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樣的作者,是什么樣的書,配得上使用“自由”這個詞作為書名?我始終相信,“自由”并非一種純?nèi)坏氖挛?。?dāng)人們說“不自由,毋寧死”的時候,讓人們說“若為自由故”的時候,那種“自由”是有形的、具象的,可以觸及的。
但那并非真正的自由。
究竟什么是自由,本書是否能給我們一些提示?
故事圍繞著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伯格倫德夫婦展開。丈夫沃爾特·伯格倫德有優(yōu)秀的事業(yè),顧家,社會責(zé)任感強。妻子帕蒂則安于在家做一個全職太太,在鄰居的眼中,她和藹,好相處,是兩個孩子的優(yōu)秀母親。
真正的故事從帕蒂的一份心理報告手稿中開始。
究竟出了什么問題,讓一個看起來如此幸福的人需要去看心理醫(yī)生?藏在平靜安逸的生活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波瀾壯闊?
也許問題出在沃爾特。他不該那么一廂情愿地愛著帕蒂。
也許問題出在理查德·卡茨。理查德是沃爾特的好兄弟,他們兩人差異如此巨大,前者叛逆,不守規(guī)矩,是個搖滾音樂人;而后者循規(guī)蹈矩,校園時代是個好學(xué)生,工作之后是公認的好人。他們彼此欣賞,然而又像所有男人間的友誼一樣,這種欣賞中還帶有競爭的成分。
也許問題出在帕蒂。年輕時代的帕蒂真正愛上的很可能是理查德而非沃爾特,理查德身上那種明確的個性吸引了帕蒂。但最終,帕蒂嫁給了沃爾特。她需要沃爾特的愛,需要一份踏實的溫暖和一種自我的認可。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帕蒂突然不知道該如何與沃爾特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與她的兩個孩子相處。她覺得一切似乎都錯了,但一切又似乎只能如此。
她缺失了某種自由——也許,從一開始就缺失了。她因為沒有遵從于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所以缺失了這種自由。
于是她開始嘗試著某種追尋,帶著對舊日情愫的懷念,感情最終戰(zhàn)勝了理智,她背叛了沃爾特,跟理查德有了一夕之歡。
她可以自由地去愛嗎?
她可以自由地去付出和給予嗎?
她矛盾,猶豫,她不明白自己,為何在某些時刻如此決絕,某些時刻又如此軟弱。她想過跟理查德遠走高飛,但最終卻留在沃爾特身邊。她肆無忌憚地揮霍著沃爾特的愛與寬容,帶著愧疚、矛盾、焦慮的復(fù)雜情緒,她沒有弄明白很多事情,尤其是她自己。
直到有一天,沃爾特身邊出現(xiàn)了一個年輕、漂亮、對沃爾特充滿崇拜之情的女孩拉麗莎。帕蒂突然有了危機感,但她卻采取了更為極端的諷刺、爭吵與冷漠來處理這種危機感。
此刻,理查德再次出現(xiàn),并期望帶走帕蒂。然而,帕蒂卻開始明白自己對沃爾特的愛,或許從一開始就有,或許是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慢慢建立起來的,總之,那種愛存在,就在那兒,存在著。
就在此時,沃爾特知曉了一些真相,他如此氣憤,他趕走了他的妻子,愛上了拉麗莎。拉麗莎一直向他示愛,但他皆因自我的強烈約束而猶豫不決。這一次,他終于大有理由地跟拉麗莎干上一場了,大有理由地去愛另一個人。與其說他憤怒,也許還不如說他給自己尋找到了某個可靠的理由。
突然間,沃爾特、帕蒂和理查德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某種自由。
沃爾特有了和漂亮的女孩戀愛的自由,帕蒂有了去理查德身邊的自由,理查德有了與帕蒂生活的自由。
然而這種自由是如此虛幻,絕不可靠。他們在這種自由中都痛苦得無以復(fù)加,迷失了自我。
真正的幸?;蛟S意味著寬容、放棄與妥協(xié)。在這里的三個人中,對沃爾特而言,他需要做到寬容,對帕蒂,她需要做到放棄,對于理查德,則需要學(xué)會妥協(xié)。
作者編織的這三個人物,也許正代表屬于我們自我中的三個層面,假如你不能認識到這些,假如你一再偏執(zhí)地追逐自我與自由(具象的自由),也許,你便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
“自由帶給我們的,原來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封面上的這句話如此殘酷而真實。此時此刻,這句話以其深刻的哲理性,提醒著小說中的每一個角色,提醒著生活中的每一個我們。
的確,我們能夠從小說中的人物找到自己的影子。你的某部分是帕蒂,你的某部分是沃爾特,你的某部分是理查德……
于是,你不斷地期望去知道所有人物的結(jié)局,就像你期望知道自己的結(jié)局一樣。
結(jié)局很美好。帕蒂選擇了回歸,沃爾特選擇了原諒,理查德選擇了自我。故事最終以一種幸福的場景結(jié)束。
一切都很好。合上書頁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滿足而愜意,就像真的經(jīng)歷了某一番人生似的。
我開始期待能以更為真實的態(tài)度,有勇氣誠懇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而自由呢?我們也許不需要具象的自由,不需要那種“不自由,毋寧死”的自由。其實我們每個人,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都應(yīng)該有獲得自由的能力。它來源于你對于自由和幸福的認知,來源于真實的內(nèi)心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