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
民間有句俗語深入人心:“今冬進補,來春打虎”,是說在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身體機能要休養(yǎng)生息,正是進補的好時機。正可謂,養(yǎng)腎之計在于冬。
補腎需辨證
中醫(yī)認為,“冬主腎”,也就是說冬季養(yǎng)生重點是養(yǎng)腎補腎??墒?,養(yǎng)腎補腎的方法雖多,卻有人感到無從下手。有的人補完以后很舒服,有的人卻越補越差,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每個方法都是針對不同的體質和癥狀的,用對了才效如桴鼓,用不對傷精耗氣反受其害。古代有的醫(yī)家認為: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腎病無實癥。只要是腎出了問題,就一定要補,所以說補腎也是有來由的。但究竟怎樣補,才能補對,才能有效,這是一個大問題。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腎虛,殊不知,腎虛在中醫(yī)里分為腎陰虛與腎陽虛兩種。按我這些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真正腎陰虛的比例很少,大部分人是腎陽虛。腎陽虛的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全身怕冷或手足冰涼,同時伴有腰膝酸疼、尿頻、精神委靡、畏寒怕風、腹瀉、身體雙下肢浮腫等不適癥狀。
溫補腎陽的藥物有很多,中成藥里有著名的桂附地黃丸,也叫金匱地黃丸,是治療腎陽虛的名方。單味中藥,最常用的是鹿茸、紫河車、仙靈脾這三味,堪稱“溫補腎陽三寶”。
溫補腎陽,中藥三寶
溫補腎陽的第一寶是鹿茸。鹿茸是雄性的梅花鹿或者馬鹿頭上的幼角還未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的嫩角。味甘、性微溫、無毒,是溫補腎陽的一味佳品,同時還能夠益精養(yǎng)血。臨床上,鹿茸作為溫補腎陽的主藥使用。一般每次在1~3克,研細末或裝膠囊吞服。若是日常保健,可在每年冬季選擇進補,每天0.5~1克即可,但也不要天天服用,因為鹿茸溫補腎陽的同時,有助火的作用,身體強壯的年輕人及腎陰不足有陰虛陽亢癥狀的病人,即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如高血壓、手腳心發(fā)熱、經常流鼻血及小便黃赤、咽喉干痛等陰虛的病癥禁服,尤其注意的是感冒期間也不能使用。
溫補腎陽的第二寶是紫河車。紫河車又叫胎衣、胞衣,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胎盤。紫河車性溫、味甘咸,有溫腎陽、益腎精,氣血雙補的作用。曾經有一度國內很多地方出現以溫補為主的 “胎盤宴”,引發(fā)很大的爭議。從中醫(yī)辨證的角度來講,這樣做也是不合適的,吃不好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提倡的是辨證施補。
紫河車在臨床對治療哮喘也有非常好的療效。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動則氣喘的現象出現,實際上這是一種腎陽不足的典型癥狀,可以將紫河車研成粉末裝入0.5克的膠囊中備用。用時每次1~3克,也就是2~6個膠囊。將藥物裝入膠囊是因為紫河車有一股腥氣,很多人接受不了。裝入膠囊既避免腥氣,服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仙靈脾是溫補腎陽的第三寶。關于仙靈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南北朝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丹道醫(yī)家陶弘景,精通道家修煉,醫(yī)術高深,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傳說仙靈脾這味藥就是他發(fā)現的。一日,陶弘景采藥途中,偶然聽到一位放羊的老人對旁人說:山里有一種草,葉青,貌似杏葉,三枝九葉,有一二尺高。公羊啃吃以后,特別容易發(fā)情,與母羊交配的次數明顯增多,而且陽具長時間堅挺不痿。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這很可能是一味還沒被發(fā)掘的補腎良藥。于是,他虛心地向放羊老人請教,又經過反復驗證,證明這種草確實有著不同凡響的壯陽作用。因為是牧羊人見羊啃食后發(fā)現的這種草,所以得名“淫羊藿”。而陶弘景是修仙之人,后人也把它叫“仙靈脾”。
仙靈脾性溫,味辛甘,入肝腎二經,具有很好的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止咳平喘、益氣強心等功效,對于不育不孕、陽痿、尿頻、早泄、遺精等病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我在臨床上治療一些風寒痹痛時經常會用到這個藥和補腎陰的生地同用,效果非常好。
(摘自《家庭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