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父親的教導使我一生受益。
——《萬年牢》
事實也正如此,作者新鳳霞所走過的就是一條萬年牢的人生之路。
新鳳霞,原名楊淑敏,是我國著名評劇演員。六歲開始學京劇,十三歲改學唱評劇。她的代表劇目很多,有《楊三姐告狀》《花為媒》《劉巧兒》等。在十年浩劫中,新鳳霞被迫害致殘,離開了舞臺。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又繼續(xù)工作在講臺上。教書育人之余,她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從1980年出版第一本《回憶錄》開始,筆耕不輟,接連有多部作品問世,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這個“空前絕后”的“舊社會的戲曲藝人,新社會的寫書人”(葉圣陶語),從小就進了戲園子學唱戲,也沒有受到過正規(guī)學校教育,那么,她的文筆是怎么練出來的呢?原來,新鳳霞讀書、識字、學寫文章是從看小人書、抄劇本開始的。
新鳳霞看小人書,是邊看圖畫邊猜字兒,還用筆記下人名、時代背景和故事梗概。學唱評劇,免不了要常跟劇本打交道,她就通過看劇本練讀練寫?;貞洰敃r的情形時,她寫道:“人家看劇本很快,我看劇本慢得要命,而且是隨時隨地抱著看,看破了皮再用報紙包上??墒俏液荛_心,自我安慰:這一本書我能看下來了,多好哇!我抄劇本,很多很多字認不得抄不下來,我不管,能抄下的,抄!不能抄的,也抄!”新鳳霞就是這樣,靠著鉆勁,韌勁,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邁上了寫作成功之路。
1998年,新鳳霞因病去世,但她那些栩栩如生的舞臺形象和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里,使之成為萬年牢的不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