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思維活動就積極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激發(fā)興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習的最佳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是求知欲望的基礎。興趣能激發(fā)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新線索,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思維活動就積極有效,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chuàng)情激趣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課之計起于“導”。導入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能以教材內容需要出發(fā),以組織有趣的教學小游戲、以生動的小故事、以設置懸念情境等方法來激趣引入,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夠引人入勝,激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如,在教學“湊十法”,課前先印好“圈十”卡片圖,新授前進行“圈十”游戲:每小組發(fā)三幅圖,讓學生邊圈畫邊交流。然后,各組學生舉起圈好的圖讓大家觀察,再說一說圈的過程:每幅圖是怎樣圈的?圈內有幾個?圈外有幾個?一共有幾個?說完引出新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面積”“體積”時,組織學生到戶外參觀或實地測量,課堂上再揭示新知,組織討論。實踐活動適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新知的欲望,同時也為學習新知做了鋪墊。
二、設疑激趣
思始于疑,我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設疑,著意把一些數(shù)學知識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引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如,教學《比和比例》一章,首先提出:“一棵很高的大樹,不用爬上樹梢,你能量出樹的高度嗎?一座很高的塔,不爬上塔,你能量出塔的高嗎?你能在地圖上量出昆明到北京或昆明到上海相距多少千米嗎?這些知識和方法就在比和比例一章里。學好這一章,不僅能解決以上的問題,還能認識掌握一種題的新思路?!碧岢鲞@些新奇小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三、具體激趣
任何一個數(shù)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征,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長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長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點,然后抽象出圖形,并對長方形的特征進行概括。
如,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先讓學生動手探學具,用10個小圓片當作蘋果,用2個兩圓片當作盤子。先擺:10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學生很快分好,每個盤子里放5個。再擺: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學生感到麻煩了。一個個小手舉起,有的說:“老師,我每個盤子里放5個,不夠了?!庇械恼f:“老師,我每個盤子里放4個,還剩1個!”在學生擺學具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東西,分到最后剩余的情況,進而揭示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并且在分的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對分的結果有充分的感知,就為建立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概念,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思維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操作激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一方面對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時又厭煩枯燥的模式,其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學習毅力和耐心等都處于相對較弱的階段。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是比較膚淺的知識,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
我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做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學具,讓學生拼一拼,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通過操作活動,學生充分感知物體的面積和常用面積單位的大小,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三把米尺靠墻圍出1平方米,看看一平方米的面積里可以站多少個人。引導學生獨立說出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節(jié)課,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手腦并用,教學效果極好。由此可見,對于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會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才會記憶深刻。教師要留給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適度空間,讓學生在“做數(shù)學”中,實現(xiàn)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五、問題激趣
數(shù)學教學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題意,就等于題目做出了一半?!崩斫忸}意也是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為此在進行特殊結構的連乘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從學具操作掌握運算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引起興趣。我拿出3盒圓珠筆,問學生知不知道老師這些圓珠筆一共用了多少錢,大家都說不知道;接著我請學生說出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條件;然后根據(jù)實物給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3元”這三個條件,請學生根據(jù)對應條件求出對應問題。學生反應熱烈。根據(jù)學生回答我板書如下:“盒”“支”“元”。分別用藍色、綠色、紅色寫出。
總之,在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誘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把學習的權利真正地交給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新大綱的要求,更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素質新一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安拴繼.再議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J].陜西教育:教學,2010(10).
[2]曉星.數(shù)學學習興趣指導[J].廣西教育,2001(07).
[3]虞康.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J].小學教學參考,2007(24).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