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地震的消息剛剛傳來,日本電視新聞就迅速播放了來自中國的相關報道。從第二天開始,主要電視臺已經(jīng)開始播放發(fā)自現(xiàn)場的新聞。
“災害報道是日本媒體報道的一個重要內容,所有媒體都十分重視。”橫濱國立大學教師凌慶成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我當電視記者,首先接受的訓練是朗讀地震、臺風方面災害的稿子?!痹璑HK記者巖浪隆夫告訴本刊記者。
能從事災害報道,這在日本是媒體從業(yè)人員的基本功。日本媒體對災害報道分工很細。每個地方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雜志,都特別重視本地區(qū)的自然災害情況。
追問地震到來前政府干什么去了
日本地震多發(fā),記者報道的時候,會更加關心那些已經(jīng)倒塌的房屋。住房是私有財產,政府基本上無權干涉?zhèn)€人建房,但法律規(guī)定了建房的最基本標準,政府部門據(jù)此執(zhí)行。在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大海嘯時,很多房屋倒塌,或被海水卷走,常常能聽到記者追問:地震到來前政府干什么去了?他們是不是很好地執(zhí)行了建房標準?
每逢災害報道,日本電視臺就會把以往同類災害的圖像調出,通過對比,讓人們了解這次災害的破壞程度。比如此次日本各電視臺播放雅安地震新聞時,都同時播出了汶川地震的圖像。
宣傳量力而行的志愿活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在日本也是一樣。
21日,日本電視臺播出了很多救援者去雅安被堵在路上的情況。在兩年前東日本地區(qū)地震時,也有很多志愿者直奔災區(qū),同樣出現(xiàn)了道路擁堵。
“當時看到電視上說希望大家?guī)蠋滋斓纳钣盟⒏杉Z,盡可能乘公交車或者電車去災區(qū)。我自己也是在地震平穩(wěn)后才去災區(qū)參加救援的?!痹谌毡倦娏竟ぷ?、現(xiàn)已退休的田中正昭先生告訴本刊記者。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NHK等日本電視臺更重視像田中這樣去災區(qū)做義工的救助方式。田中在企業(yè)中做過董事,他的特長是組織和指揮,而不是直接搬開木材、收拾震后現(xiàn)場。但他一心要支援災區(qū),“至少可以去聽聽那些和我一樣年紀的老人嘮嗑。”
那是一種在心理上對災區(qū)的支援。在人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災區(qū)重建之時,那些留在災民心中的陰影,并不會因為有了新的房屋而消除?!昂芏鄷r候,說出自己的痛苦,比把痛苦埋在心里更難?!碧镏姓f。
成了負擔的豆沙包
短期內災區(qū)物資有限,因此不是要千軍萬馬奔赴災區(qū),而是通過一點點民眾力所能及的支援,為救災添磚加瓦。日本媒體及時疏導,讓災區(qū)救災效率特別高。
“地震過后的幾天,天天吃方便面,味感都麻木了。有一天電視臺來采訪,問到想吃點什么,我說能吃個豆沙包就好了。沒想到從日本各地寄來了數(shù)不清的豆沙包,讓我們吃了一個多星期?!备u的一位大媽曾這樣對本刊說。
善意變成了負擔。后來有關部門開始疏導、提醒。
“我們需要三床厚一些的被子??爝f前請先來信來電確認?!币恍┤毡灸技仍镔Y的網(wǎng)站,會發(fā)布這樣的信息,以避免好事變麻煩。
災區(qū)需要長期關注
和日本同行外出采訪時,發(fā)現(xiàn)他們不論去哪里,書包里都會放一瓶水、一些糖果、一個帶收音機功能的LED手電。日本人最親近的媒體還是廣播,在沒有電視的地方,甚至接收不到手機信號的地方,半導體收音機還能把信息傳播過來。
和日本記者在災區(qū)采訪,盡管手機信號很好,他們趕路時還是會在車中收聽廣播。把車停在海邊休息時,也總會開著廣播?!耙坏┯行侣劊蚴菍⒁l(fā)生海嘯,廣播會第一個播出。”日本同行說。
自然災害突發(fā)時大家都很關注,但報道一個地區(qū)的受災情況是長期的工作。過去兩年多,日本媒體關于東日本大地震、核電事故等的報道始終未間斷。只有不斷關心災區(qū)民眾、探討減災防災救災的方式方法,人類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