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戈宇
(山西省第二建筑設計院,山西長治 046000)
某住宅樓,地上6層,地下1層,長60.0 m,寬13.0 m,磚混結構,基礎為筏板基礎,室內外高差0.45 m,基礎埋深1.8 m,基底接觸壓力為120 kPa。
該場地位于山間盆地內,屬平房拆除區(qū),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為五層:第①層:雜填土,厚1.5 m,fak=80 kPa;第②層:粉質粘土,軟塑,厚3.3m,局部厚 9.0 m,fak=100 kPa;第③層:粉質粘土,局部為粘土,可塑,厚4.0 m,fak=150 kPa;第④層:粉質粘土,可塑,厚4.0 m,fak=160 kPa;第⑤層:粉質粘土,硬塑,最大揭露厚度6.0 m,fak=190 kPa。本場地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潛水,地下水位埋深2.1 m~2.5 m。建筑物持力層為第②層軟塑粉質粘土。本場地不利地質因素為:在場地東部(約占基坑1/3平面范圍)原為一積水池塘,存在淤泥透鏡體;第②層粉質粘土層底埋深由西向東逐漸增大;地基為不均勻地基。
根據(jù)場地地質條件及建筑物上部荷載情況,設計單位采用振動沉管碎石擠密樁法進行地基處理。碎石樁采用等邊三角形布置,樁間距1.0 m,樁徑400 mm,樁長根據(jù)地基土情況分別為6 m,7 m,10 m(實際施工中根據(jù)振動管入土情況至較硬土層,電機的工作電流達到一定的數(shù)值為止)。處理范圍大于基礎底面范圍,處理寬度在基礎外緣擴大3排樁。充盈系數(shù)取1.3。樁體材料采用碎石,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最大粒徑不大于50 mm。要求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20 kPa。
振動沉管法的主要設備為振動拔樁機、下端裝有活瓣樁靴的樁管和加料設備。
1)清理平整施工場地,布置樁位。2)移動樁機及導向架,把樁管及樁尖垂直對準樁位(使活瓣樁靴閉合)。3)啟動振動樁錘,將樁管振動沉入土層中到達設計深度,使樁管周圍的土進行擠密。4)從樁管上端的投料漏斗加入碎石,數(shù)量不小于設計要求。5)邊振動邊拔管,每拔起一定長度,停拔繼續(xù)振動若干秒,如此反復進行,直至樁管拔出地面。
采用隔排施工的方法。
1)樁身連續(xù)性:用拔管速度及停拔繼續(xù)振動時間控制。一般情況下拔管1 m控制在30 s之內,停拔繼續(xù)振動時間為10 s~20 s。2)樁直徑:用碎石量控制。當實際灌碎石量未達到設計要求時,可在原位再沉下樁管灌碎石復打一次。
地基處理施工結束后(樁齡最長者達26 d),進行了地基檢測,檢測方法為:載荷試驗: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重型動力觸探試驗:了解樁體完整性及樁體密實情況。標準貫入試驗:了解樁間土處理前后地基土承載力變化情況。載荷試驗: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操作嚴格執(zhí)行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附錄A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要點。承壓板直徑采用1.05 m,最大加荷為240 kPa,每級加荷為30 kPa,共進行3組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各載荷試驗點加荷情況見表1。
表1 各載荷試驗點加荷情況
當荷載加重240 kPa時,沉降急劇增大,且承壓板周圍土體出現(xiàn)明顯的隆起。依據(jù)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中有關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規(guī)定,fak=105 kPa。樁體:共抽檢8根樁體,未發(fā)現(xiàn)有斷樁現(xiàn)象。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shù)在0 m~3m處,錘擊數(shù)多為1擊~3擊,普遍較為松軟;3.0 m以下密實度普遍較好,擊數(shù)多為4擊~12擊,且深度增加錘擊數(shù)亦隨之增高。樁間土:各測點樁間土情況大體一致。經分析,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處理前后變化見表2。
表2 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處理前后變化表
不利因素:樁體0 m~3m,錘擊數(shù)低,為1擊~3擊,普遍松散;樁間土第②層土經處理后,承載力反而降低;載荷試驗檢測結果,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05 kPa,不滿足設計要求。存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原因:第②層土為飽和軟粘土,樁間土的強度低,側限作用較小,對樁的約束作用差,使樁體碎石不易密實;在成樁過程中,由于振動力和側向擠壓力作用,產生劇烈的擾動,樁間土發(fā)生觸變,使其力學性質變差,承載力降低。地下水位埋深變化較大,這樣混亂的地下水位,與振動打樁過程中擾亂了場地原飽和粘性地基土的原始狀態(tài)有關。一方面,碎石樁樁體起滲透排水作用;另一方面,樁間土層擾動擠壓,孔隙水壓力增高,水分一時又難以排出,造成水位深淺不一。隨著時間推移,孔隙水壓力逐漸向樁體轉移消散,水位將恢復到統(tǒng)一水面。同時飽和粘性土隨之固結,原地基土強度也隨之提高。為了縮短工期及減小建筑物沉降,經分析,對第②層土(0 m~3m)內擾動較大的上部約0.3m~0.5 m進行清除,采用片石擠密,上鋪碎石厚300 mm~500 mm,然后采用壓路機進行振動碾壓,直至基礎底面設計標高。
主體施工結束后,沉降觀測4.0 cm~7.0 cm,平均5.5 cm。
振動沉管碎石擠密樁處理飽和粘性土地基,由于飽和粘性土含水量高,透水性差(振動沉管很難對樁間土發(fā)揮擠密作用),土體強度低,對樁的約束作用差,使碎石樁樁體不易密實,且容易對飽和粘性土結構造成破壞,使其強度降低。因此,用振動沉管碎石擠密樁處理飽和粘性土地基,應根據(jù)建筑結構的具體條件區(qū)別對待,最好是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各項參數(shù)后再決定是否采用。
[1] 常士驃,張?zhí)K民.工程地質手冊[M].第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 龔曉南.地基處理手冊[M].第3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