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越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水平越提高,科學技術越進步,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無私地發(fā)著光和熱,而這份光和熱的熱量大小的驗證則取決于教育成果。其中,學生則是最活躍的因素。作為教師,怎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好這一能動作用呢?最基本的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自尊心;和諧;教學氛圍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沓沓作業(yè)本為他的青春無數(shù)次開平方。我說,這些都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對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在幾年的教育教學中,我盡情地享受著英語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并隨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付諸于筆端,與大家共同分享。
眾所周知,社會越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水平越高,科學技術越進步,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無私地發(fā)著光和熱,而這份光和熱的熱量大小的驗證則取決于教育成果。其中,學生則是最活躍的因素。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好這一能動作用呢?最基本的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我們又如何去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呢?下面,不妨從英語教學中的體現(xiàn)與實施闡述如下:
一、教師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最近,聽朋友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上課特別愛舉手回答問題,甚至有時老師問題還沒說完,他便把手高高舉起來,讓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又不會。老師課下和這位學生聊天,問他原因。該生說:“班上的同學總笑我成績不好,說我傻,我不服氣,所以老師提問我時我總是舉手,是想向大家證明我不笨”。老師了解原委后,并沒有批評這個學生,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協(xié)定:“以后老師再提問時,如果真會回答,你舉左手;如果不會,就舉右手”。在以后的課上,老師抓住該學生舉左手的機會,讓他回答問題,并好好表揚了他。從那以后,這個學生在學習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進生的行列。故事聽似平常,卻給人以啟迪,不由使我對那位老師的良苦用心產(chǎn)生敬意。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巧妙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試想,如果這位老師不去了解學生,當這位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當面斥責,不采取“真左假右”加以保護,也許就會毀了這個學生。一個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對學生充滿愛心。學生需要經(jīng)常接受老師肯定的評價和贊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尤其是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更要謹慎對待,多給他們一些愛,多給他們一些自尊心的滿足。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大部分學生接納老師,從內(nèi)心深處接納所學的知識,這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前提條件。
二、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動力。我教初中英語,一開始就反復跟學生講英語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它的學習方法。慢慢地,在他們心中種下英語這棵“樹”,并使它扎根、發(fā)芽、長大甚至開花、結果。那么,如何才能讓英語這棵“樹”長大成材呢?
1.靠積累記憶
學習英語不能搞突擊、走捷徑。它必須靠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必須從根本抓起,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放過所學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只有日積月累,才能達到目的,這可能就是學習英語的所謂的“難”。反過來,英語也容易學,因為它一聽就懂,一看就會,然而“懂”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懂了之后要會用。要會用,就得記憶。只要持之以恒,英語是可以學好的。
2.靠反復記憶
要想真正理解、記憶某項知識,需要反復記憶,每一次“反復”除嚴格把關外,我讓學生準備好“改錯集”,把平時出現(xiàn)的錯誤都改在上面,并寫明原因,這樣就加深一次“記憶”,減少以后的“反復”。
3.掌握英語規(guī)律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種活的語言,它有一般規(guī)律,但也有特殊的用法。教師在備課中,除了必要的知識要點外,要盡量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選講一些不太常用的知識要點,并一再告訴學生練習與考試時,會遇到平時沒有見到的個別單詞、短語或句子,這是正常的,不要失去信心,這并不影響自己英語的整體水平,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單詞或一個短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情緒。
教師的學科教育,應把理論知識貫穿于現(xiàn)實與練習中,在學生基本了解英語的特點,并消除“英語難”的憂患之后,英語這棵“樹”就不會是干巴巴地出現(xiàn),而是以活生生的具體內(nèi)容植根于學生的心中,最后開花、結果。這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重要因素。
三、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兩者協(xié)調(diào)和配合,教學質量才有保證。教師的心里要時刻裝著學生。教師應圍著學生轉,從備課開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正確的組織督促,幫助他們完成各項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積極自覺學習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除了自己做到教學內(nèi)容豐富,有系統(tǒng)地進行課堂教學外,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和課外、校外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另外,還應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使其得到正常發(fā)展。
四、教會學生學習
教學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新知識、新技術、新產(chǎn)品不斷涌現(xiàn),使得知識和信息的總量在急劇增加,知識技術老化的速度在迅速加快,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英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交際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它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所以,單靠在學校拼命地背單詞、背句型及對話,掌握幾個知識點積累去應付考試的幾張試卷,是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的,而是需要隨時學習,終身學習,認識其語言應用的特殊性,即交際中的實例應用而不是卷子上簡單的得分問題。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哪怕是簡單的一句“Can I help you?”也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其不同場合的不同含義,而不是單調(diào)地去讀與背。完全可以將其融入一段段精美的小對話。所以,教會學生學習,不應局限于增加知識、學會看書、使用工具書之類的一般要求,而應該結合新課程標準,樹立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即終身學習的愿望及能力。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著眼于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fā)。教師要立足于時代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教會學習最重要的前提是教會創(chuàng)新。學習內(nèi)容上,在校期間的學習已經(jīng)不僅僅限于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進行問題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通過學習,學會如何進行與人合作,與人溝通,這樣才能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才能走上社會以后更好地學習。所以,教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高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環(huán)境意識,啟迪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提出問題,樂于研究問題的好習慣,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
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平凡中的偉大。尤其是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讓我們將教學活動演奏成一首動聽的歌!
參考文獻:
朱瑾.和諧英語課堂的建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9).
(作者單位 遼寧省沈陽市東湖九年一貫制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