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復方龍脷膠囊中3種蒽醌類成分(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的測定方法。
關鍵詞:復方龍脷膠囊;HPLC;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
中圖分類號:O657.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9-4789-03
龍脷葉[1]是廣西特有的壯族藥用資源,在壯醫(yī)臨床上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吐血、風火牙痛、風濕骨痛等癥,廣西龍脷葉資源豐富,極具開發(fā)潛力。壯藥復方龍脷膠囊組方來源于壯藥經(jīng)驗方,其由壯藥龍脷葉(壯藥名為蒙凜壟)、大黃等藥味組成,具有清熱潤肺、疏肝除煩、養(yǎng)陰通便的功效,經(jīng)多年臨床使用,對精神病障礙引起的陰虛火旺、煩躁、便秘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復方龍脷膠囊中的大黃有清熱涼血之功效,能迅速瀉火通便排毒,又助君藥滋陰養(yǎng)血,血盈津豐,火不自生。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為游離型蒽醌。為有效控制復方龍脷膠囊的質量,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2-9]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復方龍脷膠囊中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3種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1260 Series,美國Agilent公司),配備四元泵,在線脫氣機,自動進樣器,柱溫箱;超聲波清洗器(KQ3200B 型,昆山超聲儀器有限公司);臺式高速離心機(LG16-WA,北京京立離心機有限公司);超純水系統(tǒng)(Millipore公司);電子分析天平(CP224S,德國Sartorius公司)。
1.2 試劑
大黃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56-200110),大黃酚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96-200615),大黃素甲醚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58-201013)。復方龍脷膠囊(批號:120601-120606 )由廣西鴻博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乙腈、甲醇為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
1.3 色譜條件
Waters Symmetry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柱溫25 ℃;流動相為甲醇-水(95∶5,V/V),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54 nm,進樣量10 μL。此色譜條件下,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峰與其他組分分離良好。
1.4 溶液配制
1.4.1 對照品溶液 分別稱取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大黃素0.108 0 mg,大黃酚0.110 0 mg和大黃素甲醚0.063 4 mg的溶液,即得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儲備液。
1.4.2 供試品溶液 稱取復方龍脷膠囊內(nèi)容物(批號120602)約0.7 g,置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甲醇25 mL,超聲處理20 min,放冷,補足減失重量。濾過后取濾液離心10 min,靜置,用0.45 μm濾膜過濾,即得供試品溶液。
1.4.3 陰性樣品溶液 按處方比例及工藝配制不含大黃的復方龍脷膠囊,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樣品溶液。
2 結果與分析
2.1 系統(tǒng)適應性試驗結果
分別吸取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及陰性樣品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結果顯示,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的保留時間分別為5、7和9 min左右,陰性對照樣品對測定無干擾,色譜圖見圖1,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峰與鄰近峰達到基線分離,分離度良好。
2.2 方法學考察
2.2.2 精密度試驗結果 精確吸取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6次,測得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09%、0.07%和0.06%,表明精密度良好。
2.2.3 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 吸取供試品溶液按上述條件分別于 0、2、4、6、8、12 h進樣測定,測得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峰面積的RSD為0.96%、0.88%和0.23%。結果表明,樣品溶液在12 h內(nèi)穩(wěn)定。
2.2.4 重復性試驗結果 取同一批號的龍脷膠囊樣品(批號120602)6 份,分別制備供試品溶液,并依照上述方法進行測定,計算得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平均含量為 0.34 mg/粒、1.02 mg/粒和0.23 mg/粒,RSD分別為1.4%、1.2%和1.2%,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較好。
2.2.5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 取已知含量的樣品(批號120602)6份,取約 0.35 g,分別加入一定量的上述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溶液。結果表明,大黃素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30%,RSD為1.96%;大黃酚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51%,RSD為1.15%大黃素甲醚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1.26%,RSD為1.62%,說明本方法準確度較好。結果見表1、表2、表3。
2.2.6 樣品含量測定 取6個批號樣品,按上述方法分別進行測定,結果見表4。
3 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壯藥質量標準(第一卷)[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張玉臣,劉學東,王永平,等.HPLC測定大黃通便顆粒中大黃素和大黃酚的含量[J]. 中成藥,2005,27(4):478-479.
[3] 高 建,趙 萍,夏 泉,等.HPLC法同時測定八號膏中大黃素和大黃酚[J].中成藥,2012,34(8):1610-1612.
[4] 黎 陽,劉素香,張鐵軍,等. HPLC法測定麻仁軟膠囊中7種成分[J].中草藥,2011,42(5):890.
[5] 羅建明,黃清松,李 桃.HPLC法同時測定虎杖根中4種蒽醌類成分的含量[J].中藥材,2012,35(5):736-738.
[6] 楊月娥,胡文帥,龐 婕,等.道地產(chǎn)區(qū)大黃中5種蒽醌類化合物含量測定[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11):6378-6379,6429.
[7] 朱玲英,任愛農(nóng),葛 進,等.大黃藥材蒽醌苷元類成分的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成藥,2003,25(6):438-440.
[8] 岳淑梅,馮玲玲,齊瀟瀟,等.肝寧顆粒中大黃所含5種蒽醌苷元的HPLC測定[J].中成藥,2008,30(8):1155-1158.
[9] 魏鳳玲,單光璇,朱立平,等.大黃中總大黃素成分含量測定條件優(yōu)選[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2,8(1):14-15.
[10]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