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小學科學課顯得越來越重要,讓孩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是科學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但是從目前來看,科學教師的素養(yǎng)普遍不高,存在以下現(xiàn)狀。
一、教師科學素養(yǎng)偏低
教師的科學知識相當匱乏,自己都不懂科學,怎么去教孩子。如,教師雖然對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理念也略知一二,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做法卻很少采用,大多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完成教學,有些很深奧的理論自己也不知道多少,因為科學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太雜,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學等知識都是通過科學這門課程來了解的。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不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學歷因素,教科學課的教師大多是些老教師,對科學教材很難理解,并且這門課程不是主科,往往被學校忽視,造成教師只是應付教學科學課,導致學生對教材很難理解,探究科學知識的思想也很難產(chǎn)生。
二、對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不足
影響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對科學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等方面。
教師對科學的教材編排體系不夠了解,認為科學課的知識很雜,包羅萬象,如,物理、化學、生物、地學,還有生命科學、天文科學、地質科學等。因此,其基礎科學課程中的內容組織方式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強調跨學科的研究。而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科學技術向現(xiàn)代化進軍,更多的科學知識有待于編入教材。有誰能編出好教材?更有誰能上好這樣的課?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因此,教師對科學課編排還存在迷茫,不知道教材的編寫意圖很難駕馭教材,對教材的理解困難,又如何能教好學生呢?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使我們的孩子喜歡科學課呢?應該從以下幾點考慮。
1.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
從目前科學教師的狀況來看,加強培訓很有必要,上級進修學校主管教研員應該對教師進行教材的培訓,讓教師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其對進行教材教法的培訓,教師通過培訓能夠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有個大概的了解,只有對教材的內容加深理解,才能樹立教好這門課程的自信心,增加責任意識,產(chǎn)生對這門課程的熱愛。
2.加強對科學教師的管理
教科學的大都是些老教師,他們的年紀較大,學歷偏低,上進心也不是很強,學校應該加強管理。比如,學校可以加強業(yè)務指導聽課,讓教師交流談心,同時注重備課檢查指導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另外,每學期應該開展教研活動,研究課堂教學改革,使科學課的教學步入正軌。
3.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必須抓實抓好??茖W課也應該進行教學改革,改革要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講解式的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另外,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整合,課堂上做到“自主學習,精講多練”,面向全體,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多種交流途徑,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指導他們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發(fā)現(xiàn)科學。交流中教師應適時指導和點撥,通過師生互動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總之,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素養(yǎng)是教好科學這門課程的關鍵。對小學生的科學啟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充分認識這一點,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愛科學,激發(fā)他們探究科學的熱情。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樹二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