼職混合型。
針對招聘引進型教師,高??筛鶕娛陆虒W需要,在年齡、職稱、學歷、專業(yè)、學緣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招聘合適的教師。通過這種方式組建的軍事教師隊伍,其綜合素質比較高,尤其在科學知識、學習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表現力等方面顯得比較突出。軍事教研室應該在確保他們享有學?;敬龅幕A上,著重在提高待遇、提供發(fā)展平臺、改善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下功夫,充分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證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就能確保軍事教學效果,實現軍事課程教學目標。
所謂留校分流型,是指軍事教師由本校畢業(yè)留校工作的本科、碩士、博士生,或者從本校其他專業(yè)分流出來的教師組成。這類教師對本校的文化、待遇、環(huán)境等比較熟悉,甚至產生了感情,基本形成了認同感。因此,他們基本上不會“跳槽”,隊伍比較穩(wěn)定,但因具有相似的學緣結構,容易產生論資排輩現象。鑒于此,軍事教研室應建立健全教學、科研、教研活動、考核獎勵等方面管理制度,加強管理制度的檢查督促落實,實行以制度管人。
軍轉干部因受部隊環(huán)境的長期熏陶,紀律性強,作風優(yōu)良,能吃苦,講奉獻。他們表現出獨特的氣質,稱之為軍人氣質,這是軍事教師吸引大學生的優(yōu)勢。有的軍轉干部由于學歷較低,學識水平、教學能力不高;有的軍轉干部甚至不適合開展理論教學。針對軍轉干部的特點,軍事教研室應因材施教,在管理上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加強培訓等方式,側重以提高他們的學歷學識水平為主,努力提高他們的教學、科研水平。對于個別不適合上理論課的,應安排其負責軍事技能訓練,或者進行槍械等武器知識的講解。總之,要做到用人之所長,人盡所能,人人有用武之地。
所謂兼職混合型,是指軍事教師由校內行政人員、其他課程的教師、外聘教師等組成。針對他們來說,軍事理論教學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叫副業(yè)。他們的精力、工作重心很難放在軍事理論教學上。因此,軍事教研室應針對他們在課時分配上盡量少,授課內容盡量偏易。同時,教研室負責人在課前要抓好備課環(huán)節(jié),課中抓好教學考核,課后抓好教學總結。通過嚴格的教學管理,督促他們集中精力提高教學水平。
此外,軍事教研室經常邀請一些知名專家來校開展業(yè)務培訓,鼓勵支持軍事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修和繼續(xù)深造。對于非軍人出身的教師,在培訓、進修方面以軍事訓練、軍事知識的學習為主,注重軍人氣質的培養(yǎng);對于軍轉干部,在培訓、進修方面以教育學、心理學,及有關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主,側重知識結構的改善,教學方法與技能的掌握。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形式拓寬和完善軍事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軍事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軍事教育教學水平。
(三)推動學科建設,形成軍事教師梯隊
從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可知,課程建設是學科設立的基礎。當課程建設發(fā)展到一定的量時,發(fā)生質的飛躍,實現由量變到質變[6]。這既是軍事課程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又是軍事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外在需求。軍事課程是軍事教師發(fā)展的物質載體。當這一載體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趨于飽和狀態(tài)時,就需要另一種新的載體。這種新的載體就是軍事課程的更高一級,即學科,軍事教育學科,或國防教育學科。推動學科建設是當前高校國防教育界努力為之的大事。
站在學科建設的高度,軍事教師要建成具有較高政治思想水平、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隊伍。這支隊伍成員的年齡、學歷學位、職稱、學緣、專業(yè)等方面的構成狀況應該形成梯隊。在年齡結構上,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梯隊,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在學歷學位結構上,要形成以研究生為主,本科為輔,其中博士研究生應占10%的比例。對于學歷較低的軍轉干部、留校教師,應通過在職學習的形式提高學歷學位。普通高校尚未設立軍事教育或國防教育專業(yè),軍事教師在職稱評審上無對口的專業(yè)可申報,是導致當前軍事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軍事教師合理的職稱結構應該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即教授、助教兩頭小,副教授、講師層中間大的結構[7]。在學緣結構上,軍事教師的來源應盡量廣泛,避免學緣的單一化。合理的學緣結構可以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繁榮,克服教師隊伍中論資排輩的觀念,擴大教師隊伍的整體視野,有利于形成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促進學校品質的提升[8]。教師的專業(yè)結構不僅反映了教師個人的知識結構,而且反映了教師隊伍中具有不同專業(yè)特長的教師組成情況。軍事教育是一門包含了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技術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學科。授課內容的綜合性特性,必然要求軍事教師的知識結構趨向綜合化。同時,不同專業(yè)、知識結構的教師經過科學整合,有利于發(fā)揮各自的專業(yè)特長和教師隊伍的整體功能。在軍事教師隊伍建設中,我們應打破本校教師范圍內的成規(guī),實現軍事學科向跨區(qū)域、跨校區(qū)、跨專業(yè)的方式轉變,甚至可以省市區(qū)為單位劃分建設單元,根據本地區(qū)軍事教師現狀,實行梯隊建設。
高校軍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得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高校的高度重視與持續(xù)支持。建設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軍事教師隊伍是實現高校國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樸玄在.推動高校學生軍訓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J].國防教育,2013,(5):56-57.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108.
[3]樸再玉.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師隊伍結構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1—94.
[4]陳怡華.加強軍事理論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高校國防教育持續(xù)發(fā)展[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6):35—38.
[5]周永衛(wèi).高校國防教育價值論[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6):173.
[6]胡勇勝.論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育學科的設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136—139.
[7]黃月勝,馬新生.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師隊伍結構的調查分析[J].老區(qū)建設,2008,(10):62—64.
[8]楊科正.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學緣結構[J].教育導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