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一年級的小壯壯”這套書,那些只有一年級小孩子才會有的幼稚想法、說的話、做的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上書,腦海里浮現(xiàn)小壯壯背著書包上學,碰到了新老師,交到了新朋友,遇到了新問題,經(jīng)歷了新麻煩……盡管新入學的小壯壯遇到那么多的麻煩、尷尬、不安和煩惱,但是透過字里行間,我還是能明顯感覺曹延標老師在贊嘆成長是一件幸福、美妙事情,他用自己的真情向孩子展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寓教育于故事中,寓知識于趣味中,寓感動于真實中,讓這本書讀起來是溫暖的。
在童書市場上,關于成長主題和校園主題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勝枚舉,但是很多是同質化的快餐文化。這套書之所以讓我眼前一亮,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定位精準。一般的兒童小說都希望把目標讀者的年齡范圍盡可能擴大,以為受眾面越廣越好。而這套書定位僅面對一年級的學生,圖書的開本、版式、字體字號、圖畫風格等都是為這個年齡段孩子精心準備的,就顯得特別合適。與此同時,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緊湊,篇幅短小,章節(jié)之間還彼此獨立,像串起來的珍珠項鏈一樣,可以隨時散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安排,淡化了小說的故事性,與好作品的標準有些背離。但是我覺得把它放在特定閱讀對象的視角來考慮,這正是這套書定位精準的表現(xiàn)。大家都知道,小學一年級是孩子獨立閱讀剛剛起步的階段。他們需要借助剛剛才掌握的拼音,一邊進行拼讀訓練,一邊進行閱讀理解,所以不應該過于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而應更重視作品的通俗易懂,簡潔明快,富有童趣。而這些正是這套書的優(yōu)勢所在。
其次是故事真實。這套書中的故事都是在孩子身邊發(fā)生的事,只不過以一種輕松、詼諧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所以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累。故事中,為了戴上一朵小紅花,壯壯必須克服愛說話的毛病,他叫同學上課別理自己。結果同學真不理他的時候,他又著急了;聽爸爸說銀行那兒的錢最多,壯壯想多拿些稿酬,就把自己寫的作文稿寄到銀行里,結果被退了回來;聽老師講述了偉人的故事后,壯壯就一心想著干大事,再也不屑去做小事,他再也不自覺打掃衛(wèi)生、收拾書包,甚至不講衛(wèi)生,連頭都不愿意洗了;因為怕疼,他不愿意打預防針,就偷偷躲進廁所,最后被老師揪了出來,才知道打針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疼;看到記者叔叔來拍電視,他為了搶鏡頭,故意在鏡頭前面扮鬼臉,以至于影響了正常的拍攝工作,被老師罰到辦公室……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畫面,像影像資料般全方位地記錄了壯壯的生活和學習。他有很多優(yōu)點,好學、聰明,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他也有很多缺點,調皮、淘氣、任性、虛榮。作品塑造的壯壯形象豐滿,有血有肉,與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刻意塑造一個完美形象的寫作手法大相徑庭。
最后是寓教于樂。兒童文學作品的教育功能毋庸置疑,不能單純以迎合孩子的樂趣為目標,這也是一個有責任感作家的社會擔當。在這套書里,作者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巧妙地把故事性、藝術性、教育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書中闡述生活道理的故事有不少。因為迷上了電腦,壯壯的學習成績下降得很厲害。壯壯對數(shù)學小測驗心里沒底,就自作聰明把學生姓名一欄的名字擦掉,心想考得差老師就找不到自己了。結果,老師讓沒有寫名字的同學上講臺領試卷,還多扣了壯壯5分作為懲罰。壯壯“偷雞不成蝕把米”,丟了面子還丟了分,他真正理解了誠實的價值。
此外,不得不提一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者曹延標。曹延標老師是一位默默奉獻在教學一線二十多年、筆耕不輟的全國優(yōu)秀教師。他之前一直為期刊撰寫教育專欄文章。這些年來,他累計在100多家刊物發(fā)表文章近千篇,是位高產(chǎn)作家。這套書應該是他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fā)的作品。他筆下的小壯壯故事都來源于他任教的校園。小壯壯所做的事都是他的學生曾經(jīng)做過或者他聽過的,所以小壯壯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顯得那么真實。當下,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如果作者沒有機會融進校園中,去觀察、收集、整理故事素材,僅僅靠著所謂靈感來進行創(chuàng)作,就會出現(xiàn)幼稚、膚淺、迎合市場的低俗搞笑作品。盡管這樣的作品可能會大受歡迎,但那絕不是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